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英
在一次寫《我愛春天》的作文中,一名學生是這樣描寫春天的:
“老實說,我根本不喜歡春天,因為雨爺爺太貪玩了,一到人間就耍個沒完沒了,太陽公公被它氣得下不了床。爺爺?shù)娘L濕病犯了,白白的墻壁被它弄哭了,屋頂成了‘大花臉,路面被它潑上了‘潤滑油,害得我們不得不穿上笨重的雨鞋,時不時要提防摔個大馬趴……”
該班語文教師對此作文寫下的評語是:離題!題目要求寫“愛春天”,你卻沒有圍繞“愛春天”來寫,請審清題目后重寫一篇。
學生看完老師的評語后,撅著嘴巴按老師的要求違心地從作文書上搬來一篇寫愛春天的作文,此后對習作失去了信心,也不再信賴老師了。
一、激勵性評語
新課程標準提出:“寫作要寫自己要說的話,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以上作文雖與題目相悖,卻表達了真情實感,處處流露出兒童的率真、兒童的爛漫,是一種天然的單純,一種不含任何雜質的自然之美。學生滿以為會得到教師的表揚,教師卻澆來了一瓢冷水般的評語,怎能不讓學生大受打擊,喪失寫作信心呢?
心理學研究證實,激勵的評價語會調動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個體產(chǎn)生對此事更強烈的動機,把外在刺激內(nèi)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過程。教師扮演多種角色寫好習作激勵性評語,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愛其文”。
一名學生在習作中記敘了自己與爺爺下象棋,最后用計戰(zhàn)勝了爺爺?shù)氖?。我讀后,給他這樣的評語:我為你自豪,象棋贏家!請繼續(xù)努力,穩(wěn)坐贏家寶座。一位學生在習作中傾訴媽媽屢次誤解她,甚至因誤解常打她。最后她苦惱地寫上:“媽媽這樣不信任我,難道因為我是女孩,她重男輕女嗎?今后我該怎么辦呢?”針對學生無助的求援,我鄭重地寫上:“我理解你內(nèi)心的苦惱,可你知道嗎?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兒女的。把你內(nèi)心的苦惱告訴媽媽,或把這篇習作給她看,老師相信她會理解你的?!苯處熣鎿吹脑u語,如一股溫暖的春風撫摸學生,讓學生覺得親切,將內(nèi)心的情感潑灑在習作本上。
二、真誠的讀者
學生的習作,是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反映,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藝術作品。盡管它稚嫩,甚至有些缺憾,但還是值得一讀,應該得到讀者的尊重。語文教師應做學生真誠而細心的讀者,以讀者的眼光,真誠地分享學生作品的成功,哪怕一個好詞、一個好句。記得班上一位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了《絲綢之路》后,他在習作中立即用上了文中的“美輪美奐”一詞。我在他的習作本批上:“你真棒,活學活用!”他閱讀評語后,受到莫大的鼓舞,從此有了寫好作文的信心。一次,這名學生針對家教的問題發(fā)了一番感慨,很有主見,我給他批了這樣一段文字:“你的見解與眾不同,老師真佩服!”我還畫了個向上翹的大拇指。讀了老師的評語,他喜極而泣,對習作的興趣與日俱增,時不時有佳作出現(xiàn)。
三、和藹的長者
習作是學生放飛情感、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是學生運用語言的一種練習,更是學生學會做人的一份記錄。學生閱歷淺,知識積累少,難免會遭遇傷心、困惑等情況,出現(xiàn)認識上的錯誤,而習作就是學生真實想法的載體。語文教師應做一位和藹的長者,對學生進行無痕的指點、教育。詩句、諺語、歇后語、課文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都可以成為指點學生明白道理的評語范疇。我班一女生年齡小,個子也矮小,她有些自卑。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少同學譏笑她是不值一提的小不點。她忍無可忍,在習作《我的理想》中表白了一番。我讀完后,想起剛學完的《小英雄雨來》里面有一句表現(xiàn)雨來人小志氣高的句子。于是我寫下:“孩子,老師相信‘有志不在年高,努力吧,小個子的你也能成大人物!”她讀后非常自豪,再也不自卑了,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還寫了不少感激老師的佳作。
四、睿智的導師
文不厭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教師在寫習作評語時要指點學生不厭其煩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我在班上開展了“生活的小主人”作文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走出家門,走向社會,了解生活。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素材,但習作中欠缺細節(jié)描寫。我審閱作文后,對有缺陷的作文巧設了問題,進行點撥:“你第一次替爸爸值班,當了小小銀行職員,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老師等著與你分享?!薄翱吹曜樱u貨物,這可是最時尚的公司老板,你怎樣幫顧客挑選滿意的貨物?顧客付錢,你沒有零錢找,怎樣想辦法解決?老師很想向你取經(jīng)?!薄瓕W生根據(jù)老師的點撥反復修改,作文水平更上一層樓。
實踐證明,教師扮演多種角色寫好作文評語,想學生之所想,憂學生之所憂,樂學生之所樂,猶如情感黏合劑,讓師生的心靈更加親近與默契,讓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在筆尖流淌。
(責編 莫彩鳳)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