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騰
摘要: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溝通方式,語言里面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人文素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漢語文化的融入已經(jīng)成為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漢語文化最大的忽視就是在當代英語中漢語的作用被弱化,導致漢語文化在英語課程中成了無用的體現(xiàn)。讓中華博大的漢語文化更好地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這是當下英語教學的老師最不能推卸的責任。
關鍵字:漢語文化 英語教學 措施 意義
學習英語已經(jīng)成為當下眾多家長和學生的熱門選擇。學習英語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漢語、英語兩種文化語言之間熟練地運用。要想達到這一點,不僅要掌握兩種語言,還要懂得兩國的文化。但在大眾的普遍認識中,覺得學習英語就應該忽略漢語學習,甚至很多人還覺得,漢語是我們的基本語言,不用系統(tǒng)地學習便能熟練地掌握它。作為英語知識的傳播者,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漢語的教育,應該積極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中國走向全球化,讓世界了解中國。
一、漢語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缺失
1.漢語作用被弱化。漢語是最能表達世界文明的表意文字,具有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聯(lián)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綜合水平不斷增強,但在國際上眾多的會議中,漢語很少作為官方語言被使用。隨著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國家交流日益深化,中國人學習英語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英語已經(jīng)成為當下學校里必不可少的課程,在一些高校中,只有四、六級通過的學生才能獲得學士學位證書的條件,還有的學者提出學習英語的時候應該忘掉漢語,使得英語更加國際化。
2.教學大綱欠缺?,F(xiàn)在的許多教材中,沒有過多地把漢語文化加入到教材中,用英語講中國文化的學校也寥寥無幾,中國文化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在大學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形成了英語教學與漢語文化傳播的兩種局面和社會發(fā)展的嚴重脫節(jié)。英語教學不能只讓學生了解漢語文化和目的語言的機會,更應該實現(xiàn)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英語式表達,在傳播中國文化語言起著很大的作用,這是當下教學最緊要的一個教學任務,也是本國對外國輸送人才的一個關鍵因素。
3.學生過多地崇拜外國理論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尤其我國還是擁有著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只有緊緊地抱住自己的根基,慢慢地助它成長,才能讓它屹立于國際的大森林中不倒。對于那些只會埋頭學習英語,看不到本土文化長處的學生,長此以往就會對本國文化產(chǎn)生陌生感和疏離感。
二、漢語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措施
1.第一階段。①在選擇教材方面,一定要選擇增加漢語文化素材的內容。閱讀方面,可以選擇中國文化作品優(yōu)秀的英漢互譯的作品。在英語教材中加入中國文化是當務之急,加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深化對中國文化的表達。②在詞匯方面,詞匯是語言最活躍的部分,也是承載著很多文化信息,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著重介紹詞匯對漢語文化的意義。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對比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英漢意義相處較遠的詞匯,要及時糾正學生改正,以免讓學生在對漢語文化的過程中有錯誤的導向。
2.第二階段。為了能更好地學習漢語文化,教師可以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改變語法規(guī)則。如果只是運用了常規(guī)的授課方式,很難使語法課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差。更換一種教學方式,把練習當成教任務,效果可能會更加顯著。慢慢地使教學轉向交流文化為主,選擇各類學生都會參與的活動和話題來組織,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英漢在日常交往方面的不同,創(chuàng)造不同的場景,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這里面又引入了情景模擬法的教學方式,在模擬中,對學生語言形式正確與否和不符合角色的語言應該指出來,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多看一些英語方面的電視節(jié)目。多和外籍教師接觸,鍛煉口語能力。和外籍教師接觸的時候也是了解外國文化的一個好辦法。在學習到一定程度時,可以針對與學生對中國文化及其英語表達的欠缺所進行測試。除了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之外,還可以適當?shù)丶右恍┪幕瘍热莸念}目,尤其是多添加一些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差異的內容。比如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寫作;中外文化的相互比較為主題的文章,考查學生的書面表達,也可以采取口語測試的表達方式來測試學生對英語能力和漢語文化的了解程度。要將漢語文化作為評估學生學習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只有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和了解本土文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漢語文化和英語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更好地融入進去才能為學生以后的國際交流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3. 第三階段。英語教學更多地讓學生往深處發(fā)展,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有一定的水平,包括邏輯思維方式、價值觀的取向和自身性格。學生在英語寫作的時候喜歡套用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在中國學生的印象中,外籍教師的文章邏輯性不強,概念模糊等。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名著,盡量達到用英語思維思考,減少本國思維對學生的影響。其次,外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還會給學生的交際帶來一定的影響。外國的交際方式比較開放,談話之間的目的性很強,希望對方也能干脆地回答問題。而中國人的交際方式比較含蓄,喜歡言語委婉地和別人交流。在重點階段應該讓學生著重注意交流方面的差異,以便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快捷地學好英語和交流。
三、意義
隨著中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上升,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和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很多外國語言學校已經(jīng)把漢語定位第一外語。中國人就更有義務和責任深入地學習和理解我們的語言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播我國的歷史文明。把漢語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還有兩個作用:一是把它作為和外國文化衡量的工作,可以使我國人民將本國的文化和外國的文化進行對比和了解,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了解外國的風貌,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動力。對于英語的學習和對漢語文化的傳承都能更好地用中國式表達出來。民族文化的發(fā)揚在英語教學中是不能缺失的,會影響我們對外介紹我們的文化,導致我們的漢語文化被邊緣化,英語教學中不能摒棄漢語文化而只接受一種文化,應該雙方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加強漢語修養(yǎng),不僅有利于學習英語,從而還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各個工作領域更好地掌控,是事業(yè)不斷上升的一個保障,也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一個有效途徑。
四、總結
國際化的形態(tài)不斷變化,學好英語必然重要,但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英語老師應該反思在教學中摒棄漢語文化的做法,應該走出英語教育的誤區(qū)。英語教學是將兩種文化糅合在一起的比較教學,接受外國文化的同時對本土文化也需要熟知,為了使自己的表達力更好,兩者相比較相結合的英語教學才是學習的目的,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學習中,只有將自己所學的漢語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英語的學習中,才能更好地將兩國的文化進行比較和總結,只有這樣,英語教學的目的才會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實力水平全面增長。語
參考文獻
[1]杜茜.論漢語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3):154、155、156.
[2]梁艷紅.英語教學中滲透漢語文化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2(10):91、92.
[3]李小寧.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漢語文化教學[J].職業(yè),2010(10Z):139、140.
[4]梅選智.全球化語境下漢語被弱化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3-04-20:17、18、19.
[5]吳逾倩.英語教學中融入漢語文化的探討[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7-15:37、38、39.
[6]許雪飛.漢語文化負載下的中國式英語[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