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森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而不是把知識灌給他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開放、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自主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164
在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著教師和書本轉。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教師講,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也沒有快樂的協作。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抑制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和技能的提高,無益于學生學習知識和各方面的發(fā)展。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為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嘗試“放手”教育,并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一些體會和經驗總結,希望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讓教育者看到了希望,更讓學生真正感到了學習的興趣。新的物理教科書更多地貼近生活,增添了對社會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討論。
學習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學生主動地學習,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互動就是在民主、活躍、熱烈的課堂氣氛中交流經驗,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講轉為主動地參與,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分析物理問題和現象,學會在合作互動中學習。
如教學“物體的運動與靜止”時,筆者讓兩名學生在班上或站立不動、或行走,由此來引導學生對物體的運動與靜止和參照物的討論。在講到轉動時的相對運動時,筆者通過演示,使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又如教學“浮沉條件”時,筆者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使物體上浮、下沉、懸浮的條件,并自己總結結論。學生們興致都很高。
又如,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教師可以通過移動物體和改變光屏的位置,分別研究u>2f、u=2f、f
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表達,幫助學生學會流暢、正確的表達語言,使他們樹立信心,增強他們與他人的交流協作能力。這種互動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感,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對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學生,也能夠得以鍛煉。
二、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要把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要求,轉變?yōu)閷W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中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求知欲強的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形成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開始。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這對學生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基礎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于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比較短暫,遇到較為抽象的物理知識時,一些小困難就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啟發(fā)并穩(wěn)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學習“慣性”概念后,筆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有一個盛有水的杯子,上面蓋著一張紙片,拿一個雞蛋放在紙片上,然后問:誰能拿出中間的紙條,但又不接觸或弄破雞蛋和杯子?這樣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做實驗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筆者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感受到了愉悅,并從中體會到了成就感。這也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終身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
三、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
新課程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教育,強調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開放、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從中獲得知識的體驗。教師不應是課堂的主體,而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教師應重視他們的觀察和理解,不要直接否定他們的看法和觀點,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經歷去感悟和領會。任何約束學生思維活動的教學方式都是對學生學習思維發(fā)展的扼殺和打擊,這是與新課程標準理念背道而馳的。
在講“力”這一章時,筆者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討論“如果重力或摩擦力突然消失,將會出現什么情景?”學生們或自我評述自己的觀點,或以自己的觀點駁倒對方。雖然有些結論并不完整,有待于完善和補充,但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學習的熱情更高,更容易展現才能。他們激烈的爭論是檢驗自己認識事物正確與否的平臺,而在這期間,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贊賞,而不是輕易回避,甚至是否定問題。
四、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觀努力去獲取新知識和增強自己學習能力的一種行為變化過程。教師要著重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中不斷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對于物理實驗教學,凡是條件允許的,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或是課后小實驗,教師都應讓學生自己親自操作。這在無形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提出實驗課題,也可以讓學生自擬課題,然后指導學生制定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步驟、準備好實驗器材。然后,由實驗小組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現象、分析結果、找出規(guī)律。實驗后,師生共同討論,找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進。這樣,學生不僅能積極主動地思考,還能通過探索去解決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案例:研究大氣壓。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想要了解哪些問題,例如:1. 如何知道有大氣壓的存在?2. 如何知道大氣壓的大???其次,讓學生自選實驗器材:水、玻璃杯、火柴、紙張、雞蛋等。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最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然后師生討論、點評。
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確實是物理課教學中應該推行的教學方法。我們只有樹立育人為本的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