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摘要】梅山儺戲是梅山地區(qū)農(nóng)村中廣為流傳的古老地方戲,是一種從原始儺祭活動中蛻變脫胎出來的戲劇形式,是巫教祭祀與戲劇表演相結(jié)合的表演藝術。《搬土地》是梅山儺戲中的主要表演曲目之一,從它的藝術表現(xiàn)程式、音樂特點和文化內(nèi)涵可以一窺梅山儺戲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
一、表演程式
梅山攤戲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多用于祭祀演出,且演出主要以師公的法事為基礎,演出的時間可長可短,但演攤戲之前一般要做一天一夜的法事方能進行。祭祀中的儺戲表演一般安排在起水告白、接界、點兵、干熟牲、會神之后。表演時一般要根據(jù)表演的角色特征戴面具、穿法衣、拿道具,在神案背景外載歌載舞,形式活潑、表演幽默風趣,是儺祭中最吸引老百姓的一道程序。
因為土地公公是最貼近百姓的一個神,《搬土地》這個節(jié)目一直是儺戲表演中男女老幼都樂意看的節(jié)目之一?!栋嵬恋亍返谋硌莩淌揭还灿姓埳瘛⒊瘛⑺蜕袢莱绦?。下面以筆者采訪的梅山桃江京華村人劉東漢表演的《搬土地》記錄表演程序。
首先,由同事幫劉東漢穿上一件黃色鑲深藍邊的長褂,帶上青灰色布帽,把一小布枕頭放在背上做成駝背,再在后頸部衣領處插上一把棕扇子,土地的扮相完成了一大半,然后把土地公公面具放在神案上,蛇形神棍插在神案邊的木墩上,開始上香、跪拜請神。
(一)請神:啟板(面具之前請面具之神)
唱:法壇打動逍遙鼓,秉告三清殿內(nèi)神,秉告三清并啟教,神靈在上聽歌聲;小壇弟子在于朝慶壇前好玩耍,冷落三清殿內(nèi)神。此時有一當方土地到了酬恩戶主,滴水飄檐下要來相請到壇中,他不到來愿不了,他一到來愿勾銷。小壇子弟在于朝慶壇前戴起臉子(面子)恐有幾句粗言笑語,告秉各位親戚朋友姑娘伯娘嬸娘姐姐莫見怪,千莫急來萬莫忙,頭絲落地不纏團,兩邊全聽聲璜響,當方土地踩儺壇。(打卦燒錢紙后走到堂門口,戴面具,燒紙敬神,亮指法大金刀、小金刀、日月二宮指法,然后開始說唱——唱神)
(二)唱神
笑:土地土地,有三分靈氣。(眾人附和:三分靈氣不錯)初一十五兩個伢幾,咯些老人家敬了我,我老倌要保佑他們威武一些;咯些后生家?guī)讌任繃}我,我老倌就保佑他們兌起堂客來快些啦;咯些姑娘嬸子幾就要敬噠我啊,我老倌保佑他們生起小把戲來快些,只要栽下去把咯褲腳一扯開就出來噠(做小孩哭聲)
酒仙下榻(眾:只有八仙),我老倌白發(fā)蒼蒼,不算一仙?(眾:不錯不錯);一聲屁股響(眾:一聲鑼鼓響);糾正:哦!一聲鑼鼓響,個咋(這個)打鼓的先生打出“把雞”來(眾:打的暴起來);打鼓的雞公啊,(眾:師公),師公啊,我只怕是那雞公吶;打鼓的師公啊,你曉得咯八仙是何子個八仙不?(眾:你不說我們不曉得);我就把咯八個神仙唱給你們聽下子,個咯長樂地方搬我們個咋土地搬得少。啊---!第一個神仙是漢中離,身上穿起咯道袍衣;手執(zhí)道袍搭吾橋,千年果結(jié)萬年桃第二個神仙是頂打瘋(眾:呂洞賓),哈哈,是呂洞賓啊,我只怕是頂打瘋呢,第二個神仙是呂洞賓,頭戴紗帽一頂青;腰上青龍劍一把,三打洛陽看不清......。
一共要唱完八大神仙。八大神仙唱完以后,緊接著即興發(fā)揮,說唱一些有趣的生活趣事:
八仙講完噠,講一個蕩呀咯蕩,(眾:講一個像不像)。啊!一只蝦蜓婆飛到咯籬壁上,一只小伢子我看到他一抓到吶,他把翅膀掐掉,腳掐掉,你說像不像老人家那個布扣子,像不像。(眾:活像?。┛┯窒竦呐掳?!我有講一個像不像,講一個蕩呀咯蕩,綠頭蠅,把翅膀掐嘎,腳掐嘎,像一粒黑黃豆不?(眾:咯就像)咯又像的怕啊!
(三)送神
掌壇師公,咯啊一下闖地伍公廟咯祠里,我要踉起出去了,(眾:只許進不許去?。?,只許進不許去啊,我老倌又愛耍的,一個月只有六天在屋里,(眾:有五個酬恩戶主要送好口才,只許進不許去?。0?!貼上有名相請,由我老倌,今朝五位教授,五位香主要我來大做證盟,了納良姻,我不幸冉心歡喜,(眾:滿心歡喜)......
接下來又唱東西南北以及家鄉(xiāng)敷溪、長樂遇到的趣事。
咯里搞噠一段噠,又上噠香,又磕噠頭,咯些名堂不搞噠,我又返回祠庭要得不?(眾:要得)。五月的天啊五月的天,五月的蠻蕎落地就生根,老夫來久噠起不得身,兮消符釘釘釘了跟。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東方,春三月里保安康,綾羅綢緞滿箱裝。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南方,夏三月里保安康,封陽火火土埋藏。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西方,秋三月里保安康,金銀財寶滿箱裝。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北方,冬三月里保安康,豬雞鵝鴨滿池塘。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中央,年年月月保安康,家壇香火發(fā)豪光。一介壇師東邊見盾鼓,二點南洋舍上清,兩邊全聽笙簧響,壇方土地返祠庭。一杯酒啊上靈臺,二杯酒恭喜戶主大發(fā)財,三杯酒恭喜戶主榮華富貴大吉昌;(贊卦,討紅包)
表演者在祭堂一邊祭祀上香跪拜,一邊搖扇子、拄拐,生動形象地又說又唱,一邊來回轉(zhuǎn)圈、走步,一邊與旁邊的群眾唱和對答,這種“祭中有戲,戲中有祭”,人聲幫腔和鑼鼓幫腔的人神互動形式,使整個祭場都是舞臺,在場的演員和群眾都是演員,大家共同參與,共同完成這有趣的表演。
二、音樂特點
儺戲分為正戲與外戲兩類,正戲是指戴面具表演的戲,以表演神話故事為主,是專門請神用的;《搬土地》就是典型的正戲,“搬”即“請”的意思。它的唱腔簡單,具有古老的吟誦風格。
(一)句式結(jié)構(gòu)
梅山儺戲音樂的句式結(jié)構(gòu)豐富多樣、清新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且沒有規(guī)定的格式,主要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來分,有分段分節(jié)的,也有不分段分節(jié)的散體?!栋嵬恋亍返木涫揭?guī)整,是分段分節(jié)的,“請神”部分以七字句為一句,六句為一節(jié)?!俺瘛辈糠挚谡Z較多,長短句間雜,但仍以七字句為主,四句為一節(jié),如“第五個神仙鐵拐李,他的寶貝放在葫蘆里,有朝一日東風起,兩腳騰云不沾泥”。“送神”部分與“唱神”句式相近,但以三句為一節(jié)較多,如“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東方,春三月里保安康,綾羅綢緞滿箱裝?!?/p>
(二)歌詞特點
《搬土地》的歌詞以七字句為主,講究格律對稱,合轍押韻。內(nèi)容包括的知識面很廣,主要有教導聽眾要有孝敬之心,孝敬之人必得神仙保佑,如“咯些老人家敬了我,我老倌要保佑他們威武一些;咯些后生家?guī)讌任繃}我,我老倌就保佑他們兌起堂客來快些啦;咯些姑娘嬸子幾就要敬噠我啊,我老倌保佑他們生起小把戲來快些”;歌詞中還不乏有吉祥如意的祝福語,如“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北方,冬三月里保安康,豬雞鵝鴨滿池塘?!绷硗馍钋槿ゎ惖母柙~較多,以玩笑、打趣來增添噱頭,具有有濃厚的鄉(xiāng)土“俗”氣,如“第八個神仙是蔊菜子,(眾:韓湘子)是韓湘子啊,我只怕是蔊菜子。(眾:你缺起咯牙齒說不清)”;“飽人不知餓人饑,雞肚里不是鴨肚里,今晚洞房花燭好的是好的,我只怕我的丈夫郎那里小噠,爭啊爭不得氣呀?!?/p>
法師在表演《搬土地》時,還喜歡運用很多生活中常見的襯詞、襯句來作墊字或落尾字,以強化語氣,增強唱詞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如“咯里搞噠一段噠,又上噠香,又磕噠頭,咯些名堂不搞噠,”句中的“噠”字是安化語言中常用的語氣襯詞,土地神是農(nóng)民群眾最親近神,用當?shù)氐姆窖再嫡Z表演,格外切近群眾欣賞口味。
梅山人習慣用夸張、設問等表現(xiàn)于法來表達感情,夸張、設問等表現(xiàn)手法在《搬土地》的歌詞中得到廣泛運用。如“土地老倌打開扇子扇中央,年年月月保安康,家壇香火發(fā)豪光。”其中的“毫”是“超強”之意,發(fā)出很強的光芒,刺眼;“打鼓的師公啊,你曉得咯八仙是何子個八仙不?(眾:你不說我們不曉得)”。設問、夸張表現(xiàn)手法是在梅山儺戲歌詞中用的較普遍的一些手法,另外還有比喻、排比等也常用,如“我老倌老得本是好,好比五行六月的蘇州棗,皮梗焦嘎噠,但是味幾還好”。梅山師公口頭創(chuàng)作才能強,很多場合善于就地取材、自行編唱。
(三)音樂特點
梅山儺戲的音樂旋律較為豐富,常用的有“請神歌”、“送神歌”、“開山調(diào)”、“架橋調(diào)”等?!栋嵬恋亍返囊魳沸梢髡b性強,說中帶唱,跳進、下行、尾音拖腔、鑼鼓伴奏、人鼓幫腔是它明顯的音樂特點。
1)字多腔少,吟誦性強。
以當?shù)卣Z言的語音語調(diào)為基礎,說中帶唱,每句的前半句常用吟誦性的說唱,后半句帶拖腔,音韻有拖長和停頓感。旋律在二、三度內(nèi)小幅度流轉(zhuǎn),在人聲的自然聲區(qū)流動,流利上口。
2)旋律下行,小型跳進。
梅山儺戲音樂的旋律常呈下行趨向,以小型跳進為主。常見的有三、四、五度跳進,旋律具有小波浪起伏之感?!栋嵬恋亍返男勺呦蛞葬纭鹨粚m一羽一徵為主,是湖南典型的徵調(diào)式。這種特殊的旋律下行趨向,它跟安化的語音語調(diào)有關,并以巫師跳神的需要來決定,是遠古巫術功能在音樂形態(tài)上的反映。
3)小幅度加花,尾音拖腔。
曲調(diào)結(jié)尾的曲折性民歌多用長音或強音結(jié)尾,以增強其終止感,
《搬土地》的吟唱旋律基本上就是以以上兩個音調(diào)為主,反復唱腔,只根據(jù)語言的聲調(diào)和字音的多少在音準和節(jié)奏上有細微的變化。從以上旋律片段可以看出,旋律走向比較穩(wěn)定,喜歡的羽音上做上下二度的波動加花,增強了歌唱性;尾音一般為長音或強音,增強了歌唱的終止感和穩(wěn)定性。
4)鑼鼓伴奏、人鼓幫腔
《搬土地》整個表演過程都由大鑼和堂鼓伴奏。每段的結(jié)尾均山鑼鼓來過渡。唱一遍,敲一遍。節(jié)奏音型比較簡潔。銅鑼一般用 節(jié)奏型,堂鼓有加花,常用 節(jié)奏型。這種周而復始的鑼鼓聲,不僅可以起到幫襯和渲染的作用,而且可以為巫師跳神起烘托作用的一種舞蹈伴奏。
人聲幫腔就是表演者用問句或故意說錯的句子來誘發(fā)旁邊的人聲問答和打趣糾錯,促使表演者和觀眾共同參與,如法師唱道“咯些名堂不搞噠,我又返回祠庭要得不”?眾人回應:“要得”。法師唱道“一聲屁股響”,眾人馬上糾正:“一聲鑼鼓響”,于是,法師又唱到“哦!一聲鑼鼓響”。
這種人聲幫腔和鑼鼓幫腔的互動形式保留了人民群眾中勞動歌曲的特點,即“一人啟口,眾人接腔”的句尾幫和形式,演員和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完成這有趣的表演。
三、文化內(nèi)涵
梅山儺戲是梅山人生活習俗的藝術寫照,崇巫尚儺是梅山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xiàn)象遺存,梅山儺戲經(jīng)歷了從娛神到娛人、從藝術的宗教化到宗教的藝術化的演變衍生,并融合了多種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和傳統(tǒng)習俗,形成自己獨有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形式和藝術特點和文化內(nèi)涵,成為湖湘文化綜合體的突出代表。
儺面具是梅山儺戲表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道具,是幫助巫術達到驅(qū)鬼逐疫、酬神祈福目的載體,是溝通神、人、鬼3界的重要工具。梅山攤面具大概可分為正神面具、兇神面具、民間俗神面具、丑角面具、英雄人物面具、世俗人物面具、動物面具7種。《搬土地》的“土地”面具雕刻手法簡潔流暢,立體感強,面容和善、長著長胡子,笑容親切,屬正神面具。在信仰者的眼中,法師帶上土地神的面具,法師就成了能庇佑大眾禍福的土地神,面具就凝聚了人們對土地神的信任、崇敬,成為宗教意識化的神物。
《搬土地》的表演動作單一,左八拍右八拍來回轉(zhuǎn)圈、扇棕扇是其主要舞蹈元素。從美學的角度看,其動作形式單一,道具生活化,場地方便化,全是源于勞動人民平時的耕織勞作與生活,有突出的生活神韻,它既能順應劇場規(guī)律,也傳達出鮮明的民俗和多元宗教色彩。
幾百年來,梅山儺戲表演的形象既有常見的有土地公、土地婆、笑和尚、儺公、儺母等,也有他們自己的祖先,巫師們表演出的祖先或者是神仙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正是古老梅山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
梅山儺戲是梅山地區(qū)民間舉行祈福、求子、驅(qū)邪等儺事活動時搬演的娛神和自娛戲劇,它詮釋了梅山先祖?zhèn)冋鞣笞匀坏臍馄牵佻F(xiàn)了梅山先祖?zhèn)儗ψ非竺篮蒙畹挠職?;同時教化梅山子孫們要“從善”、“向善”、“為善”和“齊心協(xié)力、敢闖敢拼、知恩投報”的精神,是記錄湖湘歷史文化的“典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極高學術研究價值。
項目來源: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梅山儺戲文化研究”(湘哲社領[14號]編號12YBA050)
參考文獻
[1]鄧光華.儺文化與音樂起源管見[[J].中國音樂,1992, 03.
[2]柯林.儺戲音樂的“活化石”意義[J].音樂探索,1991,03.
[3]人類學視野下的湖南儺戲.孫文輝.華夏藝譚
[4]王曉利.儺戲:巫文化滋養(yǎng)的戲曲活化石[J].零陵學院學報,2003,01
[5]羅琪娜.梅山攤戲的藝術特點[J].文學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