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澍偉
老北京人喜歡吃卷食,尤其是春夏時節(jié)。醬肘子卷餅,至今仍是北京人熱愛的美食,而飯包已經(jīng)不常見了。
醬肘子卷餅
用醬肘子卷餅,再配上炒豆芽菜,炒粉絲兒菠菜,肉絲炒蒜黃兒和攤“雞子兒”(北京話,管雞蛋叫“雞子兒”)等四盤兒炒菜;或“炒黃花兒木耳”,“炒肉絲兒豆芽菜粉(絲)”——外加大蔥蘸甜面醬,是春季、特別是立春那天北京家庭多半要吃的一頓飯。這里的“餅”不是一般的家常餅,而是上下兩層的雙合薄餅。
醬肘子,可以說是北京醬肉鋪的特產(chǎn),當(dāng)年以西單天福號(俗稱“天福家”)最有名。這家老字號直到今天還有,各大超市也出售天福號醬肘子的真空包裝軟罐頭。醬肘子皮烏黑發(fā)亮,切片后肥肉瘦肉粉白相間,碼在盤兒里非常漂亮。據(jù)說,醬肘子烏黑發(fā)亮的外觀,是把肘子煮好后,放在大的白瓷盤子里,再澆上熬過的濃醬汁后形成的。
早年,北京的醬肉鋪還賣“合子菜”和“蘇盤兒”。所謂“合子菜”,是在紫紅色的描金合子里,分格裝上切好的醬肘子、熏肉、叉燒肉、香腸、松仁兒小肚。這種裝醬肉的合子以及“蘇盤兒”我從未見過,少說,已經(jīng)消失了六七十年。
吃醬肘子卷餅,除了醬肘子一定要好以外,烙好雙合薄餅也是個關(guān)鍵。烙薄餅的面要用熱水和,餳好后,放在案板上揉勻,揪成15~20克左右的面劑兒。先取一個面劑兒,揉圓按扁,涂上香油(一定要用香油),再把一個揉圓按扁的面劑兒覆蓋其上,用搟面杖搟薄,上鐺,烙至兩面微黃,就熟了。把烙好的薄餅一張張放在鋪好屜布的小籠屜里,蓋上籠屜帽兒,便可以上桌了。
我認(rèn)識的一位朋友,發(fā)明了用高壓鍋烙薄餅的方法,簡單快捷。方法是,把搟好的雙合薄餅放進微火燒熱的高壓鍋,蓋蓋兒,大約十幾秒鐘,薄餅就熟了,取出后香軟適口,不起硬皮。我只見過,而沒有親手試過。我想,說起來雖然簡單,但要想烙好,恐怕得來上幾次,積累點兒經(jīng)驗吧。
飯包
飯包,也叫白菜包,據(jù)我所知,這種吃法在東北地區(qū)就有。前幾年出國,坐的是大韓航空公司的飛機,點航空餐時,我要的就是韓式菜包飯。送上來的生菜葉、米飯以及韓式調(diào)料,十分豐富,吃起來味美可口。由此可知,飯包的吃法在朝鮮半島也很流行,而且是作為特色餐飲,進入了航空餐這一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線的。
北京的飯包大概來源于東北,吃法很簡單,取潔凈的白菜葉一大張,上抹黃醬、甜面醬或炸醬;愛吃的話,也可以放上點兒炒肉末,撒上蔥絲兒,盛一勺白米飯,用菜葉包嚴(yán),就可以捧在手里吃了。兒時吃過,清脆爽口,記憶猶新??赡苁且驗樯园撞巳~不太衛(wèi)生,近年來北京人也很少吃飯包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