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隆則
在日華人,博士學歷,現居日本大阪。主攻國際關系,《聯合早報》撰稿人,日本朝日放送特約評論員
朋友夫妻在日本工作從短期變?yōu)殚L期,問題產生了: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國內幾乎每個月老師都要把孩子的成績如何如何、是否拖了班級的后腿等等告知家長,孩子在班上一直抬不起頭,回到家每天是做不完的功課,于是叛逆頻頻發(fā)生。
而孩子到了日本又擔心能否適應日本的教育。首先是語言關,之后是同學關、文化關……各種擔心。沒想到,孩子沒過多久很快適應,并且在學習上如魚得水。
日本原來的教育也是追求升學率,學校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學生之間的等級差等競爭造成自殺頻發(fā),刑事案件頻生。為了根本解決這些因教育制度所產生的問題,在十多年前,日本政府重新修改了教育大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寬松教育。
每當下午兩三點鐘,很多學校就放學讓學生回家,也不布置回家作業(yè)。如果有想繼續(xù)學習深造的同學,就會在下午4點左右開始去課外補習班繼續(xù)學習,為的是將來去考上一個比好的大學。用來自中國家長的話說就是:這簡直像放羊。中國國內那種高壓教育沒有了,日本老師上課幾乎沒有批評聲,可以聽到的就是鼓勵。所以朋友的孩子認為這樣的教育才是自己所想要的教育。
朋友的孩子放學后也沒有瞎逛,而是參加了學校的課外活動,開始是打棒球,之后就是參加了美式橄欖球隊,大運動量的訓練,有時朋友去看擔心孩子能不能承受。令朋友很驚訝的是,孩子有時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時臉上還會有傷,但他就是不說。問他喜歡不喜歡這樣的學習、生活,他說喜歡,說這樣能培養(yǎng)集體精神。
正好一起打美式橄欖球的幾個媽媽組織了媽媽會,從家長之間的談話中,朋友才知道了一點自己孩子在球隊的事情。前輩(高年級)體罰低年級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比賽輸了被罰跑步更是家常便飯,甚至孩子還會在球隊內被打——但是孩子們都認為通過這些,才能促進相互的感情,使球隊真正能擰成一股繩。因此自從參加了球隊,孩子變得比原來堅強了。
到了畢業(yè)季,朋友的孩子高中畢業(yè)了,我問他是不是想考大學,他告訴我,他決定去工作。因為參加了學校的橄欖球隊,又有很多前輩的推薦,他參加就業(yè)活動比較順利。最終他進了日本最大的公用事業(yè)公司,相當于捧上了一個金飯碗,是一家與民生必不可分的大公司。
這位在中國教育體制下并不成功、很叛逆的孩子,在日本為何很成功?這里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日本是讓教育制度與就業(yè)制度進行銜接。日本各大公司招聘員工并不僅僅是大學(本科,??疲┊厴I(yè),還有一部分專門針對高中以及??疲ㄖ袑#┊厴I(yè)的學生。在所有的學生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去過獨木橋(中心考試)進入大學學習。如何保證這部分人的愿望是教育規(guī)劃設計的關鍵。并且這部分人的名額是用法律形式保障的。之前在橫濱曾出現大學生冒充高中生就職的事件,一經發(fā)現馬上開除。這就是頂層設計對于教育走向的引導。
二、其次朋友的孩子來到日本學習,獨立自主的能力得到加強。雖然沒有家長的干涉,但是他可以通過學校,通過同學,通過集體對自己的將來作規(guī)劃。很多決定都由自己作出,而不是由家長從頭到底一直陪同,包辦一切。
三、在日本,對于學生的身體鍛煉以及野外生存能力的強化是其他國家教育中少有的,教育不僅僅在應試成績,還在學生的團隊教育、運動素質等全面的教育。反觀中國國內,體育課經常被自習課取代,很多學生都處于運動不足的狀態(tài)。有的孩子學校結束后,馬上奔赴補習班,周末也去補習班,這樣整體的成績或許上去了,但是真的是對孩子將來有益處嗎?
最近,很多議員又開始說要修改日本教育制度,因為寬松教育使日本人的學習能力下降,這樣國家的競爭能力也會下降,希望改變現在的寬松教育,強化學生學歷的教育。
日本教育從明治時代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到今天已經超過百年,日本的經濟、國力也是通過教育得來,在實行一項教育改革后肯定會有問題。但是在實行寬松教育之前的殘酷學歷競爭時代肯定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也是日本教育界的共識。要修改也是適當地增加學校上課時間,如現在星期六不上課,變?yōu)樯习胩煺n等等,在德智體三者之間摸索一個最佳的平衡。學校教育是一個育人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應試過程,這點上,日本教育是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