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亮
2011版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隨著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再次厘清,小語界掀起了一股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熱潮。但矯枉過正,部分語文課堂又陷入了“為言而言”的泥沼,或偏執(zhí)一端,囿于語言談?wù)Z言;或畫地為牢,否定語言的本體地位,以冰冷的技術(shù)分析代替了生動的言語實踐活動。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痹谡覍ふZ言精神家園的旅途中,我們不能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犊鬃佑未骸返慕鈽?gòu)和重建,讓我與學生一道經(jīng)歷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詩意之旅。
一、追問:我們離“語言文字運用”有多遠
誤區(qū)一:重局部,輕整體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必須建立在對文本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之上,而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面對文本進行盲人摸象式的臆測和誤讀。在對文章“寫了什么”尚未整體把握的情況下就急于模仿寫話,依葫蘆畫瓢,雖說“瓢”是畫了出來,但語言文字訓練的效果則可想而知了。
師:《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寫很美,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體會景色描寫的特點。
(出示句子:“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fā),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學生自由朗讀。)
師:誰來說說景色美在哪?
生: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自然比作母親。
師:作者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
生:作者分別寫了廣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溫暖的太陽、和煦的輕風。
師:大自然這位母親還會有哪些有特點的景色呢?
生:清澈的河流。
生:巍峨的高山。
生:碧綠的草地。
生:潔白的云朵。
師:同學們能不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式試著把這些景色寫下來?
(學生寫話略)
對春景部分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不甚明了,不知道作者以“游春”為線索將“賞景”“論水”“言志”三部分有機串聯(lián)起來,卻急于模仿寫話,這樣的寫話訓練將目光局限于語文之“術(shù)”的操練上,看似熱鬧有余實則對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卻幫助甚微,也使得語文課堂再次無可避免地走向枯燥、機械、僵化的誤區(qū)。
誤區(qū)二:重內(nèi)容,輕形式
審視當前的語文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課堂的語言文字運用練習依然駐足于對文本言語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遵循的依然是以理解為旨歸的教學套路,卻忽視了對文本言語形式的揣摩和體悟。在處理《孔子游春》一文“論水”這一文本重點時,教學往往從“為什么說水是真君子”的角度展開,語言文字運用的著力點側(cè)重于對孔子“說了什么”的品評,卻忽略了對更為重要的人物是“怎么說”的把握。
師: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課文第八自然段,說說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孔子得出了怎樣深奧的道理?
生:孔子認為水是真君子。
師:孔子具體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談?wù)撍模?/p>
生:孔子認為水好像有德行。
生:孔子認為水好像有情義。
生:孔子認為水好像有志向。
生:孔子認為水好像善施教化。
師:第八自然段結(jié)尾處的省略號有什么特殊的涵義?
生:省略號是說水還具有其他的品行。
師:說說水還有哪些品行。
生:水謙虛禮讓。
生:水純潔善良。
生:水好像有氣量。
師:請同學們模仿課文的句式把水的其他品行寫下來。
(學生寫話略)
葉圣陶先生“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論斷早已耳熟能詳。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時,我們該突出“例子”怎樣的功用?是以文本言語內(nèi)容的理解為主要目的對文本內(nèi)容的探討與把握,還是以文本言語形式的習得、遷移為旨歸的語言的學習與運用,這關(guān)乎語言文字運用的價值取向。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時我們應擺脫在文本語言內(nèi)容方面的過多束縛,不妨另辟蹊徑,從文本獨特的語言形式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入手展開語言文字運用練習,以凸顯“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一語文學科的“獨當之任”。
二、聚焦:“語言文字運用”的哲學澄明
1.直面符號的驚異
語言哲學視域下的語言不僅是思維與表達的工具,還是符號系統(tǒng)。“人是符號的動物”,人通過語言建構(gòu)世界,經(jīng)由符號,“我們將其與自己切身的生命體驗相聯(lián)系、相比較,發(fā)現(xiàn)并體悟到符號本身帶來的、超越作者思想體驗的意蘊與美感”。讓我們回到《孔子游春》一文的開頭:“春天到了,孔子聽說泗水正漲春潮,便帶著弟子們到泗水河邊游玩?!睘槭裁础奥犝f泗水正漲春潮”便要到泗水河邊游玩?孔子為何不是一人前去而非要帶著弟子們前去?“漲春潮”與“游玩”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文本開頭看似簡單的語言卻充滿了不一般的意蘊。呵護面對文本語言產(chǎn)生的驚異,可以使得文本向四面八方敞開。讓我們把目光再聚焦于春景部分的描寫?!按笞匀欢嘞褚晃粋ゴ蟮哪赣H,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fā),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此處的寫景指向的僅僅是景色嗎?景物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讓我們回到《論語》。在“公西華侍坐”這一章節(jié),師生在談?wù)撟约旱闹鞠虻臅r候曾皙這樣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甭犃嗽闹鞠蚝罂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一切景語皆情語”,從孔子與曾皙的一唱一和中,我們是不是對文本開頭部分景色描寫的作用有了更深層次的體察?
2.發(fā)現(xiàn)語詞的入口
語言與世界的關(guān)系并非反映與被反映這種主客二分式的鏡像關(guān)系,存在主義哲學認為語言與世界的關(guān)系是“在場”與“不在場”的關(guān)系。我們要尋找的是那些能給我們帶來陌生化體驗的語詞,“這些語詞正是文本的召喚與吁請,它使我們通過有限的‘在場的存在者,去抵達‘不在場的無限的可能?!睘槭裁疵鎸︺羲优咸壹t柳綠、草色青青的美麗春光,孔子的心情卻很不平靜?從文本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靜”?從司空見慣的流水中,孔子又看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教學由“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靜”發(fā)軔,做一名真君子的期許在孔子的娓娓而談中直抵弟子們的心靈,孔老夫子的言說由泗水春潮的“此在”直抵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無限寬廣的“彼在”。endprint
3.回歸“存在的家園”
通過“論水”,做一名君子的種子已深深扎根于弟子們的心田,在師生言志中孔子又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精神家園呢?還是讓我們回到文本語言本身,去體察人物的志向。子路是一個豪爽而仗義的君子,“老師的話音未落就開了腔:‘我愿意把車馬、衣服拿出來與朋友一塊享用,就是用壞了,穿破了我也不會在意?!鳖伝氐闹鞠蛴悬c特別,“我希望成為一個不為自己表功的人”,顏回的志向不就是儒家所追求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樸素的人生境界嗎?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孔子為什么用贊許的眼光看著他們了。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追求的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博愛境界?!翱鬃游⑿χf:‘我就盼望著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時候都能夠安享幸福,朋友之間都能夠相互信任,年輕的子弟們都能夠懷有遠大的理想?!迸c子路的“愿意”和顏回的“希望”等表述相比較,孔子的“盼望”之說散發(fā)出穿越時空的迷人魅力。薛法根說:“母語是我們生命的‘根、精神的‘家!走進文本,就是將自己的精神家園沐浴在民族文化的光輝中?!睂W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即是找尋精神家園的詩意之旅,在語言文字運用中我們建構(gòu)起對世界的看法,建立起自身的價值坐標,最終回歸“存在的家園”。
三、重構(gòu):基于“語言文字運用”的課堂教學實施
語文教學要引領(lǐng)學生在語言的密林里穿梭,既“入乎其內(nèi)”,又“出乎其外”,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生動的言語實踐中提升語用能力,生長言語智慧,回歸精神的家園。
1.直面文本,沉潛語言
建構(gòu)主義認為,文本是一個有待完成的召喚結(jié)構(gòu),有待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活動中去自主建構(gòu)。教學時須引導學生直面文本,在文本語言中沉潛,與作者、編者、教師、同伴展開多維對話,要重點關(guān)注文本中富有表現(xiàn)張力的詞句或段落,去發(fā)現(xiàn)文本的獨特意蘊。面對泗水河畔美麗的春景,人的心情應該是愉悅而平靜的,然而“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靜”,這一筆鋒的陡轉(zhuǎn)使得文字帶有矛盾的張力或縫隙。文本開頭部分的春景描寫到底含有怎樣獨特的意蘊?
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在泗水河畔孔子感受到了怎樣的春意?
(學生默讀課文,靜心思考)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到處桃紅柳綠,草色青青。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首動聽的歌,習習的春風像優(yōu)美的琴聲在給翩翩到來的春天伴奏。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的大地是她寬廣的胸懷,茂密的森林是她飄逸的長發(fā),溫暖的太陽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輕風是她甜蜜的絮語……
師:這句話充滿著生命的溫馨和光澤。普通的自然景色在孔子的眼中卻充溢著母親一般的情懷。讓我們自由讀一讀這句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學生自由誦讀,涵泳體悟)
師:面對如此美景,孔子的心情為什么很不平靜?
生:自然景色中暗含著孔子的理想。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我們找找課文中其他有關(guān)描寫春景的語句。
生:課文第10節(jié)這樣描寫:“老師撥動琴弦,弟子們跟著唱起歌來。歌聲融進溫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著濃濃的師生情誼?!?/p>
生:此處的春景描寫襯托出了師生心靈相通后的其樂融融。
生:課文結(jié)尾寫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p>
生:這里的“春意”指的不僅是自然之春的美麗風光,還寓指師生遠大的人生抱負。
師:如果說自然之春的景色讓人沉醉,孔子理想中的心靈之春更令人神往。讓我們讀讀《論語》“公西華侍坐”這一章節(jié)“言志”部分的內(nèi)容,去感受孔子心靈之春的迷人魅力。
(師生用心誦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保?/p>
“游春”是貫穿全文的主線,由春景切入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特殊的語言形式的品評去把握文本所蘊含的意蘊,在揣摩玩味中去挖掘語言文字的意味,在涵泳咀嚼中去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最終破譯春的密碼,體悟文本秘妙,感受自然之春和心靈之春的和諧交融。
2.指向語用,言意融通
歌德說:“內(nèi)容人人可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個秘密?!钡诎俗匀欢沃械摹耙馕渡铋L”一詞就是解開課文教學重點“論水”部分這一文本秘密的鑰匙。我們可以把教學的落腳點聚焦于對文本語言形式的體悟上,引領(lǐng)學生從“孔子意味深長地說了什么”“孔子為何意味深長地說”“孔子又是怎樣意味深長地說的”幾個方面展開品評,從中體會語言文字巨大的張力,進而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巨大意蘊空間,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中獲得言說的智慧,達成言意的融通共生。
教學片段:
師:讀第八自然段,看看孔子的話中包含怎樣深長的意味。
生:孔子認為水是真君子。
師:孔子說話時語氣怎樣?
生:孔子是“意味深長”地說的。
師:讓我們聚焦文本的語言形式本身,看一看孔子是如何言說的。請同學們再讀讀第八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第八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孔子從不同的方面寫出水的特性,以此來啟發(fā)學生。
生:孔子先談水的形態(tài),再說水的品性,孔子在啟發(fā)學生自己思考應該做一個怎樣的人。
師:這就叫“意味深長”??鬃诱f的僅僅是水嗎?
生:孔子希望弟子們做一名像水一樣的真君子。
師:孔子不愧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大教育家。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第八自然段,去感受孔子話語的“意味深長”。
指向語用的閱讀教學不僅關(guān)注文本語言的表層意義,即“言內(nèi)之意”,還要重點關(guān)注特定語境下的語言文字的特別含義,即“言外之意”,力求在生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尋求“言”和“意”的平衡,去感悟文本言語內(nèi)容的精微與巧妙,體會文本言語形式的妥帖與傳神,在涵泳體察中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3.著力實踐,生長智慧
語文教學應該為言語智慧的生長而教。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闭Z文課程要基于實踐,著力實踐,要通過生動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yǎng)言語表達能力,促進言語智慧的成長。
教學片段:
師:子路、顏回、孔子的志向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說的?
生:子路的志向是從自己和朋友的關(guān)系這個角度來說的。
生:顏回的志向是從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來談的。
師:誰來說說孔子的志向是從什么角度展開的?
生:孔子的志向從“年老的人、朋友、年輕的子弟們”三個角度展開。
師:孔子的志向用《論語》中的話來說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孔子的志向,也是千百年來的君子、圣賢窮其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讓我們用心去讀一讀這段話,去感受孔子志向的高遠。
(學生用心誦讀,切己體察)
師:子路、顏回、孔子分別是怎樣表述自己的志向的?三個人的話語中分別有一個詞可以準確地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請同學們再次讀讀這段話,把它們找出來。
生:子路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時候用的是“愿意”。
生:顏回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時候用的是“希望”。
生:孔子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時候用的是“盼望”。
師:比較一下師生三人的表述,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生:子路、顏回、孔子的語氣一個比一個強烈。
生:他們的志向也一個比一個遠大。
師:一定的內(nèi)容總是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語言表達的智慧。讓我們齊讀孔子的話,走進孔子心靈的春天。
“實踐的特性是自由游戲和不斷嘗試”,教師引領(lǐng)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不斷嘗試”中生長言語智慧,在充滿哲思的自由游戲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回歸語言的精神家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