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妮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總體目標被細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因此高效的數學教學,不僅應當十分關注如何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各種具體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應高度重視如何幫助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包括由思維方法學習向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過渡,即充分發(fā)揮數學的文化價值.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的決定因素在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學習內容的難度、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的教學方法等等因素都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產生影響.反思當前的教學工作,我覺得: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尊重學生、面向全體、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合理評價學生等方面還有不少工作要做.本文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改的靈魂是“為了每一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我們在教學中要面向每一名學生,讓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讓學生在學好數學知識、增長能力的同時對學習過程有積極的情感體驗.目前,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下面現(xiàn)象:把學生貼上標簽“好學生”“差生”,教學活動變了味,變成只教“好學生”,至于“差生”,管住不讓搗亂就行了.這種歧視“差生”、 放棄“差生”的做法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違背了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下面三點:1.了解學生:每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教師多和學生交流,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他們所思所想,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2.民主教學: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和學生平等交流學習和思想,但要注意以理服人而不是服從于教師的權威;3.層次教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兼顧個別,才能全面提高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所設置的問題要做到低起點、有層次、循序漸進.
教學必修1“用二分法解方程”一節(jié),是向學生展示函數知識的一個應用,也向學生滲透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為學習算法做鋪墊.我們了解到學生沒有解過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如果我們一開
始就講“例:求方程lnx+2x-5=0的近似解”,學生往往覺得很陌生,不理解學習這個內容的意義,學習的興趣不高.我們經過研究,覺得要降低教學門檻,從學生耳熟能詳的事例入手,最后再來教學例題.我們這樣設計教學:
1.讓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三斤荔枝10元錢,求每斤荔枝多少錢?
學生列出方程3x-10=0,并解得x≈3.3(元).
2.讓學生回答問題:方程3x-10=0的解和函數f(x)=3x-10的零點有什么關系?
3.讓學生判斷函數f(x)=3x-10的零點在區(qū)間(3,4)內嗎?
4.讓學生算出區(qū)間(3,4)的中點,并判斷出函數f(x)=3x-10的零點在區(qū)間(3,3.5)內還是在區(qū)間(3.5,4)內?
5.讓學生算出區(qū)間(3,3.5)的中點,并判斷出函數f(x)=3x-10的零點在區(qū)間(3,3.25)內還是在區(qū)間(3.25,3.5)內?
6.讓學生算出區(qū)間(3.25,3.5)的中點,并判斷出函數f(x)=3x-10的零點在區(qū)間(3.3,3.5)內還是在區(qū)間(3.25,3.3)內?
7.讓學生計算f (3.3) 的值,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f (3.3)=0.1,約等于0了,3.3是函數f(x)=3x-10的零點的近似值,也是方程3x-10=0的解的近似值.
8.教師講解:上述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就叫二分法.你能用二分法求方程lnx+2x-5=0的近似解嗎?
整個過程教學照顧到每名同學,由淺入深,同學們思維活躍,交流充分,效果好.
(二)注重多元評價,引導學生加強自我評價
評價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控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可以師生互評、同學之間互評、師生自評.這樣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好的互動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學生完成某個探究任務后,教師可以讓他說說他的想法并展示探究過程,然后讓其他同學說說第一名同學的想法好不好,探究過程是否得當,學生說完后教師再來點評,但教師在點評的時候應表揚鼓勵為主,切忌用“對”“錯”這種方式來進行簡單的評價,要讓學生真切的感悟到“自己真的了不起”或“別人確實考慮得比我周全”,最后讓第一名同學總結他的這次探究工作哪個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還要加強.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讓他們說說在課堂上的感受,讓學生給老師支著:怎樣才能讓他們對學習更感興趣?為了得到生動活潑的教學效果,我們主要抓三個方面的工作:1.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解除學生的戒備心理,掃清學生怕發(fā)言的心理障礙;2.優(yōu)化教學情境,讓學生理清知識發(fā)展的脈絡,概念、定理的形成過程;3.嚴格控制教師講解的時間,把時間讓給學生,讓他們更多地去思考、探索、交流.
必修2 97頁練習:“3.根據下列條件,求直線的方程:(1)經過點P(0,5),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2”,我是這樣教學的:
1.讓學生嘗試練習,請一名學生甲說說他的想法,并投影解法.學生說,他把直線的方程設為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5,根據條件可求得直線在x軸上的截距.其解法如下:
解 設直線方程為: x a + y 5 =1
∵ a+5=2,∴ a=-3.∴ 設直線方程為:- x 3 + y 5 =1,即:5x-3y+15=0.
2.讓有問題的學生提問.
乙:“地下沒黃金,往下挖有意義嗎?沒有弄清楚直線在x軸上是否有截距,截距是否為0,把直線方程設為: x a + y 5 =1,會有漏洞嗎?”
丙:直線的方程有那么多形式,設為別的形式的方程可以嗎?
3.讓同學評價前三名同學的想法.
?。杭椎南敕ê啽?,乙的想法嚴密,丙的想法開闊.
有同學說“畫出直線就可以回答乙的問題”.
有同學說“先畫出圖形,再像甲那樣做就更完整”.
有同學說“先畫出直線,把直線方程設為斜截式也可以求解”.
……
4.讓甲說說他的收獲.甲說:先畫圖再設直線的方程就更好了,設直線的方程為斜截式也可以求解.
5.讓同學說說還有什么要求.
學生:我做過題目“求直線的方程:經過點P(1,5),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之和為12”,老師能講講嗎?
學生:我做過題目“求直線的方程:經過點P(1,5),且在兩坐標軸上的截距相等”,老師能講講嗎?
學生:老師能把類似題目寫出來給我們做嗎?
6.最后,我指出同學們在解決這道題的過程中可圈可點之處,并答應同學,在放學前把類似問題找齊,讓科代表投影給大家,希望同學們認真練習.
整節(jié)課老師講得不多,學生探索交流比較多,有探究、有贊許、有疑惑、有建議、有希望、有要求,學生學到知識、增長能力的同時得到了很好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