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平 黃麗華 曲激婷
【摘要】高等教育領域國際間的合作日益深入,各大高校紛紛開設“國際班”,吸納國際留學生,從而“國際班”的課程要求全英文授課,給中國學生和任課教師都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作者在我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國際班”理論力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過程學習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但使學生達到了與中文授課相同的知識和能力目標,而且充分發(fā)展學生用英語思維直接思考力學問題、解決力學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等教育 國際班 理論力學 外語能力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30-01
引言: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劇,我校開設了“國際班”,2013和2014年,作者完成了土木工程專業(yè)“國際班”理論力學(Engineering Mechanics)的兩個完整教學周期?!皣H班”學生包括選拔的英文基礎較好的國內(nèi)學生和國際留學生,而且國際留學生的人數(shù)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他們基本沒有一點中文基礎[1]。因此“國際班”課程全英文教學對中國學生和老師難度都很大[2]。
理論力學這門基礎力學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十分重要的必修課,是否能夠掌握基礎力學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將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力學課程和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目前,對基礎力學這樣的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尤其是全英文教學是否可行或必要還存在爭議。這是因為基礎力學是邏輯性強、高度抽象且具有嚴謹課程體系的學科,都很難理解、接受和掌握。若再采用全英文授課,“教”與“學”將難上加難。但通過兩個完整教學周期,我們認為采用全英文講授理論力學是基本可行的,因為我們將過程教學法引入到了“國際班”的基礎力學課程教學中。過程教學法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西方國家在英文寫作教學中提出的方法,這種方法克服了結果教學法只注重教學結果如寫作成品的弊端,而是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它的立足點是將來,不是短期的急功近利[3]。過程教學法已經(jīng)在很多國家寫作教學中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國盧珺也通過將過程教學法引入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表明了過程教學法能顯著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
一、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針對預習環(huán)節(jié)設置提問以檢查督促
英文原版教材幾乎都是 “大塊頭”,我們“國際班”采用的理論力學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獲授權影印出版的英文原版教材Engineering Mechanics:STATICS & DYNAMICS(理論力學:靜力學和動力學),內(nèi)容非常詳盡和廣泛。這是國外大學教育的一個特點,“小課時、大教材”,一次課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就跨越好幾十頁,甚至上百頁。學生若不預習會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尤其我們還是全英文教學,若不加預習,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特別重視和強調(diào)預習,在每次課后布置預習內(nèi)容,在每次課前設置Reading Quiz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以檢查預習內(nèi)容。
二、重視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師生互動,通過老師提問、學生自主發(fā)問、學生討論、學生主講等各種方式迫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關注其學習過程
課堂上設置Attention Quiz,Concept Quiz各類問題,鼓勵學生隨時發(fā)問,實現(xiàn)師生的積極互動。并及時更新教學內(nèi)容和調(diào)整節(jié)奏快慢。
就合適的章節(jié)內(nèi)容,在合適的時間專門開設討論課,甚至是讓學生主講。教師就某些教學內(nèi)容提出較復雜的問題,讓學生課后預習,下次課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群體內(nèi)自己閱讀、討論、爭論。在討論的過程中, 教師提出問題, 引導討論的深化。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進行獨立主講。而教師對學生的主講情況做出正確的評價,補充講授學生疑惑的部分。在學生的主講和教師的引導下,把對問題的理解逐步深入。這樣的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 也可鍛煉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學生的自主提問與解答也有助于其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重視課后環(huán)節(jié),采用多樣化的作業(yè)類型,改革考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國外大學教材一般強調(diào)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從實際出發(fā),倡導學以致用?;A力學課程本身就是和工程實際緊密相連的學科,因此,我們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中除了常規(guī)習題外,還有Computer problems,即需要編寫“計算小程序”來完成的題目;還有Design projects,即利用力學知識解決的小型設計項目。對于工科學生,運用甚至研發(fā)數(shù)學軟件進行解題、設計的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采用期末閉卷考試,一次閉卷考試的分數(shù)就基本決定了學生的課程成績,正如英文寫作結果教學法中關注的就是寫作成品。有的學生考前臨時突擊也能突擊個較不錯的分數(shù)。但這種突擊絕不利于學生對力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除期末閉卷考試外,我們結合其它多種考核方式,在Statics靜力學學習結束時,舉行開卷的期中考試,并要求學生自主出考題;全課程結束時,同樣要求學生自主出一套考題,而期末閉卷考試考題可能部分選自學生出題。鼓勵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系統(tǒng)地復習,掌握重點難點。課程成績則由作業(yè)和出勤情況、課題提問分數(shù)、期中考試分數(shù)、期中自主出題、期末自主出題和期末考試分數(shù)六部分共同組成。
總之,通過過程學習法這一國際上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達到中文授課相同的知識和能力目標,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充分發(fā)展學生用英語思維直接思考力學問題、提高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杜芳,王松巖.國際班外國留學生雙語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8(1): 93-95.
[2]侯書會,范玉妹.高校國際班高等數(shù)學教學實踐與探索.中國電力教育,2012,32: 45-46/57.
作者簡介:
易平(1973-),女,湖南安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力學教學和結構優(yōu)化與可靠度分析。
黃麗華(1967-),女,遼寧鐵嶺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力學教學和鋼混結構分析與試驗。
曲激婷(1978-),女,遼寧大連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力學教學和結構物抗震減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