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永 王彪
從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半年多的情況來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運行有成功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對西部某省法院系統(tǒng)五個中級人民法院及其轄區(qū)基層法院2013年1至8月份的非法證據排除情況進行的實證調研,還發(fā)現了兩大深層次問題。
調研法院在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運用方面有一些成功經驗,主要包括:第一,將證據合法性爭議解決在庭前;第二,通過做被告人工作的方式解決了部分證據合法性爭議;第三,通過靈活運用相關法律規(guī)定排除部分非法證據。但是,在適用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時還存在很多不足:第一,部分法官對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認知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對“非法證據”的概念和范圍、啟動證據合法性調查程序和排除非法證據的條件等問題不清楚,對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意義認識不清,并且對排除非法證據申請有畏難和抵觸情緒。第二,部分判決關于是否排除非法證據的理由表述不規(guī)范,容易引起誤解。第三,少數案件的審理存在不規(guī)范的情況,例如法官在庭外查證并在查證無果后拒絕啟動證據合法性調查程序。第四,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曲意釋法”現象。
上述諸多現象背后隱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主要涉及法院的公正司法能力問題與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自身的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法院的公正司法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法官的法解釋能力不足,對“非法證據”等基本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對一些稍微復雜的實際問題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按照舊的司法觀念對新法做出解釋。另一方面是法院的中立性不夠,司法理念、法院裁判利益方面的因素以及體制上的原因,使得法官在非法證據排除問題上不夠中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本身也有待進一步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范圍有限,尚有諸多具體規(guī)定和保障性措施需要進一步明確。因此,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中國的落實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摘自《現代法學》,2014年第1期,第72-83頁。)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401120]
**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4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