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霞
(九臺市中醫(yī)院內(nèi)科,吉林 九臺 130500)
麻杏甘石湯化裁治療肺炎的臨床價值分析
盧 霞
(九臺市中醫(yī)院內(nèi)科,吉林 九臺 130500)
目的 探討麻杏甘石湯化裁治療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麻杏甘石湯化裁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參考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5%,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退熱、咳嗽、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參考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麻杏甘石湯化裁治療肺炎能夠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效果顯著,安全性高,臨床價值顯著。
麻杏甘石湯;肺炎
肺炎是指肺間質(zhì)、肺泡及終末氣道炎癥,可由免疫損傷、理化因素、藥物及過敏等導致,是最為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1],疾病病因較為復雜,因此臨床治療難度較大。傳統(tǒng)需要中常采用頭胞賽肟鈉針劑和病毒唑針劑治療,然而藥物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較大,同時患者耐受性較差,因此在治療中效果并不顯著,近年來隨著中藥治療肺炎的研究的深入,麻杏甘石湯化裁在肺炎的治療中廣泛使用,效果顯著,筆者對我院收治的80例肺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齡7~80歲,平均年齡(42.16±5.24)歲,重型肺炎26例,普通型肺炎54例,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咳喘、發(fā)熱、發(fā)紺等臨床癥狀,體檢雙肺可聞及哮鳴音、支氣管呼吸音、叩診可聞及呼吸音降低、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強、點片狀陰影等,中醫(yī)癥狀:咳吐黃痰、咳嗽、苔黃、舌紅、脈弦滑等,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頭胞呋辛鈉針劑(生產(chǎn)公司: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186,10 mg/kg,每天1次)和病毒唑針劑(生產(chǎn)公司: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34116,10~15 mg/kg,每天1次)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麻杏甘石湯治療,藥方:炙麻黃、地龍各8 g,杏仁、炙甘草各6 g,生石膏30 g,茯苓20 g,白術、川貝母各10 g,辯證加減:風寒束肺加制半夏、桂枝各8 g、細辛3 g,風熱犯肺者加黃岑、魚腥草、石膏,添加量為麻黃5倍;熱毒熾盛者加葦莖、蚤體各8 g;痰熱犯肺者加瓜蔞9 g、蘇子6 g,清水煎取汁,每天1劑,頻頻服用,治療期間對患者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進行觀察,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有效處理。
1.3 療效判定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中的標準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定。痊愈:治療7 d后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X線胸片顯示炎癥性改變完全吸收,肺部濕啰音等體征消失;顯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X線胸片顯示炎癥性大部分吸收;有效:治療7 d后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所改善但不明顯,X線胸片顯示炎癥性改變有所吸收;無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等無改善,X線顯示炎癥性改變未吸收[2]。治療總有效為痊愈、顯效、有效總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痊愈12例(30%)、顯效18(45%)、有效8(20%),無效2例(5%),治療總有效率為95%,參考組患者治療后痊愈7例(17.5%)、顯效8(20%)、有效11(27.5%),無效14例(35%),治療總有效率為65%,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患者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參考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2例嘔吐、1例腹瀉等輕微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參考組患者出現(xiàn)3例腹瀉輕微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數(shù)據(jù)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細菌性肺炎是臨床最為常見肺炎,患者伴隨高熱、寒戰(zhàn)、胸痛、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近年來疫苗及抗生素在臨床的推廣使用使得病死率明顯降低[3],然而部分病癥嚴重患者仍可出現(xiàn)死亡等,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肺炎四季均可患病,其中老年及幼兒發(fā)病是發(fā)病主要人群,這是由于呼吸系統(tǒng)生理解剖特點引起,黏液分泌少、器官、支氣管管腔狹窄,肺彈力組織發(fā)育較差等,均可導致黏液阻塞,從而導致嚴重肺炎[4]。傳統(tǒng)西藥治療中主要采用止咳化痰、抗菌消炎、解痙平喘等治療,然而治療效果不能令人滿意。
肺炎在祖國醫(yī)學中屬“喘嗽”范疇,多是由衛(wèi)外不固、腠理疏松、外邪承襲導致,病邪由表入里、化熱煉液成痰,痰熱郁于肺絡而形成本病,因此在治療中要以清肺化痰為主要原則,宜清肺平喘[5]。本次使用麻杏甘石湯中將麻黃、杏仁、石膏及甘草等作為君藥,辯證加減,炙麻黃可宣肺泄熱平喘,石膏可止咳、清肺熱,杏仁引藥入肺經(jīng),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甘草可益氣中和,白術、茯苓燥濕化痰、健脾益氣,地龍解痙平喘、川貝母具有化痰止咳功效,諸藥聯(lián)合使用具有清肺平喘、宣泄郁熱,能夠清瀉滯積肺熱、宣暢閉郁肺氣,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患者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參考組(P<0.05),由此可知,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麻杏甘石湯輔助治療肺炎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兩組患者在治療中除出現(xiàn)輕微胃腸道反應外,均無嚴重不良反應(P>0.05)。
綜上所述,麻杏甘石湯化裁治療肺炎安全性高,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 李永鳳.麻杏甘石湯輔助治療肺炎120例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1):1292-1294.
[2] 張化慶,潘朝云,沈文強.麻杏甘石湯輔助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120例[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0,32(4):377-378.
[3] 林玲,崔敏嫻,熊江波,等.平喘止咳露治療小兒痰熱壅肺型咳嗽116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5(3):26-27.
[4] 陳曦,馬融,胡思源,等.金草口服液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痰熱壅肺證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中國藥方,2013,24(15):1411-1414.
[5] 郭小燕.麻杏甘石湯加味治療小兒咳嗽痰熱壅肺證(急性支氣管炎)56例臨床觀察[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1,15(19):26-27.
R256.1
B
1671-8194(2014)18-02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