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當前,小學生的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注重朗讀教學,強化對學生日常學習中誦讀的評價,指導學生多誦讀?!遍L久以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高段的朗讀教學,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qū)。比如,語文高段朗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朗讀示范形式化、朗讀內容零碎化、朗讀教學表演化的誤區(qū)。因此,轉變小學語文高段朗讀教學觀念,探索小學語文高段朗讀的新方法,讓學生樂在“讀”中,讓高年級語文課“讀”占鰲頭,便成了當務之急。
一、通過范讀,提升朗讀水平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充分利用范讀去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可以讓學生在品讀、體悟的前提下,獲取大量信息,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其次,范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航向,對學生正確的朗讀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教師范讀時的言行舉止都能夠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激發(fā)學生對朗讀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再次,范讀還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所謂語感,就是對課文的感悟、接受、體味能力。教師進行范讀,是融入自身情感的閱讀,這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很好的引導和訓練。通過多年的朗讀教學實踐,范讀成為我的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們也通過我的范讀獲得了較大的進步,提升了閱讀水平,愛上了朗讀。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朗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朗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在實際的朗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常常采用一些標準答案,把學生自身的體驗、感受、領悟統(tǒng)一為一致的情感體驗,這無疑就給學生的朗讀情感體驗蒙上了一層陰影。有時候,一些學生由于自身的理解力差等多種原因,導致自己無法真正地體味到課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所以并沒有真正進入課堂教學的角色當中。因此,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一定的教學情境是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
1.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指導朗讀
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是每個教師都強調的。但是讀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感情,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夠讀出感情。針對這種情況,我積極探索,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我發(fā)現這是一種好方法。
比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嘗試著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指導學生朗讀。由于學生對圓明園并不了解,對當時清政府的社會環(huán)境也不了解,朗讀的時候很生硬,沒有什么情感。于是,我用多媒體做了以下準備:(1)展示了若干幅圓明園完好無損時候的照片。(2)播放了一段列強欺凌中國人民的影片。(3)播放了一段列強火燒圓明園的電影片段。(4)展示了一些當時清政府昏庸無能,任人宰割的資料。當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完以上的背景資料后,思緒好像一下子就穿越回了當時圓明園毀滅時的情景,心情悲痛,義憤填膺,朗讀的時候滿腔熱情,字字飽含深情,讀得恰到好處。
2.開展角色扮演,指導朗讀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能讓學生融入課文的角色中,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我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白楊》一課時,邀請學生分別扮演爸爸、大孩子、妹妹,還有白楊,按照課文中的對白進行角色演練。當學生們表演結束以后,我請所有的學生思考:白楊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從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進行移情體驗,然后說出各自的感想。學生們很快就領略到白楊所具有的精神,以及爸爸想要表達的感想,文中體現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精神。當學生們再次朗讀課文的時候,體會加深了,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三、理解和朗讀相結合,有效指導朗讀
講解是死板的,就像解剖一樣,然而朗讀卻是活的,就像給予作品以生命。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要注重朗讀和理解的聯(lián)系,抓住文章的重點,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性的朗讀。
抓重點就是要重點學習一些關鍵詞、關鍵句子。在指導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的朗讀時,我重點指出文中父親說的話:“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的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產生愛慕之心。”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睂τ谶@些句子,朗讀時要注意語調、語速,突出父親借花生的品質教育人們的情感。通過朗讀,學生們也體味到了閱讀的趣味,感受到了做人的道理。
總之,有感情的朗讀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針對小學高年級段而規(guī)定的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各種方法,合理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自己掌握一定的朗讀方法和技巧,從而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快樂地享受朗讀。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