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華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體檢者中,抽樣選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分別以靜脈采血(靜脈組)、末梢采血(末梢組)的采血方式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分析其臨床價值。結果:靜脈組WBC、Hb、Hct、MCV、MCH低于末梢組,而RBC、MVHC、PLT卻高于末梢組,其中Hct和MCH兩組比較無差異性(P>0.05),其余6項兩組比較存在差異性(P<0.05)。結論:血樣采集方法的不同會直接影響血常規(guī)檢測的結果,但靜脈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為準確科學,值得推廣。
【關鍵詞】靜脈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規(guī)檢驗 臨床價值
在現代醫(yī)學中,血常規(guī)檢驗是病人全身體檢的重要檢查內容,包括WBC、RBC、Hb、Hct、MCV、MCH、MVHC、PLT,這8項指標可直觀反映病人的身體狀況及病癥跡象等。由于血常規(guī)檢驗需要事先進行采血操作,而采血方法的不同可直接影響其最終檢驗結果[1,2]。為了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臨床價值的差異性,本文就目前臨床上最為普遍的靜脈采血與末梢采血進行探討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的體檢者中,抽樣選取140例進行研究,并將其均分為兩組。其中靜脈組70例體檢者中:男43例,女27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48.1±9.2)歲。而末梢組70例體檢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齡32~67歲,平均年齡(49.1±9.7)歲。兩組體檢者的其它資料相比,如疾病史、身高體重、興趣愛好、居住環(huán)境及文化程度等,均沒有較大的區(qū)別,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體檢者均于早晨七八點,空腹下行血液采集,采血前保持被采人員的情緒穩(wěn)定。靜脈組采血部位以肘部靜脈為宜,手背靜脈、內踝靜脈為第二選擇[3]。末梢組采血部位以手指為宜,耳垂為次,需事先對采集部位清潔消毒后進行穿刺取血。兩組采血完成后,用抗凝管分裝血樣,并貼標簽標記,送檢,觀察比較兩組體檢者的血常規(guī)指標:WBC、RBC、Hb、Hct、MCV、MCH、MVHC、PLT。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數據用(±s)來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分析:靜脈組WBC、Hb、Hct、MCV、MCH低于末梢組,而RBC、MVHC、PLT卻高于末梢組,其中Hct和MCH兩組比較無差異性(P>0.05),其余6項兩組比較存在差異性(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血常規(guī)檢查是現代醫(yī)學臨床上最基礎的化驗檢查技術之一,并且已經成為了醫(yī)院檢查病人的一個慣例操作。主要是通過血液細胞分析儀器進行檢驗,電腦分析報告數據結果。目前,采用針刺的方法對機體的末梢血液(主要成分包括動脈、靜脈血、組織液)與靜脈血液(單純的靜脈血,不含動脈血、組織液等雜質)[4,5]進行采集是臨床上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時采血所使用的兩種常見方法。末梢采血如果操作不能達到利索無誤的話,就可能導致血樣本中混有組織液等雜質,會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并且由于人體血管的狹窄性,導致循環(huán)流動不暢通,末梢采集的血樣檢測結果的平均變異系數大于靜脈采集的血樣,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
綜上所述,血樣采集方法的不同會直接影響血常規(guī)檢測的結果,靜脈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為準確科學。但是由于靜脈采血是比較痛苦的,末梢血則比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嚴重情況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癥較為危急時,需要準確的血常規(guī)數據,則首選靜脈采血。
參考文獻:
[1]范英華.兩種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9(24):204-205.
[2]林湘蔚.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09(21):170-171.
[3]張彩華,王開蓉.不同采血法對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01):107-108.
[4]羅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臨床應用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09(09):84-85.
[5]李華,陽建伶.不同采血方法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J].健康之路,2013,12(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