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瑩
摘 要 學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為學生搭建起各式的舞臺,創(chuàng)建出良好氛圍。因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非是說出來的,更不是用理論闡述出來的,而是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里熏陶出來的,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體驗出來的。只有讓學生站上舞臺并成為主角時,學生才會真正地認識到不同言語表達出來的、理論闡述出來的道德品質的價值與意義,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德育。
關鍵詞 職專 德育教育 實效性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中職學校是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人才的搖籃。大部分中職畢業(yè)生直接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因此,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技術教育、擇業(yè)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和就業(yè)本領,使其順利適應工作、適應社會。在所有教育中,德育教育顯得尤其重要。
1職專德育工作與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相結合
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去建立一種道德理論,而是要表現(xiàn)為一定的道德行為,此為評價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假設我們希望了解人們的某種道德行為,就必須去分析產生這一行為的動機,即人的需要。這種需求既包括學生的個體需要,又包括社會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須要關注職專生個人的需求,并分析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
1.1職專德育工作與學生情感教育相結合
學生既是道德教育的出發(fā)點又是歸宿點。對學生情感的關懷既是教師的必要工作,也是對德育教育必要的補充,情感的教育可以充當?shù)掠ぷ髁己玫拇呋瘎?。因此,道德建設需要增強、道德行為需要規(guī)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
1.2職專德育工作與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相結合
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等是科學精神的范疇,而人文精神是關于“價值的知識”。這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馬克思主義的德育教育中,除了幫助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科學的世界觀,還要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世界觀包含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內涵。這與當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創(chuàng)新也是一致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劑。
1.3職專德育工作與經常性的教育相結合
集中時間,抓住契機,切實展開學生的德育教育,對于職專學生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在那些針對性較強的特殊事例的渲染之下,學生的道德素質確實能夠實現(xiàn)一定的飛躍和升華。但大量的現(xiàn)實思想問題的解決要靠持續(xù)性的思想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地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消除他們思想中的困惑,使他們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從而塑造一個全面發(fā)展的自我。
2職專德育教育的實踐
2.1校園活動促進德育教育
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校園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學生的活動要豐富多彩,更應該是喜聞樂見的。在實踐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寓教于樂,滿足學生興趣、愛好,使學生在自覺的參與中精神生活更加充實,道德境界更加升華。
2.2重在參與,促進德育教育
“重在參與”作為德育的立腳點,德育不應該僅限于在課堂上講客套話,讓學生去吃現(xiàn)成的飯,更不應該只看結果,而是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實踐、生活的實踐和社會的實踐過程,讓他們的道德水平在實踐中感動、形成,在過程中實現(xiàn)孕育、熏陶。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自己去品嘗人生百味,經世間風雨,才能更好地獲得真知實感和促使心靈的升華。學校的道德教育要改變這種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局面,學校的德育教學就必須要打破單一地課堂式講授模式,注重開發(fā)、推行多式多樣立體化、開放式的德育教育模式。職專生已經即將步入成年人的行列,要鼓勵他們走出封閉的課堂,積極參與到社會這一“大課堂”之中,經過社會的教育、實踐,促使他們的道德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2.3養(yǎng)成教育,促進德育教育
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礎。一般認為,我們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其目的在于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增強自身的能力。即使我們離開學校,仍然還需要從多方面接受再教育,還要進行自我的教育,其目的還是在于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在學生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過程中,教師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要把對行為習慣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在“我能做”自信的基礎上上升為“我會做”的更高境界。而養(yǎng)成德育教育貴在指導,重在訓練。這種訓練要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指導、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如在指導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讓學生聽懂上課內容時,要求老師不僅用準確的語言來傳遞信息,還要會用豐富的動作、表情來傳遞信息,用眼神同學生交流。在課后,教育的重點應轉移到訓練學生的生活、文明禮儀習慣。
3結束語
學校教育的舞臺最終是屬于學生的。學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為學生搭建起各式的舞臺,創(chuàng)建出良好氛圍。因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非是說出來的,更不是用理論闡述出來的,而是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里熏陶出來的,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體驗出來的。只有讓學生站上舞臺并成為主角時,學生才會真正地認識到不同言語表達出來的、理論闡述出來的道德品質的價值與意義,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德育。
參考文獻
[1] 鐘瑋.職專德育課教學改革探究[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7).
[2] 張巖.我校德育課改初探[J].經營管理者,2010(15).
[3] 王建新.德育課堂教學中藝術策略的巧用[J].華章,2012(7).
[4] 李艷,單聚良.中職德育成績評價改革探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1).
[5] 羅芳芳.中職德育課考核模式初探[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