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經(jīng)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最重要依據(jù)。在現(xiàn)今中國,包括國觀,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羨慕西方國家,它們科技水平為什么那么高,生活條件為什么那么好,城市為什么那么美麗,國力為什么這么強盛。在這里我告訴你,一切接源自教育水平。
【關鍵詞】教育;重要性;個人看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一個國家有沒有發(fā)展?jié)摿吹氖墙逃?,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無論什么時代?什么社會?什么制度?這個國家向那方面發(fā)展?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不可不要的。
我們現(xiàn)在很多老師不懂孔老夫子的思想。認為那是以前的事了,現(xiàn)在用不上了,什么都要:要求改革、要求創(chuàng)新、要求盲目的向西歐國家學習。他們不明白變的是形式不是原則。原則是永遠不會變的?,F(xiàn)在由于我們的教育工用者不懂的變的法則而亂變。盲目學習別人的文化不管是好還是壞。我們要去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要回故中國的歷史。要多了解中國的文化,特別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個國家的發(fā)展。我們每個教育者都應該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意義。
中國自古就對學識淵博之人稱贊不已,不論三教九流亦或九五之尊都對文化有一種敬仰。下至教書先生,上至孟子孔丘。無一不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濃色彩。影響著一代代的炎黃子孫。源自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教育在其中擔當甚重。
中國人對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自己的璀璨儒家文化加上舶來的外域高深知識,讓中國人一步步的實現(xiàn)強國富國之夢。我們小時候?qū)W過的典故《囊螢映雪》《鑿壁借光》《孟母三遷》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故事都在講述著古人為了接受教育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教育,本身也就代表著付出和努力。老師的付出和孩子的努力缺一不可。當代教育,更注重老師、孩子、家長三者之間的溝通。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三者有較好的溝通交流,從問題的根源解決,那么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可以以矛破盾,對癥下藥。一定可以讓孩子的教育問題變得簡單而實用。正所謂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根。一個好的教育可以影響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
中國目前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在中國教育者身上看到孔夫子的思想。對論語的精髓不了解,不懂得中華民族的文化。也許他們會說那是幾千年的人了,那是幾千年的思想,幾千年的文化,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時了?,F(xiàn)在是什么時代?是21世紀。是改革開放的時代,那是老一套?,F(xiàn)在要求創(chuàng)新,要求求新求變。我們知道無論形式怎樣發(fā)展,怎樣變化,可原則是永遠不會變的。不能把技術和文化分開。以為技術好就什么都好,我們是學技術不是學文化。我們?yōu)槭裁床幌胍幌肽膫€國家的文化比中國悠久。中國有那么好的文化為什么不學非要學別人的。把中國現(xiàn)在搞的亂七八糟。把人搞的人不像人。我們?yōu)槭裁丛诒狈讲荒芊N稻谷非要把稻谷拿到北方去種。我們?yōu)槭裁幢狈饺瞬怀源竺追且源竺住,F(xiàn)在的老師為什么不能多問幾個為什么?
現(xiàn)在的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全面發(fā)展德智體美勞。已然不是我們經(jīng)歷的那個古板的應試教育方式?,F(xiàn)在,考試成績只能作為一個檢測,卻不能作為孩子學習的標準,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不能要求考試一定要分?shù)高,而是做人做事的思想品德一定要好。有不恥下問的心,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態(tài)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望子成龍,我之前也給孩子報了書畫班,舞蹈班等等,后來發(fā)現(xiàn)孩子不喜歡這些東西,有很嚴重的抗拒心理,而且讓孩子沒有休息課余時間,后來我尊重他的意見,讓他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來進行輔導,無論是否關于學習考試成績。只要孩子喜歡,有興趣,這就值得我將其培養(yǎng)。孩子學習出現(xiàn)問題,先從自身找問題,解決好自己再幫孩子梳理正確的學習觀念和人生觀,成效顯而易見,我和孩子現(xiàn)在可以很好的溝通。這是我自己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錯誤后做的一個改變。
教育不是學校的專利,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所謂的全民教育,并不是對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復制(比如說讓離開校門的人回校進行再深造),而是要讓每一個社會公民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能享受到接受自由寬松教育的權利(當然前提是出于自愿,對那些無意學習的人毫無意義)。
以上對教育意義的論述只是自己這個與教育無關的人隨意感想,寫作這樣的一篇文章不帶有任何的功利目的,只是覺得心中有太多被壓抑的話要說出來。雖然在這個時代民間對教育問題的討論也不少,但真正決定教育體制方向的力量還是官方的要權威。或許我們這些人的討論對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不能有絲毫的影響,但這絲毫不影響每個有責任的社會公民對教育事業(yè)的關注!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家評傳》沈灌群,王禮銳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當代教育學》袁振國.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華東師大、浙江大學教育系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給教師的建議》(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
夏亞賓(1991~),男,內(nèi)蒙古多倫縣人,工作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職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