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崔世光《鋼琴上的福斯特》演奏闡釋*

      2014-06-27 05:52:15肄,李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9期
      關鍵詞:福斯特作曲家小節(jié)

      毛 肄,李 錚

      (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浙江杭州 310000)

      崔世光《鋼琴上的福斯特》演奏闡釋*

      毛 肄,李 錚

      (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音樂系,浙江杭州 310000)

      以中國當代作曲家崔世光鋼琴曲《鋼琴上的福斯特》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作品演奏技巧,認為作品充分反映了崔世光一直追尋的“中西結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旨在為崔世光鋼琴作品研究者與演奏者提供參考。

      崔世光;《鋼琴上的福斯特》;演奏闡釋

      自1915年第一首中國鋼琴作品《和平進行曲》問世以來,中國鋼琴藝術發(fā)展已走過了近百年歷史。從最初的模仿、學習及借鑒西洋作曲技法,到不斷吸收中國傳統(tǒng)音樂精華與民族風格相融合,直至音樂風格多元化、創(chuàng)作技法日益成熟的今日,傳承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融合東、西方音樂語匯與創(chuàng)作技法,構建既富于“民族理念”又蘊含時代內(nèi)涵的中國鋼琴音樂文化,一直是百年來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永恒不變的主題。

      崔世光,這位集創(chuàng)作與演奏于一身的著名作曲家、鋼琴家,無疑是中國當代鋼琴藝術代表人物之一。其“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音樂創(chuàng)作理念,融合東、西方多元文化的大膽探索嘗試,以及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巧妙結合,一直為中國鋼琴界所推崇。其鋼琴作品所體現(xiàn)的高度藝術內(nèi)涵、民族元素與西方作曲技法的完美融合,以及對多元化音樂藝術理念的探索,無一不被看作是中國當代鋼琴藝術發(fā)展的精神所在。在其眾多鋼琴作品中,崔世光留美期間創(chuàng)作的《鋼琴上的福斯特——鋼琴獨奏樂四首》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構思、準確的情感捕捉與新穎的音樂語匯而獨樹一幟。1992年,在由紐約愛德溫·貝赫(Edwine Behre)鋼琴協(xié)會主辦的“埃德蒙國際鋼琴作品比賽”中,該作品成為所有六十余部參賽作品中唯一獲獎的作品。其后,又由作曲家本人親自在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首演,這也是中國音樂家第一次在卡內(nèi)基演奏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該作品采用西方傳統(tǒng)鋼琴體裁,音樂素材汲取自外國歌曲,作曲技法及鋼琴技巧運用無不“洋味”十足,但在旋律、和聲結構等細節(jié)構思中,又時時讓人們感受到強烈的中華民族氣息??梢哉f,《鋼琴上的福斯特》充分反映了崔世光一直追尋的“中西結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對此作品的鋼琴演奏進行詳細闡述,旨在為崔世光鋼琴作品研究者與演奏者提供些許參考。

      一、創(chuàng)作構思概述

      1984年9月,崔世光求學于美國錫拉丘茲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同時攻讀鋼琴與作曲碩士學位。如何更快地融入到異國他鄉(xiāng)的社會與民俗之中,如何更好地適應美國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音樂氛圍是崔世光始終思索的問題。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社會,快節(jié)奏發(fā)展的都市現(xiàn)象使得人與人的交往與相處變得越來越簡單而現(xiàn)實,人們越發(fā)地開始懷舊。如“美國民眾在建國早期開拓疆界,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歷史和文化,也塑造了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性格……19世紀中期斯蒂文·福斯特在他的歌曲里所描繪的美國民眾簡樸的生活場景和感情世界,在一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仍然在東北部地區(qū)廣泛存在于這種微妙、不易察覺而隨處可見的‘過去好時光’懷舊情結之中?!盵1]

      “我‘以樂會友’許多奇異經(jīng)歷、美國民眾的愛心和見義勇為的精神和社會責任心,都令人難以忘懷……我深深地體會到以音樂語言與人溝通,特別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如果你能夠把音樂作為與人交流的形式,就會發(fā)現(xiàn)在美國生活空間的深度與廣度都大大擴展了”。[2]可見,作曲者嘗試以聽眾的審美需求為前提,采用適當?shù)男问脚c方法,從而達到通過鋼琴音樂語言與聽眾溝通交流的目的。在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的支撐下,崔世光巧妙地以福斯特的歌曲《我的肯塔基故鄉(xiāng)》為素材,以新穎的音樂語言及準確地風格把握創(chuàng)作出了《鋼琴上的福斯特》這一引起美國民眾強烈共鳴與好評的鋼琴作品。在闡述該首作品的創(chuàng)作構思時,作曲家認為“我寫的這部鋼琴作品不是簡單的改編,是“借題發(fā)揮”,通過音樂來表現(xiàn)在大城市以外美國普通民眾的精神世界。愛心、溫存和質(zhì)樸仍然是社會風尚中的主流。以豐富的鋼琴語言對這一題材透徹的解釋與發(fā)揮,使這部作品得到美國音樂家們及普通聽眾的認同和接受?!盵1]然而,作為一位扎根于中國音樂土壤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曲者,崔世光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語言表達早已受到中國民族音樂傳統(tǒng)的影響與浸染。作品《鋼琴上的福斯特》的演奏技巧,集中反映出作曲家一直追尋的“中西結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

      二、演奏闡釋

      崔世光認為:“我想在鋼琴音樂中捕捉這一感受(過去好日子),以組曲的形式,從4個不同的角度,把其中第2首略帶一絲感傷的敘事曲和第4首活潑的墨面舞為音樂會演奏的側(cè)重點,用第1首人們熟悉的曲調(diào)來‘點題’和第3首充滿表情的慢樂章作為對比設計。我當時對美國的歷史與文化尚未有深入的認識,但是錫拉丘茲的聽眾從中聽到了我努力去了解的愿望,也欣賞這種別開生面的溝通方式?!币韵聰M對四首組曲的鋼琴演奏技巧加以詳析,探析其中蘊含的作曲理念。

      (一)第一首:“懷舊”(點題)

      作為“點題”的第一首樂曲,作曲家巧妙“借用”美國民眾耳熟能詳?shù)母枨K固氐摹段业墓枢l(xiāng)肯塔基》主題旋律來喚起聽眾們的共鳴與聯(lián)想,懷舊情緒不禁而生。全曲抒情委婉,調(diào)性模糊,令人遐想。

      作品以左手安靜的平行小三度伴奏織體開始,節(jié)奏平穩(wěn)進乎單調(diào),這也是貫穿整首作品的主要樂思。略帶憂郁與傷感的色彩之中,具有鮮明橫向二度特征的主題旋律在右手聲部娓娓道來,不禁讓人思緒萬千,懷舊情結油然而來(例1)。

      主旋律的觸鍵應慢且深,采用類似于連奏(Legato)的手法演奏出深沉而連貫的音色,舒緩而歌唱。左手則盡量手指貼鍵,控制力度,按照作曲家給出的富于表情的(espress)演奏提示,可根據(jù)旋律音的上下走向作適度的強弱起伏。此后主旋律重復,在原有的兩聲部基礎上加入左手低音聲部,既加厚了音響層次,又為接下來的主旋律移入中聲部作了鋪墊。因此這一句的演奏力度需略有增強,并必須重視低音聲部的清晰表達。

      作品19到22小節(jié)是原曲的第二個旋律材料,此時主旋律移入左手中聲部,與低音聲部構成六度關系,這也是樂曲B段的主要特征之一。呈反向級進的外聲部增強了音響的動力性,似人們在懷舊與傷感中捕捉到了一絲希望。中聲部的旋律音須盡量貼鍵演奏,在柔和光滑的音色中進行適度的力度起伏。之后樂曲不完全再現(xiàn)主題旋律,樂思重回哀怨與感嘆。

      樂曲B段(例2)情緒忽然變得活躍起來,右手以重復與模進的手法構成的五聲性旋律片段與左手始終堅持著的平行三、六度伴奏織體發(fā)生碰撞,再加以不斷起伏的力度變化產(chǎn)生了一種模糊而又奇幻的色彩,仿佛在剎那間“昔日重現(xiàn)”……也許在這里正是作曲家所一向堅持的“中西合璧”創(chuàng)作理念的最佳體現(xiàn)。

      這一句的演奏重點是利用左右踏板的不同的變換,短時間的迅速作出音色的較強烈反差處理,從而制造出朦朧、迷幻的音響效果。

      而后,在平行小三度伴奏織體不斷的“提醒”之下,樂曲重回“懷舊情結”。經(jīng)過不完全再現(xiàn)的A’段(39 -50小節(jié))后,在逐漸減弱的三度織體之中,全曲結束在b A大調(diào)主音上。傷感漸漸撫平,懷念仍然依舊。

      (二)第二首:“感傷”(敘事曲)

      作為整首作品的重點樂曲之一,作曲家在這里以一首略帶一絲傷感的敘事曲繼續(xù)著上一首樂曲的懷舊情緒,作品后半部分中多次變化的速度標記使得作品憑添幾分淡淡的中國戲曲韻味。行板-慢板-行板-中快板的速度變換洽似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的“散、慢、中、快、散”結構布局,其中散板樂句又好似在模仿某種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演奏,不僅極大地增強了樂曲的可聽性與渲染力,“中西結合”的音樂思維及特殊效果更由此彰顯。

      作品以較活躍如歌的快板(Allegro molto vivace cantabile)開始,橫向進行的主題旋律及先上后下的走向特征與第一首樂曲近似,而前三個骨干音e——#f——g的二度行進與整體顯現(xiàn)出的較強二度、三度性顯然來源于第一首樂曲的旋律特性。演奏時速度不宜過快,以稍快的快板最為適合。右手以連奏方式展開如歌的主旋律,左手則演奏出機智、果斷的斷音音色加以襯托,并準確表達休止符時值(例3)。

      在這之后,當主旋律以變奏加以模進的手法再次展開時,半音階的演奏應表現(xiàn)出光滑、輕盈的音色效果,左手以點狀的斷奏效果牢牢支撐住節(jié)奏,使得整體音響逐漸活躍,為主旋律的較強力度表達做好準備。51小節(jié)起,主旋律從原來的單音形式驟然變?yōu)閺娏Φ陌硕群拖?這一句的演奏應配合一小節(jié)一次的右踏板以保持干凈、輝煌的色彩,進而迎來樂曲的第一次高潮。

      樂段尾聲旋律漸漸平靜,重復此前的變奏與模進。經(jīng)過連續(xù)的上行半音階后,樂曲從第84小節(jié)進入了樂段的第二部分——華彩樂段(84-121小節(jié))。在這一部分中,作曲家頻繁運用模進手法,通過不斷的變換音區(qū),加大變奏力度,以此制造出夢幻游離、色彩絢麗的效果。在類似“無窮動”的鋼琴織體下,演奏者必須不惜體力,快速而靈活地輪換右手手指,演奏出平滑而富于激情的上下行音階,左手則一如既往地演奏出果斷而平穩(wěn)的節(jié)奏性和弦。

      作品第二樂段(122-166小節(jié))一改此前暴風驟雨般的樂風,節(jié)奏與速度驟然自由緩慢,作曲家多次變換速度與表情記號,以“形散而神不散”的布局結構給人無比的遐想空間。

      122-140小節(jié)為行板,自由的宣敘調(diào)風格(Andante recitative liberamente),先上后下的橫向主旋律首先從左手低音區(qū)開始,此處的觸鍵須緩慢柔和,力度自然集中于指尖,近似于rubato的速度處理是演奏出柔美深沉并富于幻想色彩旋律的關鍵之處。141-142小節(jié)的慢板(Lento)中,作曲家以“中國散板”的手法在高音區(qū)反復制造白鍵與黑鍵的碰撞,從而產(chǎn)生類似與“印象派”風格朦朧光閃的音色效果,又似在模仿某種中國樂器的演奏效果。這里的左右手銜接必須快速連貫,一氣呵成,近似與刮奏效果(例4)。

      143小節(jié)樂曲速度重回行板,主旋律片段低八度在中聲部再次響起,逐級下行的左手半音階帶來了淡淡的感傷與哀怨。經(jīng)過2小節(jié)富于表情的中板(Moderato con molto espressione)樂句后,全曲以旋律的主要動機在活躍的快板(Allegro vivace)速度中結束,首尾遙相呼應。

      (三)第三首:“回憶”(豐富的表情)

      作品以五聲性的主旋律輔以極具藍調(diào)韻味的和聲色彩展開,高低聲部之間不斷發(fā)生著的“中西碰撞”使得這一首樂曲呈現(xiàn)出一種奇妙而富于遐想的音樂色彩。緩慢、宣敘的曲風,充滿表情的敘述,即與第一首樂曲對應,更具有一首間奏小曲的神韻。

      引子(例5)出現(xiàn)即頗具新意,右手連續(xù)下行的五聲音階輔以左手三度下行的Ⅰ7分解和弦散呈現(xiàn)出奇特的色彩效果,猶如一陣清風撲面而來。隨后右手回歸分解七和弦,預示著全曲獨特的“藍調(diào)”風格。此時右手旋律應盡量連貫圓滑,與左手跳躍、彈性的斷音音色形成對比,并同時快速的做強弱變化處理。

      隨后,主題(例6)以緩慢的速度在高聲部輕輕奏出,二度行進的主旋律令人似曾相識,與第一首樂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以附點節(jié)奏為主的節(jié)奏型又似給平和懷舊的主題氣氛添加了一絲驛動與活躍。左手始終以滑音形式出現(xiàn)的七和弦時刻提醒著聽眾:這是一段“美國往事”的記憶......右手的休止符需演奏得突然、詼諧,盡顯戛然而止之風。左手滑音演奏時手腕應放松,盡量使力度通過手腕傳至大拇指高音,演奏出清晰、沉穩(wěn)的音色。

      經(jīng)過數(shù)次的主題旋律重復,樂曲以引子的再次出現(xiàn)作為結束樂句,從而首尾呼應,最后全曲在緩慢微弱的音響中結束。

      迅速的速度轉(zhuǎn)變及力度變化是這首樂曲的一個顯著特征。作曲家常常在樂句連接中運用節(jié)拍變化與延長記號來改變樂曲速度,仿佛充滿憂郁的回憶時斷時續(xù),欲思又止……這些地方的具體處理應盡量保持音符余音的相連,使樂思的連續(xù)得以保持。而在主題樂句的每一處結束小節(jié)與全曲的最后一小節(jié),作曲家又以瞬間的力度起伏輔以延長記號及節(jié)拍變化來表現(xiàn)心潮涌動及久久難以平靜的樂思。

      (四)第四首:“狂歡”(活潑的墨面舞)

      墨面表演歌曲(Minstrel Show),是19世紀早期“美國北部和中西部第一次出現(xiàn)了顯露出美國本土特點的歌曲,即由白人化裝成黑人的游吟表演歌曲……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成為代表美國文化生活的典型藝術形式?!盵3](P24-25)在這首作品,即全曲的終曲之中,作曲家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一美國民眾熟知的音樂風格,主題旋律充分體現(xiàn)二度走向與五聲性特征,和聲語言上大量使用極具中國民族色彩的四度、五度疊置和弦與傳統(tǒng)三度和弦混置,以此形成具有鮮明對比與律動色彩的和聲形態(tài)。在鋼琴織體上又恰到好處地采用了托卡塔式技巧,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鋼琴特有的表現(xiàn)力,從而將整首作品推向最后的高潮。

      引子(例7)即采用托卡塔式的鋼琴技巧,左右手交替快速地在主、屬音上連續(xù)重復“敲擊”,一場活力四射的美國式“狂歡之舞”由此拉開大幕……準確的節(jié)奏把握以及速度控制是全曲開始處所必須注意的演奏重點。演奏者應當保持手腕的適當放松,指尖快速而集中的觸鍵與雙手均勻的落指,從而演奏出極富顆粒性及律動的音樂效果。

      呈二度橫向發(fā)展的主題旋律(例8)以突出縱向四、五度和聲效果的和弦結構行進,伴以弱拍的重音強調(diào),以此刻畫出律動、詼諧的音樂形象,作品一開始即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演奏時雙手的觸鍵應快速而具有彈性,在保持清晰、果斷的音色同時須注意重音與休止符的準確表達。

      經(jīng)過三次主題重復之后,主旋律上升四度,四、五度旋律特征加重,并以極強的力度左右手同時演奏,凸顯音響張力,將音樂推至第一段落最后的高潮結束。四、五度疊置和弦與八度和弦產(chǎn)生的激烈碰撞,極大地增強了和聲色彩的緊張度,令人震撼。在演奏較強力度時演奏者應該依靠身體的前傾將力度順利的集中到指尖,手掌保持適度的緊張,連續(xù)有力的觸鍵輔以合理的右踏板,從而表達出輝煌燦爛的音響效果。

      樂曲中段(例9)一改托卡塔式的激烈風格,具有鮮明五聲特征的主題旋律以四小節(jié)為一句規(guī)整地在右手聲部機智奏出;左手則以持續(xù)斷奏的平行和弦為固定音型保持律動,好似黑人舞者富于節(jié)奏的詼諧舞步。主題旋律與節(jié)奏型的固定音型之間的縱橫對比以及高、低音之間產(chǎn)生的不和諧二度碰撞增強了作品的整體律動性。在這里右手主題的演奏應充分保持連貫,指尖須貼住鍵盤,避免快速觸鍵,后四小節(jié)可加入適度的漸強從而保持旋律的律動;左手則以彈性、輕巧的觸鍵突出其節(jié)奏性,從而表現(xiàn)出左右手縱與橫的鮮明對比與無處不在的二度音碰撞。

      樂曲的華彩樂段中,以雙手輪流快速觸鍵為主要技術特征的鋼琴織體處處對演奏者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演奏者必須不遺余力的“挑戰(zhàn)”音階、琶音、半音等各項技巧,以更快的演奏速度,瞬間的力度變化以及準確無誤的觸鍵來將樂曲的“打擊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豐富多彩的鋼琴織體令人目眩;鋼琴技巧與音樂語匯完美地結合為一體,“狂歡”達到了最后的高潮……

      三、結 語

      作為一首篇幅短小的鋼琴獨奏樂曲,《鋼琴上的福斯特》體現(xiàn)的音樂內(nèi)涵與內(nèi)容,充分反映了崔世光一直追尋的“中西結合”的創(chuàng)作理念。作品采用西方傳統(tǒng)鋼琴體裁,音樂素材汲取自外國歌曲,作曲技法及鋼琴技巧運用無不“洋味”十足,但在五聲性旋律的合理運用,四、五度和聲結構的巧妙構思等細節(jié)之處時時讓人們清晰地感受到強烈的中華民族氣息。正如作曲家本人所說“讓音樂在一定的、民族音樂特征的基礎上反映出特定的時代精神和面向廣大群眾的嘗試?!盵4](P319)同時,作為集創(chuàng)作與演奏于一身的作曲家、鋼琴家,崔世光在《鋼琴上的福斯特》的創(chuàng)作中又把純熟的鋼琴技巧,及自身對鋼琴音樂語言獨到的理解運用發(fā)揮到了極致。作品中“技巧與樂思的巧妙平衡處理,就成為他的鋼琴音樂的一個突出特點?!盵5]如何在民族與世界、個性與大眾、傳統(tǒng)與時代中尋求最為合理的平衡,如何在民族音樂傳統(tǒng)中尋找突破,吸取養(yǎng)分并與世界音樂文化相融共存,《鋼琴上的福斯特》與崔世光不懈的音樂創(chuàng)作為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提供了最佳借鑒。

      [1]卞萌.向盛世奉獻音樂之光——為《崔世光鋼琴作品選集》的出版與作曲家訪談錄[J].鋼琴藝術,2000(2):5-6.

      [2]姜大鵬.與崔世光談話[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7983701000cq1.html.2007-10-21.

      [3]蔡良玉.美國專業(yè)音樂發(fā)展簡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4]崔世光.漫談鋼琴音樂中的民族色彩與時代精神[A]//童道錦,孫明珠.鋼琴藝術研究(中)[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5]宋震.崔世光鋼琴作品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敦煌藝術學院,2004.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Forster Piano

      MAO Yi,LI Zheng
      (Zhejiang Art Vocational College,Hangzhou 310000,China)

      Based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poser Cui Shiguang’s Piano on Forster a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article concretely analyses the performing technique of the music work,and holds that the work reflects Cui Shiguang’s constant creation concept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and performers of Cui Shiguang’s piano works.

      Cui Shiguang;Forster piano;performance analysis

      J624.1

      A

      1009-1734(2014)09-0082-06

      [責任編輯鐵曉娜]

      2014-05-06

      2014年度浙江省高校教科規(guī)課題《當代(1976-)中國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與教學研究》(2014SCG070)成果之一。

      毛肄,碩士,副教授,從事鋼琴演奏及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福斯特作曲家小節(jié)
      吉祥物
      吉祥物
      小小作曲家
      科學大眾(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快把我哥帶走
      青年作曲家危陽簡介
      著名作曲家楊天解
      德沃夏克
      ——《幽默曲》賞析
      黃河之聲(2019年15期)2019-12-17 09:32:52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樂分析
      北方音樂(2018年23期)2018-01-24 05:36:21
      承德清音會16首樂曲段落分析
      藝術評鑒(2015年19期)2015-05-30 00:18:01
      作曲家
      皮山县| 阿拉善右旗| 新民市| 卢湾区| 望都县| 五华县| 天镇县| 蛟河市| 扶绥县| 盐山县| 齐河县| 黑河市| 临高县| 株洲县| 牙克石市| 兴隆县| 调兵山市| 新和县| 金平| 灵寿县| 昭通市| 东乌| 威远县| 安岳县| 乐业县| 北碚区| 濉溪县| 长白| 庆城县| 隆回县| 灵丘县| 阳西县| 瑞丽市| 周宁县| 无为县| 时尚| 遂宁市| 安龙县| 深水埗区| 南丹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