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組內教研課《少年王冕》,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我深有啟發(fā)。
片段回放
師:讀了課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王冕是個學習很用功的孩子。
生2:王冕是個學習刻苦、認真的孩子。
生3:王冕是個體諒、理解母親的好孩子。
生4:王冕是個很有孝心的孩子。
師:對王冕的學習能用一個詞語概括,那就是——
生5:“勤奮好學”。(師板書)
師:對王冕體諒、理解母親方面,能用一個詞語概括,那就是——
生6:“孝順母親”。(師板書)
師:誰把這兩個詞,用恰當的關聯詞連起來說一句話?
生7:王冕不但勤奮好學,而且孝順母親。
生8:王冕不僅勤奮好學,還孝順母親。
生9:王冕既勤奮好學,又孝敬母親。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孝敬母親”,有的同學說“孝順母親”,那么你們能說一說“孝敬”與“孝順”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嗎?
生10:相同點是,它們是同義詞,都是對母親有孝心。不同點,我也不知道。
師:可以查一查字典,看“敬”和“順”在詞語中各是什么意思。
生11:我查到了,“敬”在“孝敬”中的意思是“尊重,有禮貌地對待”,“順”在“孝順”中的意思是“服從,不違背”。
師:那是用“孝敬父母”好,還是“孝順父母”好?為什么?請說出理由。
生12:我認為還是用“孝敬母親”好。王冕對母親有孝心,又對母親有禮貌,尊敬她。
生13:“孝順母親”對母親也有孝心,但是要服從她,母親說什么都不能違背,就像士兵要服從將軍的命令一樣。
生14:做父母的有時候也會做錯事情,并不是什么事都是正確的。
師:(在“孝順母親”的板書下用粉筆劃了一道線)大家默讀課文,深刻體會王冕孝敬母親的語句,并聯系自身實際說說從這些詞句中你有什么新的認識?
(學生讀課文、思考、交流。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學生紛紛表示以后要像王冕一樣孝敬父母。)
師: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又為我們的成長付出太多的心血,孝敬他們天經地義。但是父母有時也會讓我們去做一些我們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如果有,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15:我不喜歡學鋼琴,但是媽媽看到人家學,就硬逼著我也去學。我也知道媽媽是為我好,但我真的不是這塊料。
生16:上次,鄰居家的小妹妹和我一起玩,她自己不小心把手指弄破了,媽媽卻責怪我沒把妹妹照顧好。當時我很委屈,不過現在我還是很愛我的媽媽。
生17:我爸爸很愛我,但是對我管得特別緊,我連看動畫片的機會都沒有。我知道,他是怕我的學習受到影響。
師: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即使有時他們做錯了事,我們還是尊敬他們,愛他們。我們不僅要像王冕一樣勤奮學習,還要孝敬父母。(師擦去“順”字,寫下一個“敬”字)
賞析
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教師先讓學生用關聯詞來練習說話,再從學生的回答中抓住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區(qū)別詞意,最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課文到生活,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熏陶與升華。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交融,深刻又了無痕跡?!靶㈨樃改浮迸c“孝敬父母”只有一字之別,它來自教師對教材的深刻解讀和深厚的人文情懷,它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功力和語文素養(yǎng)。在這里,教師不是對傳統(tǒng)道德進行批判,而是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催生獨立意識,使學生對傳統(tǒng)道德進行一次深刻的體驗和感悟。任何一個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一個人也是如此。學會辯證地看待事情,就會把事情看得更清楚。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一個子女應盡的義務與應承擔的責任。我們要尊敬父母,愛戴父母,對父母有禮貌,不給父母臉色看,但也不能事事服從父母,盲目聽從。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見,也需要別人接受他們的意見,因為將來他們要做社會的棟梁。教師對教材的解讀高度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和高度。一個教師能看多遠,他的學生就能看多遠。我情不自禁地要為這樣的語文課堂叫好。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