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寫作活動的催化劑,一個沒有寫作熱情,對客觀事物毫無體驗的人,是寫不出什么好作品的”。由此看來,只有將情感滲透在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使寫作充滿生機,使文章鮮活靈動。如果能點燃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使學生帶著積極愉悅的情緒進入作文佳境,這將對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發(fā)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初中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那么怎樣讓學生帶著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作文呢?
一、淡化作文概念,讓學生心靈自由
作文教學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自由表達的權利,讓他們在作文中無拘無束地自由發(fā)展。剛進初中的學生,面對新的環(huán)境,有的同學很好奇,有的同學很苦惱,還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第一次作文,我沒有指令性地“為文而文”而是親切地與他們聊天,小學與初中有沒有什么區(qū)別,認識了哪些新同學和新老師,校園美不美,讀初中累不累等話題。學生們很樂意告訴我他們內心的話,很踴躍。待到高潮處,我話鋒一轉,要同學自己擬題書面告訴我,用這樣迂回的方式提出了寫作的要求,甚至連作文這個專有名詞也不出現(xiàn)在作文課上。于是《我的新同學》《我的新老師》《我的新學校》《我的苦惱》《我長大了》等一篇篇文章很快就寫出來了,他們沒想到作文會這么輕松,沒有負擔地完成了,而且增強了寫作文的信心。
二、以日記為“窗口”,構筑心理“綠色通道”
作文原本就是一項非常個性化的精神活動,是個性化的精神活動生成的產品就應該是個性化的。日記正是這樣一種個性化很強的有著極鮮明主觀色彩的練筆。它培養(yǎng)人的好習慣,活躍思維,提高寫作能力,還是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窗口”。幾年來,我提倡學生在寫完一篇日記后,根據(jù)表達的內容配上恰當?shù)牟鍒D,圖文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試想,在一篇篇精美文字的“天邊地頭”配上精美的圖畫,讓學生有一種情緒遷移和情感升華的體驗,一種源于心靈上的創(chuàng)作愉悅,會促使他們不斷地追求完善,又何愁作文沒有積極的情緒呢?
三、讓作文評語充滿人文陽光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庇眠@句話做指導思想給學生作文下評語是很有益的。面對學生的作文,就應該像面對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樣,不管表現(xiàn)怎樣,老師都要挖掘出閃光的東西。堅持正面引導,讓學生從綜合性、激勵性評價中獲得主動發(fā)展的動力。在稱謂上有親切感,內容上有激勵性,尤其是那些怕寫作,不愛寫作,并且作文能力低的同學會從老師陽光般的評語中獲得一份鼓勵、信任和期待。
學生作文心態(tài)的改變,實際上影響到主體角色的改變,時代要求我們實施“以人為本”的民主教學,那么就讓我們語文老師遵循科學規(guī)律,遵從學生的心理,利用作文教學這塊土壤,豐富學生美好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帶著積極愉悅的情緒,走進作文的佳境!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qū)蝦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