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遐
摘要: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合作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在這樣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覺地思考,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利于身邊的資源,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
所謂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合作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在這樣的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覺地思考,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筆者結合實際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簡要闡述。
一、建立對綜合性學習的正確認識
首先,綜合性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短期進行的游戲。綜合性學習內容要有長期規(guī)劃,具體措施要納入計劃之中,有關綜合性學習的標準和規(guī)范等教師應提前作好設計。對于學生而言,也要讓學生意識到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價值。為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綜合性學習的魅力,要讓學生意識到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的版塊。這個版塊對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均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打好學生的初中語文認知基礎和能力。意識到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和學生也才能夠切實重視綜合性學習活動。
當前很多老師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有失偏頗。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語文老師不知綜合性學習究竟為何物,準確地說,即不知綜合性學習到底是什么樣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無從下手。另有一部分老師則一時難以改變原來的思維模式,難以適應這種新的學習形式,在教學中就避重就輕,仍然按老模式去執(zhí)行教學,對所謂綜合性學習就刻意忽略。這些現(xiàn)象表明,綜合性學習在基礎教育中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廣大語文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深化對綜合性學習的理解認識,為正確有效地執(zhí)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二、綜合性學習要注意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資源
1.注意開發(fā)和利用學校資源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蘊藏著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其中當然包括語文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學校內的各種文件規(guī)章、宣傳標語、圖書資源等。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這些學校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充分的應用。比如在教學《蘆花蕩》時,筆者就布置學生課前到學校圖書室去查閱相關書籍,了解文章作者孫犁的相關背景以及文章寫作的背景,還有文章故事發(fā)生時代的相關歷史背景等。由于學生主動參與去求知求解,最終學習的效果非常好。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老師布置的田野調查式的作業(yè),顯得較有興趣。老師稍加引導,他們就能做得很好。因此,積極組織學生利用學校的有關資源來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生會有較濃的興趣投入,學習的效果自然會好。
2.注意開發(fā)和利用周邊自然環(huán)境資源
學校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可供利用的綜合性學習資源,特別是農(nóng)村學校,尤其有著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學校周邊的自然景觀或自然事物,并學著描述,訓練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學著觀察和描寫事物,然后放手讓學生逐步學會獨立觀察和描述。時日一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自然資源豐富多彩,可資開發(fā)的實在很多。但為使綜合性學習有效,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必須帶有目標性,因此也就具有范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