潘子菡
【題目呈現(xiàn)】
《合歡樹》的作者、著名殘疾作家史鐵生有一次在家里接受記者采訪。記者說:“我真羨慕您,在北京能有這么大的房子??!”史鐵生回答說:“我也很羨慕您,因為您是用自己的腳走進這房子的?!?/p>
面對這段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呢?請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詩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撲騰著,縱然偶有陽光從三月的駝云里鉆出來慰問片刻。晴有時雨,雨過則天晴。物象流轉(zhuǎn)之間衍生的喜樂也只一剎那,又何須站在雪地里想念夏日的陽光,處酷暑里懷念寒冬的雪花?
羨慕,就像缺角的名畫,折損了自己的價值。享受自己,你的光華才得以延續(xù),并因此獲得快樂。
由是我想到了卞之琳《斷章》中的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痹娋潆m是講述自然萬物之間微妙的關系,我卻讀到別種意韻。我們就像那橋上的人,遙望遠方的濃蔭、清泉、燦爛的花田,不禁心生羨慕之意——生活在那兒的人多么舒適??!然而,我們未曾想到,此時此地,或許恰有樓上的某人正凝望著自己,羨慕著自己的一切。
遠景固然是美的,那么你走近呢?走近了,不過是尋常村落,沒準兒濃蔭上棲息的鳥叫聲嘲哳擾人,而那花田其實長勢欠佳呢。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多糟糕,疲累、乏味、空洞,原因更多在于自身。一味地艷羨別人的世界,在不對等的比較中心灰意冷,設若閉眼,用心經(jīng)營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世界里的雨天也有朦朧之美。
當我們羨慕別人時,便忘了自己的靈魂究竟在何方。與其如此,倒不如享受自己的人生,如同《禪經(jīng)》所說的“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是為禪”?;畹煤唵?,便活得快樂;活得自信,便活得光芒萬丈。
一位奧斯卡獎獲得者在被問及為什么會成功時,他只說:“我十五歲時的夢想是超越二十歲時的自己,我二十歲的夢想是超越三十歲的自己,我三十歲時的夢想是超越四十歲的自己,現(xiàn)在,我做到了?!?/p>
我確乎感嘆他的清醒,在眾星捧月的狀態(tài)下依舊冷靜,對待他人的欣賞不沉溺,自己也并不活在別人優(yōu)秀的影子里——只和自己比,進步即成功。
曇花只在深夜綻放一瞬,剎那芳華卻震撼人心。若它偏頗地與艷麗的芍藥相比,必會黯然失色。
山泉溫柔地流淌于卵石之間,清澈明凈。若它盲目地羨慕大海豪放的咆哮與奔騰,怕也會停瀉為一灘死水。
詩情畫意只在別人那里,五味俱全才是真的生活。閉上那雙羨慕外界的眼,慢慢品味生活的甜。
你何必羨慕別人的人生,你自己便是整個宇宙。
【另辟蹊徑】
本文也可以從反面立意:我們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羨慕別人其實是缺少自信、缺少自我認同感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自卑自棄、占有欲極強的不良心理表現(xiàn);羨慕別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等等。
材料其實在更深層次上是在談幸福的問題,不過在這一點上,材料沒有給出更多的立意空間,出題者似乎在暗示學生去寫在生活中要學會知足,知道珍惜才能獲得幸福的話題,由此出發(fā)可如下立意:以一種淡然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少一些羨慕,多一些超然物外,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安貧樂道,瀟灑豁達對待生活等,這樣才能生活得幸福美滿。
(江夏一中梅曉華老師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