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許多教師和學生為了確保其他必讀、必考內(nèi)容的教學效果,常常忽視詩歌選讀篇目。對此,筆者提出對高中古詩詞鑒賞選修課的幾點思考,與同行共勉。
關(guān)鍵詞:古詩詞鑒賞;意義;嘗試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76
2004年10月8日,全國語文教育專家聚會“中國語文教育高峰論壇”,此次論壇的與會代表聯(lián)合發(fā)表了語文教學的《金山宣言》。宣言的開篇之詞便是“千年國學,百年語文”。不難看出,國學在當今語文教育當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而古典詩詞,以其“真善美智”的精神內(nèi)涵以及超乎一般文體的潛移默化的、能作用于精神情感的力量,成為了國學當之無愧的精粹?;谏鲜鲈?,經(jīng)過歷年的教育改革,在近年來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及語文《新高考考試要求》當中,都明確地將古典詩詞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和必考的類別。在此影響下,“如何教好語文詩歌賞析課”、“如何做好高考詩歌賞析題”等一系列相關(guān)命題,一時間成為了語文教育界研究討論的熱點。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出了許多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詩歌賞析課的教法、學法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對于詩歌賞析課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的重視程度是大有差別的。很多教師和學生為了確保其他必讀、必考內(nèi)容的教學效果,常常忽視詩歌選讀篇目,有的干脆舍棄了古詩詞鑒賞選修篇目的教學。對此,筆者關(guān)于高中古詩詞鑒賞選修課提出幾點思考,供大家參考。
一、古詩詞鑒賞選修課的重要意義
在過去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因為受應試教育思想、課時安排緊張、重點學習內(nèi)容任務繁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古詩詞鑒賞選修課的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教學方法模式化,課堂教學基本按照“作者背景”、“思想感情”、“重點字詞技法”的“三步走、老三樣”模式進行,而忽略了對學生賞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導致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基本上是“千人一面、千口一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賞析能力的目的,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國學氣質(zhì)了。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育理念也經(jīng)歷了不斷的演進,“人文精神”成為了語文教育理念的核心,學生逐步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美學感悟能力成為了開展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理念。而古典詩歌以其特有的“凝練、含蓄、跳躍,以少蘊多,意境深邃”突出特質(zhì),成為了語文教學用于培養(yǎng)學生上述能力的有效途徑。
詩歌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學生閱讀詩歌的過程其實就是形象思維不斷激活、展開的過程,也是學生欣賞詩歌、鑒賞詩歌能力提高的過程,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提升感悟力、歷練學生國學氣質(zhì)的目的。
二、古詩詞鑒賞選修課的幾點嘗試
在近幾年的古詩詞鑒賞選修課教學工作中,筆者對古詩詞鑒賞選修課的教學方式進行了一些改進,實踐證明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總結(jié)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教學重心向?qū)W生傾斜,讓學生真正成為詩詞賞析的主體
在近年的古詩詞鑒賞選修課教學中,筆者嘗試一改以往詩歌賞析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方式,而是采取將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為主導開展教學的方式,從而解除了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束縛。筆者安排學生分小組預習,以自己的方式講給同學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透徹,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腦動口。
2.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以多種方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古詩詞鑒賞選修課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對詩歌進行課前預習的基礎(chǔ)上,在課堂上分組對詩歌篇目進行討論,相互交流真實的感受,并以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對詩歌的理解:有的學生將《長恨歌》里的故事編成了短劇;有的學生根據(jù)《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創(chuàng)作出了繪畫作品;有的學生為《虞美人》譜曲吟唱;有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仿照《書憤》創(chuàng)作了仿古詩等。通過這些靈活、有趣的方式,不僅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為學生搭建了表達、交流自身對詩歌切身感受的平臺,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對美的感知能力,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國學精髓的認同度,提升了學生的國學氣質(zhì)。
3. 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jié)合,實現(xiàn)詩歌賞析技巧的融會貫通
在學生充分表達自身對詩歌的理解感悟之后,筆者要求各組之間、各學生之間相互點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同學的長處和不足,進一步拓展詩歌賞析的分析視角,豐富詩歌的理解層面。待學生點評完畢后,筆者會對學生的互評情況進行總體評價,并對學生提出的新觀點、新看法進行歸納總結(jié),對一些疏漏的重點進行補充。特別是理論性強的觀點,比如詩詞中涉及到的藝術(shù)手法,教師要給學生明確地指出,并加以分析歸類。
4. 帶領(lǐng)學生進行拓展學習,鍛煉學生歸納“求同”、辨證“求異”、舉一反三的鑒賞能力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會根據(jù)選讀詩歌篇目的特點,選擇一些相關(guān)詩詞篇目帶領(lǐng)學生進行拓展學習。例如,對于具有鮮明的類型化特征的邊塞詩歌,在學習高適的《燕歌行》時,筆者會選擇風格近似的作品《邊塞》、《塞上曲二首·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帶領(lǐng)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分析作者因為人生境遇不同而在不同時期作詩的風格變化,引導學生結(jié)合時代背景感受作者獨有的風格特點,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歸納“求同”鑒賞能力的目的。同時,筆者還會選擇與高適風格迥異的篇目,比如李白的《塞上曲·大漢無中策》與其作品進行比較閱讀,帶領(lǐng)學生通過辨證比較,結(jié)合兩位作者的時代背景、身份背景分析其表達手法、情感風格、敘事角度等細節(jié)差異,以達到提高學生辨證“求異”鑒賞能力的目的。
總之,鑒賞詩歌的方法多種多樣,語文課的授課方式也是千變?nèi)f化。教師要在紛繁復雜的方式中尋找最適合學生的鑒賞方法。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鑒賞古詩詞的過程中體味古典文學的真正魅力。
(作者單位:新疆伊犁農(nóng)四師一中 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