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碩
摘 要 獨立學院是隨著高校的擴招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辦學模式。由于辦學時間不長,并且大部分帶有民辦性質,在內部管理和教學的靈活性上比起公辦學校有著先天優(yōu)勢。那么,對于找到一個更加適合文科實驗室的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是一個契機。
關鍵詞 獨立學院 文科實驗室 教育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科實驗室建設在我國高校中一直處于比較落后的位置,由于文科類各學科之間教學評判的差異性極大,教學成果很多難以量化。但是各個學校實驗系統(tǒng)在教育系統(tǒng)的各項考核審查中一直需要一個被量化的考核依據,更多的文科實驗室正規(guī)化建設自然而然就照搬了理科實驗室的整套運作模式。這對文科實驗室的獨立和個性化運作帶來了很多麻煩。
1獨立學院文科實驗室建設的現(xiàn)實狀況
1.1待建實驗室數量大
縱觀全國大學,公立大學無論是在實驗室的數量和質量上,都已經發(fā)展得比較完善。作為獨立學院,作為文科實驗室,本身體系的不完整,設備的時效性強,往往讓決策者在建設時有所顧慮。例如,媒體實驗室所使用的攝像和剪輯設備,每年都有更新,兩三年時間設備就過時了。基于以上情況,決策者就會考慮設備的產出比。
1.2教師流動性大,教師隊伍年輕
由于獨立學院的性質,更多教師把來獨立學院任教放在第二選擇。而已經在校的教師,只要被合適的公立學校錄用,馬上會放棄獨立學院的職位,這就導致教師的流動性非常大。另一方面,獨立學院往往沒辦法吸引有一定資歷的高層次教師放棄公立學院的職位加入自己,短時期內,專職教師的人員構成以青年人為主這一現(xiàn)狀無法改變。
1.3缺乏規(guī)范有效的考核管理機制
文科實驗室一直以來就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考核機制,這種情況獨立學院也同樣存在。對于理工科實驗,往往可以把實驗和理論課分開進行,可以嚴格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對學生的考核。而作為文科實驗,經常是嵌入在理論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無法分離。教師對實驗的評價只能通過最終作品的質量,對于實驗過程的考核基本沒有辦法。
1.4資金不足導致實驗室建設投入不足
獨立學院的運行資金都是通過學生學費,這就造成了一個奇怪的循環(huán):學校為了更多的運行資金,不得不擴大招生規(guī)模,而學生人數的增加勢必導致學校硬件設施不足,短期之內,資金基本都用到了土建設施的建設,實驗室建設和不斷增加的人數相比嚴重滯后。實驗教學的調整、改革、系統(tǒng)化建設根本就無從談起。
2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做出特色
要做出獨立學院文科實驗室的特色,首先應該梳理出自身相對公立高校存在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做出自身特色,培養(yǎng)出在社會中具有良好口碑的應用型人才才是能長期生存的解決之道。
2.1明確自身優(yōu)勢
和具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辦學歷史的公辦高校相比,獨立學院的辦學歷史基本都比較短,這種情況使得獨立學院在辦學行政決策過程中沒有太多的負擔,在學科辦學特色上能有更多的自主權。獨立學院師資中間力量多由其主辦學校提供,這些主辦學校多是擁有一定實力和知名度的著名高校,和其他新辦院校想比較,這種師資構成是一個先天優(yōu)勢。在短時期內,對于獨立學院本身專職青年教師的成長帶動效果巨大。
2.2找準社會對人才需求
獨立學院對人才培養(yǎng)基本都定位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對于理工科,這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無非是加大學生的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那么對于文學類的學生,我們怎么樣培養(yǎng)?我認為在于高校方面沒有能有效地整合和總結社會需求的新變化以及有效預見相應行業(yè)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不能把握好提前量。例如,今年某個專業(yè)對于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馬上加大該專業(yè)的招生力度,而從沒預見四年后學生畢業(yè),這個行業(yè)對人才的需求量。對于行業(yè)對人才技能需求的提前量也和上面這個例子如出一轍。高校教育必須對社會發(fā)展做出有效的預見,方能長期培養(yǎng)出能適應就業(yè)單位需求的技術性文科人才。
2.3探索文科實驗教學新模式
這里要談到的文科實驗室教育新模式,筆者認為應該是兩個方面:第一,知識的構成;第二,教育的模式與方法。知識的構成上,很多人認為這種知識構成應該以畢業(yè)走入社會的時候,學生的技能能很快適應社會工作為標準。筆者認為“能適應”是最低標準,對于一個合格的文科畢業(yè)生,要能為供職單位提供建設性的建議,并能以有效的方法實踐想法。而這種在校建構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具有核心競爭力配以先進的實現(xiàn)手段。這里所提到的先進的實現(xiàn)手段,就是我們文科實驗室工作需要考慮的方面。這種技術性手段,有的需要原創(chuàng)、有的也可以跨學科汲取進行整合。至于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我們還要更多考慮獨立學院辦學中的很多局限性和優(yōu)勢。例如,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模式的創(chuàng)新有效彌補教學上不足。那么,對于文科人才的技術培養(yǎng)不妨我們引入行業(yè)模擬仿真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自然學到的不僅僅是某個設備的使用方法,而更多是仿真環(huán)境下整體的協(xié)同配合。
中國的文科實驗室教育正規(guī)化建設才剛剛起步,在這樣一個機遇點,獨立學院文科實驗室應該著重突出自身特色,并找準方向,方能形成獨立的文科實驗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 謝禮群.關于高校工科實驗室建設的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2] 廖宇靜.加強實驗室建設力度適應培養(yǎng)人才需要[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12).
[3] 莊中華.實驗室建設進行項目管理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