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華
摘要:物理難學是共性問題,難點的形成原因很多。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及學生的特點,適當調(diào)整,用易于理解、掌握的方法講解分析,以便突破知識的難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知識重點難點;突破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zhì)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及物質(zhì)基本結構的一門學科,它是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石。學好物理,對學生進一步學習自然科學的其它學科將有很大的幫助。物理中有些概念和規(guī)律,學生往往缺乏“親身體驗”和“親眼所見”而持懷疑態(tài)度,這樣就會形成知識難點。如在講電磁學時,對于磁場的存在,講電學時電流的存在,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對其存在持懷疑態(tài)度。而學生普遍感覺物理難學,覺得“物理概念越學越多,定律、定理越學越亂,題目越做越難”,若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消除學生學習的障礙,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物理,會懷著一顆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這個美妙的世界,從而為學好物理奠定基礎并提供保證。
一、知識準備不足
學習新知識時要有許多基礎知識的,可是有些基礎知識學生從來沒有學過,例如初二學生在學習電壓時,由于學生沒有基礎,很難理解。很多學生會提出到底什么是電壓的問題,在學生中會形成難學的印象,這樣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針對知識準備不足造成的難點,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刂v一些有關的預備知識,用最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傳授,切忌不要生搬硬套,使學生心理上產(chǎn)生負擔,例如學習電壓時采用類比的方法,用水壓來類比電壓,這樣學生會由水壓聯(lián)想到電壓,就不再會有難學、難于接受的感覺。
二、日常形成的思維定勢帶來的影響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在學習物理時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對于所講的知識會感到難于理解,簡直不可思議。例如:在講人提著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行走時不做功之前,對功嚴格定義,關鍵詞要重點突出,強調(diào)功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而提著水桶沿水平路面行走,這種情況雖然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但物體在力的方向上沒有通過距離,所以人無論走多遠都不做功;在講人推木箱沒有推動時,多數(shù)學生都會有推力小于阻力的錯誤結論,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從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力情況來分析,木箱沒推動說明處于靜止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而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推力和阻力一定大小相等;如果學生還不能理解,也可以逆向思考,如果推力小于阻力,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假如推力向東,由于阻力大于推力,那么木箱將會向西運動,這時我們不用再講,學生自己也會認識到真的錯了。
再如:人用力推大木箱,雖然很用力,但沒推動,多數(shù)學生會認為是推力小于阻力造成的,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推力等于阻力的,這樣的情形很多,學生理解的不好,便會產(chǎn)生物理太難的感覺。針對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在講解知識時,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突破這些難點。例如在講人提著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行走時不做功之前,對功要嚴格定義,關鍵詞要重點突出,強調(diào)功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而提著水桶沿水平路面行走,這種情況雖然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但物體在力的方向上沒有通過距離,所以人無論走多遠都不做功。
三、概念相似,形式相似,會讓學生產(chǎn)生模糊的認識
相似的公式要理解意義,每一個物理公式表示一個物理概念或物理規(guī)律,不僅僅是字母的單純關系,如:P=ρ1gh表示密度為ρ1,深度為h的液體產(chǎn)生的壓強;F=ρ2gV則表示物體浸在密度為ρ2的液體中,排開液體體積為V時,物體受到的浮力。P=P/S表示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即壓強;而W=F.S則表示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即力對物體所做的功。才能使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記住公式,不再混淆 。
四、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直觀性較差,思維過程復雜,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造成的難點
物理中有些概念和規(guī)律,學生往往缺乏“親身體驗”和“親眼所見”而持懷疑態(tài)度,這樣就會形成知識難點。如在講電磁學時,對于磁場的存在,講電學時電流的存在,由于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對其存在持懷疑態(tài)度。針對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利用實驗的直觀性,來增強規(guī)律和概念的可信度??床灰?、摸不著的磁場是否真正存在,通過實驗,把幾個能自由轉動的小磁針,放在條形磁體的周圍,讓小磁針在水平面內(nèi)自由轉動后,便會看到小磁針靜止時,南北極方向發(fā)生偏轉,不再指向原來的南北方向,而且有一定的規(guī)則。學生看后,再引導學生分析,沒有條形磁體時,小磁針自由轉動以后,總是南極指南,北極指北,現(xiàn)在情況不同,說明小磁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這一定是條形磁體產(chǎn)生的作用,它們之間的作用便是通過磁場產(chǎn)生的。這樣學生才會打消懷疑,這樣用實驗的直觀性可以突破知識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不適合,教學要求的不當,同樣會增加物理知識的難點
初中階段所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多數(shù)只是簡單介紹,并不是嚴格的定義。例如:教材中對于電流只是簡單地說說,有電流通過燈時,燈會發(fā)光,沒有電流通過時,燈會熄滅;對于電壓則是:要在一段電路中產(chǎn)生電流,它的兩端就要有電壓,電壓是使電路中的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初中學生剛學物理,對很多內(nèi)容都只是初步了解,針對這樣的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重點應在引導學生猜想,引導學生探究,進一步由探究而掌握現(xiàn)象、規(guī)律,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把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學好,切勿感情用事,認為初中物理內(nèi)容簡單,胡亂增加一些不合乎學生實際情況的內(nèi)容,使學生感到物理難學,以致于厭學物理。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及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情況,適當調(diào)整,靈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用最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的方法,去講解、分析,以便突破物理知識的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蕊;李燕臨;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物理教學難點[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年10期
[2]梁貴生;物理教學難點釋疑方法[J];科學之友(B版);2007年07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三廟前中心學校3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