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鵬
摘要:在洋思中學學習后,其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大膽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別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發(fā)了筆者深深的思考,同時也感動于洋思中學教職員工的愛心、智慧和汗水。
關(guān)鍵詞:洋思中學;校園文化;課堂教學;生活管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085
在洋思中學學習后,其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大膽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別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走進洋思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的兩側(cè)無處不在的學校標語。“真、善、美”是洋思中學的校訓,被深深鐫刻在校門內(nèi)擺放正中的巨石上。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和“讓每一個家長滿意”分別位于主教學樓與食堂大樓最醒目的位置。洋思中學的精髓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八個字至少包含著三層含義: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每個教師都有責任把學生教好;適當?shù)姆椒茏屆恳粋€學生學好。這個“好”既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又包括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提高自身素質(zhì)等方面。學校敢于向家長承諾、敢于給自己制定高目標,可見洋思人堅定的信念。餐廳正門兩邊的墻壁上分別寫著“迎著晨風想一想,今天該怎樣努力?”“踏著夕陽問一問,今天有多少長進?”學生吃早飯時看的到,吃晚餐時瞧得見,就像孔夫子的“一日三省”。大路兩旁的路燈,教學樓門廊、橫梁、立柱等醒目的地方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英語單詞、各類公式、詩詞文賦、名人名言等比比皆是。正如洋思中學的校長所說的,這是為了全校師生走到哪里都能看見自己的形象,做一個端端正正的洋思人。
洋思的這一面面鏡子,一條條標語,具體、親切、實在。它啟示著、熏陶著、激勵著洋思的每一個師生,他們從一進入校園,洋思學校就開始接受了無聲的教育。
“學習改變命運,細節(jié)決定成敗”正是洋思張揚而又注重細節(jié)的校園文化建設(shè),使得學生擁有一個既氣派又具備學習氛圍的讀書環(huán)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德育講的不是走過場,而是切實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總之,洋思中學校園文化建設(shè)的創(chuàng)新令人嘆服。
二、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洋思人創(chuàng)立了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基本結(jié)構(gòu)、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發(fā)言活躍,大部分作業(yè)當堂完成;教師講得很少,只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點拔、指導、釋疑。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學學會的內(nèi)容就大膽地不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下面筆者以一節(jié)數(shù)學課來簡單地闡釋他們的教學模式:
1. 出示學習目標
時間為1分鐘左右。目的是讓學生從總體上知道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wù)和要求。此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在于使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
2. 出示自學指導,指導學生自學
時間約6分鐘左右。教師的自學指導很詳細,包含了自學內(nèi)容、自學方法以及自學要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認真自學。教師巡視,不提示,不說話,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 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讓中差生尤其是后進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操作。時間約5-8分鐘。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若后進生做對了,說明全班學生都會了,就不需要教師再教了。若后進生做錯了,引導中等偏上的學生分析,講清錯的原因,引導、更正、歸納。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洋思課堂教學“兵”教“兵”的一種有效“教法”,起到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
4. 當堂訓練
教師布置和督促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作業(yè)并批改部分學生的作業(yè)。時間不少于15分鐘。其目的是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學習目標。作業(yè)分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力求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吃飽。
三、別具一格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
每個學生進校后,都有一本《四會讀本》(即教育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講的是起床、吃飯、洗衣、洗澡、管理錢物等生活技能。
一般而言,我們會認為:難道初中生吃飯、睡覺還用學嗎?但洋思人卻在這里面大作文章。確實,我們觀摩了洋思學生用餐的情景:下課鈴響后,按照事先排好的就餐順序,不同年級的學生分時段走進餐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洋思的學生熱愛學習,在餐廳也能體現(xiàn)。參觀時,筆者恰巧在三年級的學生餐廳,筆者看到先到的學生不忙于吃飯,而是手拿卷子在研究。等所有學生都到齊后,值日生負責分飯、分菜。樓上樓下三千多名學生同時用餐,聽不到喧嘩的聲音,看不到亂跑的現(xiàn)象。二十分鐘左右,所有學生用餐完畢,洗干凈餐桌和碗筷。最后由值日生評出文明餐桌。記得在分菜時,學生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飯時,先多吃飯少吃菜,再少吃飯多吃菜,最后喝湯,保證不剩一粒米飯。到過洋思中學的人,都會被3000多名學生吃飯的場面所感動,那整齊、統(tǒng)一、衛(wèi)生、文明的就餐過程,讓人永遠無法忘記。而這種良好的習慣,表現(xiàn)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養(yǎng)成必然凝聚著洋思教職員工的愛心、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