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亞·阿力木
摘要: 目的:觀察婦科臨床應用B超的診斷價值。方法: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疑似婦科疾病患者112例,對其進行B超檢查與病理組織學檢查,將B超檢查結果做研究組,將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做對照組,觀察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觀察不同年齡段婦女的婦科疾病發(fā)病情況。結果:以對照組結果為參照,B超正確診斷92例,準確率為95.83%;在研究組診斷結果中,40-49歲婦女的婦科疾病發(fā)病率最高,為36.96%。結論:B超診斷婦科疾病的準確率極高,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婦科臨床;B超;診斷
【中圖分類號】R4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123-01 B超檢查是一門新興學科,具有快速、無創(chuàng)等特點,在現代的婦科臨床診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夠為疾病的及時診斷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1]。婦女定期進行B超檢查,能夠及早發(fā)現并診斷其患有的婦科疾病,避免治療延誤。本研究對婦科臨床應用B超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婦科疾病患者共112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1.26±2.37)歲。對112例患者進行B超檢查與病理組織學檢查,將B超檢查結果做研究組,將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做對照組。病理檢查結果:經診斷未患婦科疾病20例(17.85%),確診患婦科疾病92例(82.14%),其中卵巢腫瘤26例(28.26%),子宮肌瘤12例(13.04%),宮頸納囊3例(3.26%),附件區(qū)包塊14例(15.22%),宮內節(jié)育環(huán)異常21例(22.83%),盆腔炎8例(8.70%),子宮腺肌癥3例(3.26%),其他5例(5.43%)。
1.2 方法: 研究組檢查:B超檢查使用的儀器為SSA-240實時超聲顯像儀(生產企業(yè):日本東芝公司),探頭頻率為3.75MHZ。受檢婦女在檢查前2h飲水并保留膀胱尿液,取平臥位,探頭經腹部進行多切面的掃查,觀察子宮及其附件情況,觀察宮內是否帶環(huán),記錄陽性病例的病變位置、數量、邊界、大小等。
對照組檢查:受檢婦女在陰道鏡下取活體組織,或在碘試驗后選取材部位組織,制成涂片并染色,送病理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檢查的結果,對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根據B超檢查結果觀察不同年齡段婦女的婦科疾病患病率[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 18.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標準差(x±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完成檢驗,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對比: B超檢查共確診96例,與對照組相比,出現診斷誤差4例(2例盆腔炎,2例宮頸納囊),正確診斷92例,診斷符合率95.83%,兩種檢查的診斷結果基本吻合(P>0.05),詳情見表1。
表1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對比
病種研究組對照組符合率(%)卵巢囊腫2626100.00子宮肌瘤1212100.00宮頸納囊5360.00附件區(qū)包塊1414100.00宮內節(jié)育環(huán)異常2121100.00盆腔炎10880.00子宮腺肌癥33100.00其他55100.00未患病162080.002.2 不同年齡段患病婦女的患病率對比: 發(fā)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為40-49歲(36.96%),其次為20-29歲(22.83%),發(fā)病率最低的年齡段為60-70歲(9.78%),詳情見表2。
表2不同年齡段婦女的患病率對比(n=92)
年齡段(歲)患病例數患病率(%)20-292122.8330-391617.3940-493236.9650-59915.2260-70149.783 討論
B型超聲波檢查是新興的超聲波診斷學科,由于人體中不同的組織具有不同的聲學特性,因此當超聲在組織內傳播時,會產生不同的折射、反射、繞射、散射信號,通過記錄、分析特性各異的反射規(guī)律,對病變的位置、大小、性質及功能障礙等進行診斷[3]。本研究選取112例疑似婦科疾病患者,對其進行B超檢查,B超對軟組織的分辨能力較強,具有快捷、無創(chuàng)、準確等特點,將B超檢查結果與病理組織檢查結果比較,以分析B超檢查在臨床中的診斷價值。
觀察所有112例疑似婦科疾病患者行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結果對比,可得B超診斷出96例婦科疾病患者,其中宮頸納囊患者5例(對照組3例),盆腔炎患者10例(對照組8例),由此正確診斷92例,診斷符合率95.83%。在研究組診斷的10例盆腔炎患者中,2例為胰腺炎;5例宮頸納囊患者中,3例為宮內孕致滯流產。發(fā)生上述診斷誤差的原因包括:婦科疾病的變化速度快,病情具一定復雜性,部分婦科疾病存在相似特征,在B超檢查時易發(fā)生混淆,例如宮內孕致流產與宮頸納囊;經腹部B超檢查要求受檢者膀胱留尿,若憋尿不足也可能造成誤診。對比確診的92例婦女中不同年齡段患病率,可得40-49歲婦女患婦女疾病的比例最大,為36.96%,原因為該年齡段婦女月經情況異常,有過人流史,提升了婦科疾病的患病率;其次為20-59歲婦女,患病率為22.83%,該年齡段婦女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過多,性生活較頻繁,且部分患者由于避孕不當導致反復人流,宮頸損傷較大。B超檢查對婦科疾病早期診斷具重要的應用價值,操作人員應不斷熟練操作技術,積累、總結操作經驗,進一步提升B超檢查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B超診斷婦科疾病的準確率極高,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依據,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許萍.B超在婦女婦科疾病普查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1,24(08):5380-5381.
[2] 張敏.淺析B 超在婦科臨床上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3,10(09):103-104.
[3] 高彥峰.B超在婦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甘肅科技,2011,27(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