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
摘 要:對于中華民族而言,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美德,能夠提高人的整體道德素質(zhì),確保社會上人倫關系的和諧,維護社會本身的穩(wěn)定。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大學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孝道缺失的情況,這對于大學生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和社會穩(wěn)定以及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主要探討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孝道觀念現(xiàn)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措施,希望能夠改善當代大學生孝道教育的現(xiàn)狀。
關鍵詞:孝道教育;大學生;現(xiàn)狀;社會原因;經(jīng)濟原因;家庭原因
大學生對于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命運和未來。由于各種原因,現(xiàn)在大學生很多都存在沒有政治信仰、沒有理想、價值取向比較扭曲、道德意識和誠信意識比較淡薄、沒有社會責任感、不愿意奮斗的情況。大學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孝道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確保其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更好的發(fā)展。
1 我國大學生現(xiàn)在的孝道觀念及其現(xiàn)狀
現(xiàn)在大學生孝道觀念缺失,不但有主觀原因還有客觀原因,甚至還和歷史發(fā)展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孝道缺失。
1.1 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可以分為歷史因素以及現(xiàn)實因素兩個方面。
1.歷史因素
我們國家在古代就非常注重孝道,更是講究百善孝為先。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以后,政治環(huán)境以及文化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造成了以往文化的破壞,同時也影響了孝道的傳承,使以往的傳統(tǒng)孝道解構。新中國建立之后,由于受到極左思想的影響,進行了文化大革命,批判以往的傳統(tǒng)文化,對以往的孝道進行了全盤否定。特別是這個時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使很多人信念迷失,傳統(tǒng)道德文化甚至出現(xiàn)了斷層情況。在改革開放之后,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時候,對于中國以往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沒滿足實際的需要,這些歷史原因,都導致了孝道的缺失。
2.現(xiàn)實因素
現(xiàn)在,隨著科技社會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交流也在不斷的增加,西方的一些價值觀也傳入了我們國家,對我國的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直接影響到了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以及思維方式。在很多西方國家,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比較平等、淡漠、是相互獨立的。子女長大之后便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當然這種自由和獨立是值得學習的,但是對于我國而言,獨立過度了便很容易造成感情的疏離以及感情的不和諧。
1.2 家庭原因
1.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
現(xiàn)在很多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長輩只有這么一個孩子,往往會比較疼愛,要什么給什么,也正是這種溺愛,導致了孩子比較自私、在做事的時候?qū)⒆约寒敵芍行?,進行自我評價和判斷的時候不能判斷正確,以為父母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在生活中很少為父母著想,考慮到父母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甚至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而怨恨討厭父母,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孩子孝道存在問題,父母孩子角色的錯位。
2.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嚴厲過度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作為,望子成龍的思想比較嚴重。正是由于這種思想的存在,父母在對子女進行管教的時候會比較嚴厲、若是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等待的往往是棍棒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過分的嚴厲,會直接導致大學生對父母孝心缺乏。子女在父母那些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嚴厲,會直接導致子女性格偏激、冷酷無情,排斥抗拒父母。孩子年齡比較小很難理解父母對自己的一篇苦心,對父母排斥,逆反心理嚴重,這也直接導致了二者之間的關系比較冷淡,更妄談孝道。
1.3 學校的原因
大學生的道德水平能否真正提高,道德素養(yǎng)形成的是否良好適合大學教育有著直接關系。大學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最重要的便是育人。但是很多學校由于深受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的時候,沒有把實踐放在和理論一樣重要的位置上,很少有學校真正重視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孝順父母,但卻不知道怎樣去盡自己的孝道,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在認識孝道的時候依舊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沒有進行實際的實踐。
1.4 個人原因
現(xiàn)在大學生大都處于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的成型時期,比較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可塑性和變動性都比較明顯。大學生自身的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很多學生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努力的進行各種自我完善,但是學生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面臨各種問題和復雜現(xiàn)象的時候,很難對自己進行把握,注重的是自己的一些利益,很多學生由于對物質(zhì)過度的推崇和重視,而導致家庭內(nèi)部出現(xiàn)問題,給父母的經(jīng)濟以及精神方面帶來很大的傷害。
2 怎樣更好的對大學生進行孝道教育
2.1 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對孝道進行實踐
對于大學生而言,學校是孝道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的把自身的一些優(yōu)勢利用起來,更好的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校園孝道環(huán)境的營造,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學校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老師應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更加明白父母為自己的付出,讓學生對父母抱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學生更加重視和認同孝道,從而在生活中,對孝道進行實踐。
2.2 培養(yǎng)孩子的時候要理智,不能過分嚴厲或者溺愛
父母對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對孩子道德品質(zhì)養(yǎng)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父母在生活中應該對自己的父母盡孝,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但要真正的關心孩子的生活以及學習,還應該更加關心孩子的思想心靈,不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對于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必須要有耐心,并且用道理說服孩子,對于孩子的一些錯誤和缺點,不是縱容也不是動則打罵,而是耐心的進行引導,讓孩子逐步的改正自己的錯誤,只有家庭氛圍良好,孩子才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從而對父母盡孝。
2.3 利用社會的力量,形成好的孝道氛圍
對大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僅僅依靠家庭和學校是很難真正完善的,還必須讓社會參與進來,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上的一些媒體有必要進行孝道宣傳,表揚那些孝順行為,披露那些不孝行為,讓全社會進行譴責,從而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孝道信念,自覺的去孝順自己的父母。但是僅僅依靠大學生的自覺還是不夠的,還有必要針對孝道進行立法,讓孝順父母有一定的法律保障,確保孝道能夠在整個社會上實行。
3 結語
對大學生進行孝道教育,能夠完善大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人格,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承,但是孝道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行不通的,必須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了孝道的重要性,真正的感激父母,才能更好的對父母盡孝,傳承孝道。
參考文獻
[1]孫婕,孫艷芳.關于當代大學生孝道缺失的思考[J].才智,2012(32)
[2]尹少榮,李俊延,蘭彩.當代大學生孝道自我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銅仁學院學報,2013(01)
[3]張立斌.論孝道教育在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技術與教育,2013(01)
[4]劉世濤.當代大學生孝道教育探析[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5)
[5]張結平.大學生孝道教育初探[J].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6]羅麗榕.關于加強大學生孝道教育的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11(06)
[7]高健.關于加強大學生孝道教育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2(01)
[8]王鶴,王思名.淺談大學生孝道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改善對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