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琳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學習方式.
從文字記載看,教育中合作的觀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古典教育名著《學記》. 《學記》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倡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學習經驗,提高學習效率.
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個人的能力有限,靠單槍匹馬立足社會已很難,更多的時候依靠集體的通力合作才會贏得勝利,學會與他人的友好合作已越來越重要. 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中各動態(tài)因素的多邊互助,為學生提供了開展互助學習的場所和機會. 學生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由傳統(tǒng)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消費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但是,并不是建立起了學習小組,在課堂上進行了幾次小組討論,學生就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教師應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做細致的組織工作,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對小組之間的活動情況組織有效的交流,以此來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
我所教的學生是一年級學生,他們是新生一代的獨生子,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隨時可見. 一年級的學生缺乏從事合作學習所必需的有效技能,為了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而不流于形式,我在教學中注重了有意識地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一、師生合作,滲透意識
一年級的學生剛入校時同學之間互不相識,對老師也有一定的距離感,因此在數(shù)學課上,我就經常把學生請上講臺,圍繞著學習內容,我和學生一起比高矮、比輕重,一起排隊數(shù)數(shù),特別是學“分一分”這一課時,我請了一些學生到講臺來和我站在一起,請臺下的學生為我們分類,同學們的情緒可高漲了,他們紛紛上臺按照大人小孩、男女、高矮、衣服的顏色、發(fā)式的長短、穿裙子和穿褲子等各種標準為我們分類,他們拉著我分到這分到那可高興了. 在愉快的合作氛圍中學生掌握了知識,感受了樂趣.
二、合作形式,逐步升級
由于學生年齡小,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我先從培養(yǎng)同位合作開始,通過同位之間一起數(shù)一數(shù)、擺一擺、分一分、議一議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待學生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礎后,我又幫助學生組建合作小組,小組成員共同為小組起一個富有特色的名字,小組內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 掌握合作的方法,小組中每個成員都必須承擔一定的任務,小組的成功取決于所有組員個人的學習成效.
三、展示自我,人人參與
合作學習應建立在一種獨立的基礎上,合作是完成個人不能完成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 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千人一面,合作就沒有意義. 合作的前提是獨立. 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但如果臭皮匠不能彼此獨立地完成任務,也是沒有什么用的.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只有具備這樣的個性,才能夠打下與別人合作的基礎. 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我經常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每名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
四、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創(chuàng)想
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很多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拓展了探索的空間. 在平日的備課時,我會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xiàn)的新理念,設計的合作學習的內容有一定探究和討論的價值. 如在教學“認物體”時,我就布置各合作小組到社會生活中去尋找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然后小組內進行匯總、歸類、討論、交流,看看這四類物體各具有什么特點及用途. 各合作小組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好,收集的資料比較多,不僅很好地講出了各類物體的特點和用途,而且提出了很多大膽的設想,如有的小組利用圓柱體的特點,設計鞋底可以安置可折疊式滑輪,需要快走的時候將滑輪拿出就可以快速滑動. 接下來我又讓同學們用收集的各種形狀的物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拼搭,在拼搭中,同學們參與合作、參與學習的興趣極為高漲,同時對各類物體的特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然,合作學習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
五、講求實效,各盡其能
我注意在合作中講求實效性. 首先,使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有一種榮辱與共的意識,他們必須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其次,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要各負其責、各盡其能. 對于小組的獎勵是以每個小組成員的個人表現(xiàn)成績的總和為依據(jù)的,小組的任務就是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學會內容,在這種情景下,沒有逃避責任的人,沒有“自由乘客”,對于任何一個小組來說,忽視小組中的任何一名成員的做法,都是得不償失的.
六、及時評價,激發(fā)興趣
與傳統(tǒng)教學的個人獎勵不同,小組合作學習實行小組獎勵和個人獎勵相結合. 即對測驗中個人成績較好的成員以及均分較高的小組進行獎勵. 獎勵優(yōu)勝小組的做法,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下一階段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另外,對于進步大的同學也要進行獎勵,提高其自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合作學習的實驗與實施,我感覺收獲頗多. 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認識的特點出發(fā),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分享了合作的快樂,體驗了學習的樂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