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芹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新課程標準中被列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任務。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者申繼亮曾對278名初中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外語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系數是0.566,且學習興趣水平越高,學習成績越好。既然如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
一、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英語學習中有大量的記憶工作,據科學家研究,人的大腦中有“樂趣中樞”,如果被激活,人就可以樂此不疲地做事情,而且能夠感受快樂。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注意發(fā)現和收集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及貼近生活的事物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素材。例如在教26個字母的時候,由于小學開設英語的情況不一,有的已經背得滾瓜爛熟,有的還沒學過,因此我選擇了一個有趣的角度,讓他們去發(fā)現身邊所有帶英文字母的商標品牌。然后抄下來,看誰找得最多,讀得準確。這樣,一節(jié)單調的、幾乎沒有內容的、學生水平不一的字母課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一連幾天,他們興趣高漲,互教互學,課已完,興未盡。
為有源頭活水來。設計任務一定要依據學生的心理,設計感興趣的話題,開發(fā)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近乎真實的交際活動中練習目標語,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的效果就能提高。
除了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還需根據中學生年齡特征激發(fā)興趣,盡量在教學中多設計猜測活動,不僅活躍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課堂氣氛。如我在教句型Is there a/an?? Are there any??時,課前把各種水果和學習用品裝進一個布袋里,當學生見到這個裝滿東西的布袋時,好奇心頓生。于是,我就說道“:Please guess what's inmy bag, if you are right, you'll get it/them.”這下,學生們更起勁了,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不僅操練了重點句型:Is there a/an? Yes, there is./No, thereisn,t. Are there any?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 而且在猜測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這樣自由與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
二、多辟教學途徑,擴大教學場所
知識是無限的,課本與課堂則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把教學活動只局限于課本與課堂,不但學生學到的知識、練成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興趣也不會很廣很高。那么一定要幫助學生多開辟學習的途徑,擴大學習英語的場所,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的機會。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組織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能激發(fā)興趣。徐勝三說:“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興趣的基本途徑?!币虼?,我們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把握中學生好新、好奇、好動、好玩、好勝、好表現的特點,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在運用中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課堂活動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常見的課堂活動有:三分鐘Free Talk、值日報告、新聞報告、朗讀、角色扮演、搶答等各類比賽。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也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把課外活動稱為“第二興趣的發(fā)源地”,常見的課外活動有:英語電影、英語歌曲、英語短劇、英語角、交英語筆友等。當然,活動的設計和開展要有新穎性,無論哪一種活動都不可長期進行簡單機械的重復,要以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前提。
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如何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標至關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的變化,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會和諧、融洽,學生才會興趣盎然。比如講臺不是教師唯一的位置,除了板書外,其他時間教師要到學生身邊去,靠近他們,學生會感到更親切。對于英語不好的學生,也是一種鼓勵,當然應以鼓勵的眼光看他們;當有的學生上課走神或做小動作時,教師的走動也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在活動時,走到學生身邊,可以去鼓勵一般的同學,也可以解決一些同學的質疑,提供一些新的詞匯和表達方法。大大提高師生之間的信任、和諧、融洽度,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