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菲 李芳
“人物攝影”是普通高校大學攝影課程中第五章的內容,它與多門學科內容緊密相關,同時和社會實踐、學習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學習者在對人物攝影部分進行學習時,很難將其應用于實際的攝影操作中,而大學攝影課程本身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鑒于大學攝影課程的重要地位和高校課程實踐改革的需要,以該門課程中的一章內容為實例,進行課件的開發(fā)。
Adobe公司的Flash軟件被廣泛用于制作網頁動畫,它具有聲畫并茂的特點,且可用Action Script腳本語言加以實現(xiàn),在制作課件中具有優(yōu)勢。本文采用Flash對人物攝影這一章進行CAI設計與開發(fā),并進行了效果檢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大學攝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設計和開發(fā)本課件時,結合了以教為主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不僅運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地展現(xiàn)了基礎的理論知識,而且加入了虛擬攝影操練。
在設計課件時,為了適應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順序,先復習舊知,再學習新知,并創(chuàng)設接近真實的展覽館的情境,學生可以在其情境中進行照片欣賞,并對學習內容進行延伸。實戰(zhàn)演練模塊使學習者能夠在虛擬的場景中運用照相機進行練習。
人像攝影是大學攝影中重要的章節(jié),在進行課件開發(fā)之前,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具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人物攝影》CAI課件開發(fā)流程圖
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設計環(huán)節(jié)不僅要考慮心理學因素,還要考慮到教育因素、技術因素、藝術因素、經濟因素等。因此,本課件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教育性原則 《人物攝影》課件既可以作為學生自學型課件,也可以作為教師授課型課件。該課件的教育性有: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之間聯(lián)系密切、組織結構合理,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符合教學大綱要求;教學內容的編排和學習者的認知水平一致,使學習者能夠高效學習。
科學性原則 課件的科學性是指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是結構嚴謹的,不能出現(xiàn)邏輯性的錯誤。
本課件中所運用的各種多媒體素材都科學、正確、規(guī)范并且取材適宜。本課件中多媒體素材的制作和選取都是準確無誤、科學嚴謹的。
實用性原則 在《人物攝影》課件每個模塊中,根據不同的模塊內容確定恰當的呈現(xiàn)方式,既考慮了如何使學生高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合理安排了教學內容在教學軟件中的布局,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課件不僅能夠呈現(xiàn)抽象的攝影知識,而且采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加強學生對攝像機的操作熟練程度。
藝術性原則 《人物攝影》課件整體風格簡約、完整,不同的教學模塊采用不同的藝術呈現(xiàn)方式,但是整個課件風格連貫,創(chuàng)意新穎,設置恰當。每個模塊主題突出、美觀,視覺效果良好。
技術性原則 《人物攝影》課件每個模塊都采用Flash軟件內嵌的Action Script腳本語言控制,整個教學課件的每個模塊的界面根據學習者的特征和教學內容自制而成,軟件運行時可靠性高,并且畫面清晰、動畫連續(xù)、交互性好。
在對《人物攝影》課件進行設計時,主要以教學設計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本課件主要分為6個模塊,如圖2所示。本課件的瀑布模型如圖3所示。
圖2 《人物攝影》CAI課件的功能模塊分析
圖3 《人物攝影》CAI課件的瀑布模型
對《人物攝影》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設計,需要遵循相應教學設計思想,并采用教學研究方法,使它具有良好的整體功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結合《大學攝影》課程的現(xiàn)狀和課程特點,根據CAI設計原則,對“人物攝影”CAI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有機的安排,體現(xiàn)知識結構的特點。
本課件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基礎知識和人像攝影。基礎知識又分為5個小的知識點:基本概念、重要部件、部件作用、工作原理、視頻學習。在人像攝影中圖文并茂地講述了關于人像攝影的景別、構圖、用光等基礎知識。
學習者可以通過課件相關部分進行學習,從而掌握關于人物攝影的知識,在實戰(zhàn)演練模塊還可以通過模擬真實的照相機去調節(jié)焦距、光圈大小等。
學習者特征的分析 高校的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學生對攝影方面的了解較少,基本上處于零起點狀態(tài),但大多數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大學攝影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是較為重要和關鍵的一門課程。他們認識到其重要性,但對它的認識和了解還比較局限和膚淺。所以,在此情況下,依據傳統(tǒng)課堂教學順序,對《人物攝影》課件進行多媒體設計。本門課程開設在大二下學期,學習者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質,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對攝影充滿興趣并具有探索精神。
媒體使用目標的分析 所謂媒體的使用目標,是指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強調媒體的使用功能。在《人物攝影》課件中,利用Flash教學軟件,提供了有關人物攝影的具體知識等客觀事實,提供了有關的畫面、動畫創(chuàng)設接近于博物館的真實情景,提供了關于使用照相機的標準行為動作,供學生模仿和練習。
知識結構的分析 知識結構主要是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在進行知識結構設計時,要注意體現(xiàn)所有的知識點;體現(xiàn)學科的基本規(guī)律;體現(xiàn)知識結構的功能?!度宋飻z影》中首先介紹了關于攝影的基礎知識,包括關于攝影的基本概念、相機的組成部件以及每個部件的功能等幾個板塊,每個模塊之間都是緊密聯(lián)系、互相遞進的。在第二個模塊中運用圖文介紹了關于人像攝影的景別、構圖、用光等基本知識。
教學策略的分析 在《人物攝影》課件的教學策略設計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人物攝影》課件的第一個模塊基礎知識中,介紹相機的各個部分以及每個部分的基本原理,處于同一版面之中,并且用真實的圖像去還原相機的結構,用鼠標滑過的效果即可實現(xiàn),便于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建構;第四個模塊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練習題目,引發(fā)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中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在《人物攝影》課件中,不僅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而且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以上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對《人物攝影》課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下面從課件的導航、界面、文字腳本以及人機交互方面進行設計。
課件的導航設計 在本課件的設計中,主要采用的導航方式是菜單導航、按鈕跳轉和小標題提示的方法。
1)菜單導航方式:將教學內容按照教學理論的指導劃分為主菜單、每個模塊和小知識點,使用者可以在“主菜單”和“模塊”中選擇知識點進行學習。課件中采用超鏈接功能實現(xiàn)菜單導航,學習者點擊已經定義了顯示風格和內容的標題時,能進入相應節(jié)點。《人物攝影》課件主頁導航采用的是鼠標滑過浮動效果,這樣使整個頁面簡潔大方,并能進行超鏈接。在每個模塊中可以自行退出、控制背景音樂和返回主菜單。
2)跳轉導航方式:本課件中跳轉導航采用按鈕控件來實現(xiàn),界面上通過按鈕之間設計的鏈接來實現(xiàn)學習內容間的跳轉。在使用跳轉導航時,只需在按鈕上單擊鼠標左鍵,就可進入該相應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
3)小標題提示方式:在每一個學習界面頂部,都留出一個小區(qū)域,作為標題區(qū),在其中顯示對應小知識點的標題。在第一個模塊的導航中采取的是鼠標滑過主要內容呈現(xiàn),其他導航隱藏的效果,在每個界面的頂部呈現(xiàn)對應的學習知識點。
課件的界面設計 《人物攝影》多媒體課件的界面主要包括兩種不同類型:主界面、學習界面。
主界面是首先展示給學習者的界面,其中包含課件內容的總目錄。在本課件的主界面的設計過程中,選擇暗藍色作為背景色,簡單素雅;在界面左邊顯示課程名稱,右邊采用鼠標滑過主菜單顯示的效果來展示課程的學習內容。
學習界面的設計與主界面設計采用相同的風格。不同的學習界面采用不用的設計方式,每個學習界面包括三個區(qū)域。
1)菜單區(qū)域:該區(qū)域用來放置小節(jié)標題和提示信息,便于學習者清楚當前所處模塊。
2)內容區(qū)域:該區(qū)域是學習界面上最主要和所在比例最大的部分,此區(qū)域是課件學習界面設計和制作的重點。該部分主要顯示課程學習內容。主體知識內容的格式和放置位置都進行統(tǒng)一風格設定,輔助信息的設置也按照統(tǒng)一風格進行定制,整個區(qū)域清晰明了,不含混和雜亂,學生很容易接受。
3)幫助區(qū)域:該區(qū)域主要功能是用來顯示一些功能性按鈕,包括音樂控制按鈕、返回主菜單按鈕、退出按鈕。
課件的腳本設計 課件的腳本設計如表1所示。
課件的交互設計 《人物攝影》課件中在第一個模塊基礎知識中,通過鼠標滑過的效果從而把復雜的文字簡化在各個版面上,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連接。第二個模塊采取翻書頁的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從任何角度進行翻閱,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第三個模塊是欣賞國內外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為學生提供了接近現(xiàn)實的學習情境。本模塊采用了模擬展覽館的形式,采取AS控制曲別針滑動的效果來實現(xiàn)交互。第四個模塊為課后練習。本模塊采用的是AS控制細線拉動小黑板的形式,學生可以點擊相應的習題類別進行學習,也可以點擊小黑板進行對應類別的習題作答。第五個模塊采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實現(xiàn)學生運用教學軟件進行攝影。
本文以我國普通高校大學攝影課程中“人物攝影”這一章內容為例,進行了教學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方面的探討和研究。筆者認為,課件開發(fā)應以認知學習理論和軟件開發(fā)理論作為指導,并運用Flash軟件進行開發(fā)。在課件的分析設計階段,完成了對大學攝影課程詳細的教學設計、課件的總體設計和具體的結構設計;制作階段,根據設計進行界面的制作、導航的制作、素材的制作以及編輯與合成。
[1]郭玉軍.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J].中國電化教育,2002(9):53.
[2]崔曉燕,張曉東.網絡課件的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1(7):48-49.
[3]解月光.網絡化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0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