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讀2014年江蘇高考語文試卷,可見命題者的良苦用心:重閱讀,重思考,關注生活。這些都給語文老師以深刻的警醒:語文教學要注重引領學生個體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長,一味地做題、訓練答題技巧、追捧答題方法,恐怕連考試也不足以應付了。
一、閱讀,學生精神生命成長的資源
閱讀存在的地方,就是一所迷人的學校。從某種意義上看,教育是從閱讀開始的,一個學生走進學校,并不意味著接受著教育,只有當他捧著一本心愛的書籍沉醉不已的時候,教育才剛剛開始。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边@里的引導可能包含三個方面:教師的引領、作者的暗示、閱讀者(師生)的相互影響。這三者中,教師的引領無疑是特別重要的。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文本之前必須有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的又不乏深刻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形象,觀照自我,以達到精神的成長。
莊子的《逍遙游》是一篇難度較大的文言文,對文章中鯤鵬形象的理解,師生通過閱讀感悟,形成了共識:鯤鵬雖然很大,超出了人們想象所能及的范圍,但它們依然有所待,并不能達到真正自由逍遙的境界。在教師的啟發(fā)之下,學生可以有這樣的認同:魚需要水,限制較大;鳥需要空氣,拘束少多了;鳥若飛到高空,就可以不費力氣而自由飛翔。人若經(jīng)過適當?shù)男逕?,可以啟動?nèi)在的能量,逐步減少外物的干擾,有如“鯤化為鵬”,從而使自己不斷上升到新的境界。
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師生一起討論斥鴳、蜩與學鳩因不理解鯤鵬的遠大志向而嘲笑大鵬,因而使自己顯得非??尚Φ臅r候,一個學生說:它們也很可愛呀!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信號,在教師的啟發(fā)之下,這位學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雖然它們飛得不高,但它們和大鵬鳥一樣,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nèi)努力使自己達到生命的極致,它們同樣也是幸福的。這個觀點引發(fā)了師生新一輪的熱烈討論,在彼此的相互啟發(fā)與影響之下,形成了對文本形象的新的認識,亦即對自我生命的觀照: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有一點是相似的,在充分而自由地發(fā)揮其自然能力的時候,它們都是同等的幸福。至此,文本形象給予師生的生命啟示已經(jīng)讓各自都有了心領神會的歡悅。
課堂的閱讀教學,深入到生命情懷之中,引導學生去體驗那些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生命狀態(tài),讓學生領取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生命營養(yǎng),用生命浸潤生命,用生命提升、創(chuàng)造生命,以實現(xiàn)個體生命精神的升華,這是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但教師的任務不止于此。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經(jīng)典的殿堂,尋找貼近心靈行走的文字,引導學生追求有溫度的閱讀,讓人類的精神力量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實現(xiàn)轉(zhuǎn)換和更新,給學生一份讓生命靈動可愛的存在,一種讓思想成熟深刻的力量。
二、思想,學生生命境界提升的源泉
美國的帕克·帕爾默認為:“如果一位學生在完成教育時變成一個只會接收信息的內(nèi)存,這位學生已經(jīng)受騙了。優(yōu)質(zhì)教育會教學生成為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并能洞察別人所宣稱的事情是否正確?!笨杀氖?,當下的語文課堂有時候會異化為一種禁錮思想的場所,尤其是高三年級的課堂教學,往往只剩下一個主題,那就是做題、掙分,學生生命中最靈動的特質(zhì)、最自由的思想被扼殺,學生成長過程中精神與情感的成長、生命的張揚與智慧的激蕩也成為了一句空話。
教育,應當讓學生成為具有獨立精神與自由精神的現(xiàn)代公民,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培育,通過對文本的解讀與挖掘,發(fā)現(xiàn)并擁有寬容、同情、善良、快樂等人性之美。
有思想,還要善于思考,追求物我交融的心態(tài),追問、追求生命的意義。在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紅樓夢》時候,一位學生深厚的人文積累、對作品深刻而獨到的解讀讓我深深地嘆服:
寶玉像柏拉圖一樣構(gòu)筑著他的理想國。在這個國度中,女孩子的清潔是最為至高無上的,那么他自然也就不愿看見并置身于女子們的尷尬、爭斗、排擠之中。因為他不能理解,都是那樣好的人,何以還有爭執(zhí)呢?他所要的,是清潔純美的一團和氣,女兒國中的天下大同。
端午宴上的人人各懷心思,是尷尬;晴雯、襲人的爭吵,是對立排擠,這些都嚴重地觸動了寶玉的認知體系和價值判斷。從他想趕走晴雯的舉動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寧可武斷地讓矛盾中的一方消失來暫時化解矛盾,讓怡紅院重歸他的理想狀態(tài)。但若因此趕走晴雯,襲人在主子們眼中的形象亦會受損。所以這一舉動又損了襲人的利益,導致襲人下跪勸阻,而寶玉這徒勞的嘗試也只好就此終結(jié)了。我們不難看出,現(xiàn)實已經(jīng)把寶玉這個理想主義者逼至一種微妙卻刻骨的尷尬中。
這場風波有一個看似光明喜樂其實更像冷嘲的結(jié)尾——晴雯撕扇。
寶玉的作小伏低終于換來了晴雯撕扇子的千金一笑。一片喜樂中寶玉甚至趁勢把襲人的心腹麝月的扇子也讓晴雯一撕幾半,最后大家一起乘涼如舊??吹贸鰧氂駱O力要調(diào)和上午的矛盾,將雙方都拉到這場歡樂的氣氛中來,重歸他的大同世界。然而在歡笑之下,潛伏的矛盾根源半分未解,雖然對于寶玉來說,表面的和諧已經(jīng)足夠了。我想這真是悲涼。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富于情緒,工于表達,精于思想”的能力。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這樣有獨到的思考與適切的表達,那將是語文教師教學生涯的大幸。
三、成長,學生生命蓬勃綻放的姿態(tài)
教育,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學習語文的終極意義,也是為了讓人的精神生命更為豐潤,作為一種精神能量的養(yǎng)育方式,經(jīng)由真誠的“對話”與用心的“體悟”,形成生命之間的直接溝通,努力達成生命之間的相互理解和認同。理解生命,是為求真;敬畏生命,是為求善;珍愛生命,是為求
課堂,因生命的投入而鮮活,因生命的相互潤澤而成長,因生命的自由而綻放出燦爛之花。真正高雅的課堂都應該凸顯生命的內(nèi)涵,真正高遠的教育都應該關注生命的唯一,真正高尚的教誨都應該圍繞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
語文教學更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用人格引領人格、用思想點燃思想、用心靈呼喚心靈的塑造靈魂的藝術。當我們懂得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為生命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的時候,教育理想的光芒便將照亮我們的前程,我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明凈,境界會因之更加高遠。
(管言春,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2220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