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活動的不斷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變革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利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課堂印象;綜合素質;學生認知
一、融入多媒體技術,加深課堂印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技術也在逐步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都有較強的好奇心,易受到有聲事物的吸引。多媒體教學技術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將無形的語言知識轉變?yōu)橛行蔚膱D像、視頻,引導學生加深對詞匯、文章寓意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語感。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多媒體的圖文并茂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述《長城與運河》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長城的連綿起伏,京杭大運河的金光閃閃,體會到勞動人民的心血。我特意找到長城的網絡宣傳片,放給學生看。播放視頻的同時,簡述與長城有關的歷史故事,讓學生感受長城帶來的震撼感。播放京杭大運河繁忙景象的視頻,將簡單的地理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能夠掌握本課的詞匯,并且可以靈活運用到生活中。
二、充分解讀教材,優(yōu)化教學設計
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重新解讀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難點。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解決問題,獲得屬于自己的語文知識結晶。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只有自身充分理解教材的含義,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與小學生進行知識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積極發(fā)言。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貼近學生生活
藝術來源于生活。語言知識也來源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經驗積累。這樣這樣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注重開拓學生的思維范圍。這樣才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講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節(jié)課時,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避免受到日常的循規(guī)蹈矩限制而形成定勢思維。讓學生回家后,在媽媽做飯的時候,仔細觀察不同水果、蔬菜的切法。了解身邊事物的趣味性。鼓勵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四、進行綜合性學習,提高綜合素質
綜合性學習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教學措施。綜合性學習應該包含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通過進行綜合性學習,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綜合性學習可以將語文知識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根據(jù)小學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綜合性學習策略。確保學習計劃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接受能力相符合。明確綜合性學習的學習計劃、學習主體、學習形式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多方面考查、分析問題。
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基本遵循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枯燥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是教師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學輔助手段活躍課堂氛圍。打破傳統(tǒng)的不平等的教學關系,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例如,在講解古詩或者文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文章轉變?yōu)閷W生更容易理解的白話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文章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六、強化鞏固訓練,增強學生認知
小學生初步接觸生字,即使短時間內會掌握字的意思或者用法,但是容易產生混淆,或者將兩個相似的字聯(lián)系到一起,從而分不清字的正確寫法。為了強化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強化鞏固訓練模式,抓住學生的遺忘規(guī)律,進行反遺忘識字教學,才能揚長避短,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及時鞏固教學成果。教師也可以將字的來源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領會其中的意味和每一個筆畫的來源,從而加深對生字的認知,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課堂是一個實時互動課堂,具有明顯的動態(tài)性。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前進行的多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設計,有可能會因為課堂中的突發(fā)狀況而不得不發(fā)生改變。教師需要運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避免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陷入尷尬境地。學生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師生共同構成了教學課堂,所以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共同提供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益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4).
[2]高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討[J].語文學刊,2013(5).
作者簡介:張燕萍(1983.12—),女,學歷:本科,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臨湖第一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