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君
筆者早知藍光臨先生不僅是一位功力深厚、令觀眾喜愛的川劇文武小生,而且也是一位醉心于改編舊戲、創(chuàng)作新戲的劇作家。近日承蒙藍先生青睞,賜閱他積數(shù)年努力,多次修訂完成的大幕川劇傳奇《李白夢》,有幸先睹為快。初略掃描這部大制作劇作,感覺分量很重;拜讀之后,深為作者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作思路、綿密有致的劇本構架、畫龍點睛的人物設計、膾炙人口的高腔唱詞、亦莊亦諧的人物對話所震撼。筆者斷言:這是一部功力深厚、有傳承價值的川劇重頭戲。
一、川劇傳奇《李白夢》創(chuàng)作緣起與劇情管窺
藍光臨先生從事川劇表演藝術近七十年,排演的川劇不可勝數(shù),經他修改或改寫的劇本也都是人所共知的保留劇目。他既有豐富的舞臺演出經驗,又有駕輕就熟的劇本創(chuàng)作實踐,更有獨具慧眼的審美眼光。令人感動的是,在他“從心所欲、不逾矩”的70歲以后,竟然煥發(fā)出更加執(zhí)著的創(chuàng)作欲望,創(chuàng)作出大幕川劇傳奇《李白夢》。
在此以前,藍先生還創(chuàng)作完成了都是以蜀中詩人為題材的傳奇川劇《東坡情》《薛濤淚》兩部大戲,實現(xiàn)了“三劇撰成圓一夢”的意愿。川劇傳奇《李白夢》應是藍光臨先生傾注心血最多的劇本,自2006年3月動筆,2007年3月完成全劇,為時一年之久。其后又加工修改,2007年5月底謄清付印。此后,打印本仍在修改加工,2011年3月23日“再度清定”。筆者接過的這份孤本,就是藍光臨先生“再度清定”的劇本定稿。因此,川劇傳奇《李白夢》絕不可以等閑視之。
藍光臨先生將《李白夢》定性為“川劇傳奇”,是有道理的,因為劇中主角李白就是一位傳奇人物,有關他的故事太多,事涉宮闈江湖、天上人間——他特別眷戀浩渺太虛中的月亮。但藍先生這個劇本與廣為人知的的傳統(tǒng)川劇《詩酒長安》《太白醉寫》不同:既富傳奇色彩,又植根于歷史,而且是人所知曉又語焉不詳?shù)囊欢问穼崱_@段史實留待下面評述;我們還是開門見山,先談《李白夢》的劇情梗概——
藍先生將大幕川劇《李白夢》設計為抒情意味極強的高腔戲,劇中重要人物逾二十;全劇分為六場,每場都選用李白吟詠蟾宮月桂的詩句做標題,扣緊了詩人的性情癖好。茲按場次將故事情節(jié)介紹如下:
第一場邀月鴻猷:至德元載(公元756年)正月,李白和他女兒平陽在潯陽(今九江市)廬山太玄觀與道士吳筠、女道士李思空相聚,縱談古往今來、出世入世。永王李璘差秘書郎韋子春、部將季廣琛三次上山恭請李白襄助永王,討賊立功。
第二場曉月談兵:至德元載秋,江陵永王府設置盛宴款待李白,永王李璘與文武幕僚籌劃東巡事宜,其間部將季廣琛、馮季康等各懷異志,暗中拆臺。李白直抒胸臆,建議永王取得金陵這個戰(zhàn)略要地后,迎接玄宗皇帝駐蹕,而后北伐中原,掃平“安史之亂”。
第三場奔月霜戈: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東巡大兵分水陸兩路,兵不血刃,直指丹陽(今鎮(zhèn)江市)城下。因判斷失誤,誤中吳郡采訪使、揚州都統(tǒng)李希言預設的埋伏,主力入丹陽空城。季廣琛等四員叛將與李希言里應外合,圍攻東巡大軍。永王兵敗被殺,李白被俘。
第四場寒月逐放:至德二載冬,潯陽至三峽間,李白被流放夜郎。押送途中,老少二解差對話詼諧有趣。宗瑛、平陽母女千里尋親,與李白邂逅征途,說不盡的離愁別緒。妻女旋奔走權門,營救李白。
第五場古月荒村:暮春時節(jié),杏花村外,賣主求榮的永王部將馮季康做了丹陽縣令,為滿足大太監(jiān)李輔國的斗雞奇癖,四處搜求雄雞。李白途經杏花村,與流寓此處的女尼李思空、化名齊顯高的永王部將高仙琦巧遇;齊顯高在斗雞場上遭小道士暗算,爭執(zhí)中又被認出是逃犯高仙奇;馮季康大喜過望,準備邀功請賞。打斗之后,高仙琦被刺身亡。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李白輾轉尋找宗叔李陽冰。
第六場捕月仙梯:李白投奔當涂縣令、宗叔李陽冰未遂,饑腸轆轆,夜月當空,幻象迭出:蟾宮月桂仙境展開,嫦娥飄然迎候,奉玉皇大帝旨意設宴為李白洗塵,特遣蜀八仙、老龍王、王母娘娘作陪。謫仙人李白果真進入“美夢成真醉月殿,詩魂酒魄在人間”的仙境。
二、獨辟蹊徑的川劇傳奇《李白夢》
李白是盛唐詩歌的代表,他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文化風氣。他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人,自幼熟讀諸子百家,練武習劍,崇尚道術,行近縱橫家,“太白”、“謫仙人”既是雅稱,也是自況。他熱愛大自然、喜歡游歷名山大川,神州大地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詩篇。他既有“一匡天下”的愛國熱情,也有消極出世的無奈情緒。他生活在由盛而衰的劇變時代,因此他的人生也充滿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交織。李白題材成為文學藝術作品的永恒選題,對戲曲中的李白劇目觀眾也是耳熟能詳。但是,藍光臨先生的《李白夢》既是大戲,又是填補空白之作——它令人信服地解開了詩人李白人生結局的謎團。
在李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冊封的永王李璘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李璘本是玄宗愛子,又是繼位后的肅宗李亨的幼弟。時逢安史之亂,他在漢中受父皇重托,東出夔門,坐鎮(zhèn)江陵,總領四道節(jié)度、采訪使。玄宗其實是讓他穩(wěn)定東南半壁,伺機收復中原淪陷區(qū)。引兵東巡本是父皇心愿,也是李璘的職分,卻被兄王左右疑忌,瞬間禍起蕭墻。李白參與永王李璘的勤王之師,隨軍東巡,目的是憑借六朝古都金陵的優(yōu)勢,震懾已在洛陽稱帝的安祿山集團。這個行動引起即位于靈武(今寧夏自治區(qū)靈武市)的肅宗朝廷不悅。劇本聚焦在最后決戰(zhàn)——
由吳郡采訪使、揚州都統(tǒng)李希言暗下毒手,通過收買內奸、里應外合,將永王東巡軍擊潰。李璘和兒子兵敗后被殺。李白也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還山林。行經丹陽,又被叛將馮季康驚擾,倉皇投奔宗叔、當涂縣令李陽冰不遇、窮愁潦倒、幻化仙境、終了一生。
劇中情節(jié)展示,在“詩酒長安”、笑傲王侯之后,李白已看透朝廷腐敗,失去了匡扶社稷的熱望,開始縱情山水,與道士山月為伴。在遭逢“安史之亂”后,社會動蕩不安,李白雖然遁跡廬山,與道士吳筠等閑聚,但心憂天下,希望盡快結束戰(zhàn)亂,讓萬民安居樂業(yè)。他經不住這位年輕氣盛、不諳世事的永王李璘遣使上山、再三征辟、優(yōu)禮有加,拳拳報國之心涌動,終于接受永王禮聘,隨軍東巡,不料竟遭無妄之災,流放蠻荒之地,給他的人生結局點染上悲劇色彩。
藍光臨先生對這段史實的理解,完全符合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原則:尊重基本史實,虛構人物活動和故事情節(jié),讓歷史與傳奇有機結合起來。筆者檢索了有關史籍,將有關永王李璘東巡的關鍵史實鉤沉如下——
永王李璘是玄宗第十六子,賢于諸王,為父皇喜愛。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起;十五載六月,東西兩京相繼陷落,玄宗及王子王孫、文武大臣倉惶入蜀。至漢中,下詔諸王分鎮(zhèn)事宜。有關永王李璘東巡史實,在《舊唐書》中記載不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八《唐紀》三十四肅宗至德元載有明確記載:
玄宗詔令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jié)度使,南取長安、洛陽,配備了文武輔佐。與此同時,玄宗詔令永王李璘充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jié)度都使,也配備了文武輔佐。當時,江淮租賦“山積于江陵”。此外,還詔令盛王李琦充廣陵大都督、豐王李珙充武威都督,但二王均未赴任。
可見,永王坐鎮(zhèn)江南名正言順。在中原淪陷的險惡形勢下,長江以南的半壁是財賦之區(qū),江陵郡是管控財富的樞紐,玄宗用李璘坐鎮(zhèn)江陵,總管四路,是寄予厚望的。永王坐鎮(zhèn)江陵期間,軍需糧秣均由江淮源源不斷地輸往“洋川、漢中”,為四方勤王之師云集西北、平定叛亂提供了基本條件,這是永王與朝廷同心同德的實證。倘若永王真有割據稱雄的野心,斷絕輸送西北的糧秣軍需應是擊中要害之舉。
《資治通鑒》也承認:永王東巡,沿江而下,“軍容甚盛,然猶未露割據之謀”。這段史實,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亦可佐證: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其二)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獵獵過潯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其三)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其五)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麾戎虜坐瓊筵。
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其十一)
作為永王李璘敬重的幕賓,李白的詩作反映出幾個基本事實:當時遭遇類似西晉末年的慘劇,中原士民蜂擁南逃,盼望永王像謝安那樣,掃蕩安史之亂,恢復中原、北疆;永王東巡大軍經武昌、潯陽沿江東下,軍容整齊,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深得三吳民心;當時玄宗幸蜀、肅宗遠走靈武,長安、洛陽淪陷,張巡苦守睢陽孤城,諸侯擁兵自重,不肯救援,中原百姓盼望永王大軍早日北伐,蕩平狼煙。
永王李璘部將季廣琛在劇中為叛將,但在《新唐書》記載事敗后他對諸將坦陳:“吾與公等從王(永王),豈欲反耶?上皇播遷,道路不通,而諸子無賢于王(永王)者,如總江淮銳兵,長驅雍洛,大功可成?!笨梢姰敃r許多士民都是抱著驅胡抗敵意愿投奔永王麾下的。
由此看來,永王李璘東巡無可厚非,師出有名。至于肅宗左右對此事的處理,的確是出于小集團的私利,質言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翦除王室宗藩平叛主力后,只好求助沙陀、藩鎮(zhèn)掃蕩“安史之亂”,其結果是王朝駕馭能力進一步削弱,加速李唐王朝的衰落。
藍先生的川劇傳奇《李白夢》既有符合情理的故事情節(jié),又有符合歷史事實的基本結構。這部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劇,演繹出李白最后的人生悲劇,內涵豐富,創(chuàng)意迭見,情節(jié)離奇,其創(chuàng)造性集中反映在傳奇故事與歷史悲劇的完美結合,是高水平的川劇力作。
三、《李白夢》川劇特色濃郁
筆者拜讀這部力作,越看越有興味,時時為作者充分發(fā)揮川劇優(yōu)勢,追求高水平川劇藝術的執(zhí)著所感動,也為劇情的跌宕起伏、唱腔的豐富多彩震撼與激動。作者極盡全力,將川劇的藝術特色表現(xiàn)出來。
在川劇傳統(tǒng)劇目中,劇情復雜的情節(jié)戲又稱連臺戲、全本戲,或者大幕戲,以演繹故事為主。對廣大觀眾而言,具有傳奇色彩或歷史悲劇背景的情節(jié)戲往往具有久盛不衰的魅力。在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戲中,能夠充分展示川劇獨特表演藝術與優(yōu)美唱腔的劇目,往往成為優(yōu)秀劇目中的上品,如著名劇作家李明璋創(chuàng)作的《和親記》《夫妻橋》。藍先生創(chuàng)作的川劇傳奇《李白夢》,也是極富川劇特色的優(yōu)秀劇目:
1.全劇聚焦撲朔迷離、大起大落的李白悲壯人生,六場大戲穿插著悲歡離合,洋溢喜怒哀樂,既有抒情意味濃郁的文場,也有威武雄壯的武場;既有月白風清的廬山閑趣,也有兩軍廝殺、虎帳談兵的疆場風云。這部戲無論是對一般觀眾,還是戲迷票友,都具有吸引力。
2.生、旦、凈、末、丑行當齊全,角色多樣化,充分展示出川劇的行當特色。劇中生角除主角“正生”外,還有須生、三須、武三須、青三、麻三、撮撮須,以及文武小生。旦角除正旦外,還有閨門旦、彩旦;凈角中,細化出粉凈、麻凈、紅板凈、貓兒凈。末角中,使用老末。丑角中,細化出娃娃丑、文丑、武丑、袍帶丑、老丑、小丑。這些角色,包括不常見的角色,將充分發(fā)揮各自行當?shù)谋硌莺统患妓嚒K{先生深知川劇丑角是觀眾的“開心果”,丑角詼諧幽默的表演藝術和說唱口技是川劇獨具的魅力之一,因此丑角戲也穿插劇情之中,起到亦莊亦諧、悲喜交加的良好效果。
3.抒情味道濃烈、曲目豐富的高腔戲,為川劇傳奇《李白夢》增加了感人的聲腔音樂魅力。川劇傳奇《李白夢》以高腔作為基調,六場戲都有極富抒情意味的曲牌唱腔。藍先生數(shù)十年來精心揣摩川劇表演藝術,在表演和唱腔藝術方面均有卓越造詣。藍先生長期接受川劇聲腔藝術熏陶、培育,廣收博采,繼承與創(chuàng)新水乳交融,在唱功上獨具一格,昆、高、胡、彈聲腔均悅耳動聽。他新編傳奇川劇《李白夢》特別重視唱腔分量,每場戲都設計了若干重頭唱段,盡量將高腔曲牌中動人肺腑的曲目傳承和發(fā)掘出來,讓這個戲更富有川劇魅力。
與此同時,川劇傳奇《李白夢》在起首或重要位置,還有自己的“新譜”曲目或采用昆頭子作鋪墊,給《李白夢》增添了壯懷激烈的宏大氣象。這是川劇傳統(tǒng)大戲常用的手法,用昆頭子或自度曲以裝飾劇中人物唱腔或烘托表演氣氛,使劇情進一步走向高潮。
4.浪漫主義的尾聲,為李白的浪漫人生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川劇傳奇《李白夢》第六場,作者采用了富有浪漫主義手法的結局,讓李白魂歸天堂、位列仙班,將李白之死幻化為回歸與永恒的意境,使悲情與失落轉換為欣慰與祝愿。傳說李白一生酷愛月華,最后在江船上追逐皓月失足落水身亡。藍先生的第六場戲,豐富、美化了這個傳說,是一個為大戲增加靚麗看點的美好創(chuàng)意,值得肯定。
本文作者: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都)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