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長
【摘要】 筆者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展開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 學生 人文素養(yǎng) 語文功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5-010-01
我對語文素質的基本內涵的認識的加深,是伴隨著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一塊來完成的。語文教學實踐完善了我對語文素質教學的認識,而對語文素質教學的認識的完善又進行一步促進了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以人文素養(yǎng)為核心,人文素養(yǎng)與語言能力并重、不可分割的語文素質觀的指導下,我的語文教學思路豁然明朗起來。
一、在閱讀教學中特別重視語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這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因此,我特別重視閱讀教學的改革。我堅持育人為本的教學觀,在教學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課堂教學的引路人,突出學生的絕對中心的地位,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落到實處。我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尤其加強了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方法上,講究靈活多樣,切實加強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發(fā)揚教學民主,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為盡可能地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我細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學生讀課文,要給學生規(guī)定時間,以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初中生每分鐘讀500字的閱讀速度;為了鍛煉學生聽的能力,有時有意讓學生聽些廣播和錄音,讓學生回答幾個問題;為了給學生增加說話的機會,就讓學生分組說,早晨用5分鐘讓學生起來談見聞或感受……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堅決遠離那種肢解式的訓練,力求讓學生能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對教材中的課文進行認真的挖掘,精心的設計,找出整堂課的切入點。我主要是針對不同的課文的特點,設計一兩個主要的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文、探究和思考問題,其它的細節(jié)問題就都貫串在這個主要的問題上,以求得學生整體的感知。同時,對教材的處理,我還根據(jù)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認真分析,總結相應的教學規(guī)律。比如,說明文,主要是讓學生探究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特別適宜自覺地探究學習。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就成為形成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方面。議論文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探究文章表達的觀點,學習表述觀點的方法。而散文和小說,教學的重點就放在提高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的同時,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等人文素質上來。至于講得多與少,也不能一概而論,那要看是否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我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力求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二、快速作文教學改革,使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基本能力乃至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快速作文教學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一改過去作文教學的僵化模式,使學生的作文速度和作文質量有了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聽、說、讀、寫、思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在這樣一節(jié)課中,學生要進行認真的思考、構思、選材,要進行精心的創(chuàng)作,學生要聽讀文章,要口頭點評,要閱讀和修改,這使得莊文中老師在《試解語文教學的“斯芬克斯之迷”》中提到的語言基本能力的諸多方面得到了訓練和提高。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鍛造的過程。我在繼承了楊初春老師的快速作文教學的方法精華的同時,也摒棄了一些不適宜本校實際的抑或是有些牽強的做法,而在有些方面卻做了進一步的深入探索和完善。我主要是在作文評語方面進行了改進。接過一個班后,我就精心思考引導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來批改作文并非就是放手不管,學生批改得好與壞,全靠老師引導。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是相當重要的。首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批改作文不可能一下就很好。由不好到好是有一個過程的。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這必須給學生指定一個評改的框架。教師提供的這個思路或者說模式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三、大量閱讀成為檢驗和豐富語文基本能力,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
通過多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差不多成為當今語文教育同仁的共識。在此,我所說的多讀,不僅是指對課程教材上的文質兼美的課文要多讀,更是特指廣泛地閱讀課外讀物。我在指導學生閱讀中,對學生的閱讀分為自由閱讀和集中閱讀兩種形式。自由閱讀,是指對學生的閱讀不規(guī)定具體的閱讀內容,也可以不分地點,但教師對閱讀的方法要作指導。比如,不動筆墨不讀書,精讀和略讀相結合的方法,善于質疑的習慣等。集中閱讀,主要是指在教師親自指導下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規(guī)定閱讀時間,交代讀書方法,回答有關問題。更有甚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精彩段落進行朗讀訓練,玩味欣賞,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鑒賞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想方設法給學生補充大量的古典文學精品。如學習了北朝民歌《木蘭詩》,就給學生補充同時代的南朝民歌《西洲曲》,讓學生在反復的吟誦和感悟中,體味南北朝民歌不同的審美趣味。我讓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在多讀多背中,在反復玩味中,學生潛心感受祖國語言的精妙,汲取祖國文化的美的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