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燦
摘 要 森田療法最初是由日本精神科專家森田正馬在20世紀20年代初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療法,隨著臨床上應用的日漸增多,其自身的理論體系也得到了豐富和完善。森田療法主要使用住院治療和門診治療,中國的道家學說和佛學思想與森田療法理論有著深厚的哲學淵源,森田療法在中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森田療法 順應自然 為所當為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Morita Therapy Introdu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AN C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6)Abstract Morita therapy wa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therapy created by the Japanese psychiatrist Tian Zheng horses in the 1920s . With the growing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lso got rich and improved. Morita therapy is mainly used in hospital treatment and outpatient treatment, Chinese Taoism and Buddhism thought and theory of morita therapy has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origin, morita therapy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erm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Key words morita therapy; comply with the nature; for what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1 森田療法的治療原理
1.1 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是森田療法中最基本的治療原則。順應自然就是當不良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自然的接受它們的存在,相信存在即為合理,不去極力逃避或刻意改變,更不要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相信出現(xiàn)的就是最好的,這些癥狀只是一種體驗,并無特殊之處,只管靜心努力的去做自己應該做的那些事情。忍受著不良情緒和上進心的共存,在不知不覺中就能獲得適應現(xiàn)狀的自信。
1.2 為所當為
精神交互作用是在疑病基礎上產(chǎn)生的,指個體的注意力集中于某種感覺,使這種感覺變得過敏,這種過敏的感覺又使個體的注意力進一步集中,并固定在這種感覺上,感覺與注意相互作用、彼此促進,使這種感覺越來越敏感,這一心理過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當意識到癥狀的存在,患者會有強烈的控制欲,迫切的想要去改變現(xiàn)狀,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越想甩開的偏會黏得越緊。這種高控制欲和低成就感的反差會讓患者心理矛盾加劇,導致惶恐和不安情緒,唯有實際行動是轉移注意的最佳途徑。①接受現(xiàn)實,減少控制欲,將注意力從不良情緒轉移到具體的實習行為上,痛苦將逐漸舒緩,生活將會重新?lián)碛凶孕藕拖M?/p>
2 森田療法的治療方法
2.1 住院治療(最佳方法)
絕對臥床期(4~7天)、輕工作期(3~7天)、重作業(yè)期(3~7天)、生活訓練期(1~2周)。治療周期短則3周,長則60~70天,平均周期為40~50天。
2.2 門診治療
治療者與患者一對一交談方式進行。初診(30~60分鐘)、復診(15~30分鐘)。第一個月為每周一次,以后為兩周一次。鼓勵來訪者承擔責任,用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即幫助其理解順其自然。
2.3 改良式森田療法
改良的森田療法一般視情況而定,如在治療焦慮癥時,增加了社會適應訓練的部分,在應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上,適量減少了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基礎上,在第4期增加了社交和勞動技能訓練內容。在治療網(wǎng)絡成癮的案例中,第4期增加了與家人聯(lián)系,鼓勵其與父母見面,學習控制上網(wǎng)時間等??梢钥闯觯牧忌锆煼ㄇ叭诘闹委熁静蛔?,第4期的治療根據(jù)來訪者的具體情況可以適時調整。
3 森田療法與道家、佛學的關系
3.1 森田療法與道家認知心理療法
森田理論認為“疑病素質學說”和“ 精神交互作用學說”是神經(jīng)質的主要病理。而道家認知心理療法(道家療法)中道家學說提出的順應自然,超然物外,守樸尚儉, 重生貴生,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和超脫忘世的人生態(tài)度,②為神經(jīng)癥的治療提供了很好的認知文化基礎,兩者學理上有深厚的淵源。森田療法中認為的“為所當為”,只有正確的行為才能有效改變癥狀,舒緩不良情緒,才能使神經(jīng)癥患者慢慢走向心理健康狀態(tài)。相反,如果是錯誤的行為“為所不當為”,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正常人也會有可能轉變成為心理疾病患者。道家療法全面完整地概括為32字,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處下,以柔勝剛,反樸歸真,順其自然。③
3.2 森田療法與佛學思想
森田療法是佛學思想在心理健康治療方面的實際應用,而佛學思想是森田療法的哲學源泉,兩者有著很多的共同點。兩者在本質思想上是一致的:“無所住心”——我們的注意力不斷移動,注意的指向全面分布的狀態(tài),這樣我們才能隨機應變,才能立即采取最恰當?shù)男袆蛹右詰獙?。④兩者在適用對象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佛學思想追求的是所有人群中的個體自身徹底覺悟和解脫,而森田療法主要是針對神經(jīng)質患者這一類人群,回歸心理健康狀態(tài),重拾生活信心和希望,積極樂觀的適應社會生存。
4 森田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時代個體開始反省自我,規(guī)劃自我?!袄硐氲奈摇笔亲约合M_到的狀態(tài),是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欲望,“現(xiàn)實的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對現(xiàn)實的觀察與評價。⑤“理想的我”與“現(xiàn)實的我”經(jīng)常是不一致的,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這種落差會導致嚴重的心理矛盾,引起不安和焦慮,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逃避,時間久了就會開始自我懷疑,甚至是走向自我放棄的墮落。
4.1 接納“現(xiàn)實的我”
大學時期,自我意識走向成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接受自我,只是片面或極端的看待自身的問題,常常伴有自責、焦慮等不良情緒,心理狀態(tài)失衡,嚴重影響自己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按照森田療法的理論,大學生要順應自然,接受自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外部事物,努力發(fā)掘自己的潛能,用工作和學習充實自己的校園生活。
4.2 規(guī)劃“理想的我”
在接納“現(xiàn)實的我”的基礎上,對“理想的我”要制定一個實際可操作的具體計劃,確立明確而適當?shù)膶W習、生活目標。森田療法主張,只有緊緊掌握住欲望,以目的為準則,去考慮如何使之付諸現(xiàn)實,把此確定為當前的目標。⑥所以不要局限于要達到的是什么樣結果,也不要去想結果是好是壞,而是在制定計劃時確定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怎么做,然后行動起來,因為期望和現(xiàn)實落差導致的不良情緒就會消失。
4.3 少想多做,積極樂觀
接受自我,確定目標之后,行動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做了不一定成功,不做就肯定不能成功,只有真正的去行動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萬事開頭難,如果一開始不能忍受不安的情緒,總是過多的擔憂結果的好壞,計劃就難以實踐。應該坦然接受不良情緒,積極樂觀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堅持下去,目標就能實現(xiàn),人也會變得自信樂觀。從這個意義上說,森田療法要求患者對不良情緒采取“既來之則安之”的坦然接受態(tài)度,積極樂觀的去行動,性格將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改變。
總之,森田療法以“順應自然,為所當為”為治療理念,除了作為一種治療心理疾病的有效療法,在幫助正常人心理調節(jié),提高心理素質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國的道家學說和佛學思想為森田療法提供了良好的認知文化基礎。森田療法在中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
注釋
① 高良武久.森田心理療法實踐——順應自然的人生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② 呂錫琛.道家文化與民族性格[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6.
③ 朱金富.森田療法與道家認知療法的比較.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12).
④ 森田正馬.神經(jīng)質的實質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
⑤ 郝紅杰.森田療法—來自日本的認知行為療法.日本問題研究,2007(4).
⑥ 長谷川洋三.行動轉變性格——森田式精神健康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