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蘭
[摘 要] 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分析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入手,主張以生為本,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合理構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科學運用多媒體電教設備,多措并舉,為提升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性不遺余力.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活動的逐步深入,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出現(xiàn)了許多可喜的變化,比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例增加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領域拓展了,學生試講,課堂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等. 但深入具體的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堂,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還有很多教學痼疾在影響著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削弱了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展開論述,發(fā)表自己的幾點淺見,望諸位同仁、專家批評與指正.
■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
的課堂學習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奧秘就是熱愛學生. 的確如此,只要真正地從心靈深處愛著學生,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視角關注他們需要什么,我們怎么教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非常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筆者看來,只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才會在具體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盎然的情趣,并以無限的活力投入到具體的知識探究中. 同樣,我們教師也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才有可能研究學生、課堂和教育理論,也才有可能不斷反思,并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教學藝術,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很多教師以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無非就是課下多關心學生的具體生活,課上少批評、挖苦學生,多表揚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不然,初中生正處于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較為敏感,我們要真正走進學生心里,讓學生積極地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探究活動,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一舉一動,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注意. 如筆者在講授“勾股定理”中的勾3股4弦5的具體知識時,延伸到了勾5股12弦13,勾6股8弦10,就在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測量的過程中,一名學生站了起來,一臉驚奇地問老師:“老師,勾股定理好像就是勾 2+股 2=弦 2.”
突如其來的答案令我一驚,這其實就是我將要和學生一步步探索、研究的定理,卻提前出來了,完全不在我的計劃之中. 此時我并沒有慌亂,也沒有對他置之不理,我順勢將問題拋給了全班同學:“到底勾股定理是不是勾 2+股 2=弦 2呢?”之后,我放手讓學生帶著這個結論去研究,去繪畫、測量并計算,學生多次證明了這一結論的可行性,并在活動操作中理解、加深了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于是,在自習課上,我當堂贊揚了這名學生的視野廣闊. 更意想不到的是,這名學生主動站起來說自己只是提前在課本上看到過這個知識,只是不記得細節(jié)了,課上只是想難為一下老師罷了,他沒想到老師如此重視自己隨意的責疑,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他一定會腳踏實地,不再蜻蜓點水、不求甚解了.
說來也怪,這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果真如變了一個人似的,認真刻苦,加上聰慧的天賦、敏銳的思維,他很快便趕上了其他學生,成為優(yōu)秀中的一員. 如果問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有了如此大的轉變,我只能說,尊重每一名學生,學生自然會尊重教師的每一句話.
■ 大膽創(chuàng)新,構建自主探索與合作
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強調我們要在一系列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活動中鍛煉思維,深化合作,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勢下應運而生,并以其集合了發(fā)展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而成為課改活動中的一大亮點,為我們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模式增添了一抹亮色,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我們知道,數(shù)學知識有著很強的抽象性、理論性,很多情況下需要借助學生的想象活動才能進行.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地將課堂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就一定會使我們的數(shù)學知識形象生動、直觀可感,而且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講授了三角函數(shù)的相關知識后,筆者指著校園里的一棵樹說:“大家想想,我們怎樣才能較為輕松地測量出這棵樹的高度呢?顯然,要是一名學生能爬到樹梢量一下是最好的,但估計沒有人能爬那么高. 況且,即使爬上去,也總不能坐在樹梢上啊,那豈不是在拍武俠電影了嗎?”一番話,使得學生們議論紛紛,后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終于,有學生說利用勾股定理較好計算,有的說利用影子與樹高的關系進行計算……這時,筆者接著提問:“那如果部分影子被房屋擋住了怎么辦呢,你看我們的教學樓、實驗樓很容易遮擋這棵樹的影子哦. ”于是,又是一陣深深地思索. 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不但深入復習了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系、三角函數(shù)的計算等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具體的生活表象聯(lián)系在了一起,讓他們明白了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這有利于升華他們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2. 合作探究,獲得深刻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體驗
合作學習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生之間的學習活動中,還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之間. 實踐證明,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動,不僅能順利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引導學生深刻體驗具體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與內涵,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如,筆者在講授“三角形全等條件”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會將“兩邊夾角”的判定定理與“兩邊及一角”的命題混為一談. 對于這個知識點,很多教師都不停地抱怨,我已經給學生講了無數(shù)遍,學生還是我行我素,錯誤照犯. 在我的課堂上,也不時地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 于是,我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對于各種情況的“兩邊及一角”判定情況進行合作學習活動. 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有的繪畫、有的測量、有的證明、有的剪裁比較. 在完成各種情況的實踐驗證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有的小組總結得較為條理,也較為完整,對于某些認識不太全面的小組,筆者還請優(yōu)秀的小組做了補充與糾正.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們真正明白了“兩邊一對角”只是一個假命題,“兩邊夾角”才能真正成立. 當然了,“斜邊直角邊”的情況,學生們也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并把它作為“兩邊一對角”的特殊情況加以補充,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總結歸納能力,深化了他們對于具體數(shù)學知識的認知,提升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
■ 巧用多媒體,為數(shù)學課堂插上騰
飛的翅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它給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豐富了我們日常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大量翔實具體的材料,運用音樂、圖形、圖像、動畫等工具,繪圖、視頻、音響等功能都可以將一些抽象、理性的數(shù)形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有利于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為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
講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關知識時,遇到了這樣一道題:在△ABC中,∠BAC=90°,AB=AC,MN是過點A的直線,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BD和AE相等嗎?如相等,請證明;如不相等,請說明理由. 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證明. 這道題的難點在于學生對于MN這條直線的旋轉變化想象不足,一想到它有無數(shù)條存在的可能性,頭就有點大. 況且,隨著MN的不斷旋轉,BD,CE的長短也會隨之產生變化. 鑒于此,筆者便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畫圖工具展示了在MN的不斷旋轉中,BD,CE的長短變化情況,使得學生很好地理解了三種情況:MN與BC的交點是BC的中點時,BD,CE的長短相等;當交點偏向點B的方向時,BD+DE=CE;當交點偏向點C的方向時,CE+DE=BD. 這節(jié)課上,使用多媒體的益處不僅僅在于引導學生順利解決了這道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直線在旋轉的過程中,與圖形的不斷相交所引起的變化是規(guī)律性的,消除了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心理恐懼. 并且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感覺與數(shù)形結合概念,很好地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對于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來說,積極挖掘學生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名數(shù)學教師的不懈追求.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具體的教學策略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我們必須建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與課堂生成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數(shù)學素養(yǎng)、綜合能力在有效課堂中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