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令
兒子在新疆烏魯木齊工作已有20多年。今年初,他被調(diào)到“火州”加“風(fēng)庫”的吐魯番。一到那里,兒子便說他那里離傳說中孫悟空師徒西天取經(jīng)時經(jīng)過的火焰山不遠(yuǎn),邀我和他媽媽去欣賞火焰山。
“五一”期間,我和老伴兒精神抖擻地登上去大西北的航班。到達(dá)吐魯番的第二天,我們便迫不急待地讓兒子和媳婦帶我們一睹火焰山的風(fēng)采。
火焰山位于吐魯番盆地北緣,山脈呈東西走向。《西游記》中記載,盛夏之時,火焰山紅日當(dāng)空,地氣蒸騰,焰云燎繞,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然而,現(xiàn)實中的火焰山,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番景象。山勢并不高,一般海拔都在500米以下,最高峰也才海拔831米。而且,它綿延不過百里,紅里透青。從車窗望去,山巒上看不到一棵樹,見不到一棵草。
老伴遠(yuǎn)望著那光禿禿的無聲無息的火焰山,不禁有些失望:“怎么不見它噴火呢?”兒子“撲噗”一聲笑出聲來:“你說的是電視劇《西游記》中的畫面吧?那是根據(jù)小說拍的,文學(xué)作品用的是藝術(shù)想象,哪能當(dāng)真?”
過了一會兒,兒子指著遠(yuǎn)處的火焰山解釋:“火焰山的巖層顏色是赭紅色。夏天,熾熱的陽光照射在上面,不就紅光閃耀,云煙繚繞了嗎?夏天最熱的時候,這里地溫高達(dá)70℃,到處蒸騰火熱,不就像電視里火焰山的感覺么?”兒子的話,使我聯(lián)想起明朝詩人陳誠描寫《火焰山》的詩句來:“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看來,古人沒有妄言?。?/p>
到了觀察火焰山構(gòu)造的最佳位置勝金口,我們下了車。如今的火焰山雖與《西游記》中描述的大相徑庭,但電視中唐僧師徒留下的“足跡”卻能找到。比如,勝金口有一根柱子,是唐僧栓馬的樁;在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峰頂著一塊活像長嘴豬頭的巨石,人稱八戒石;勝金口北崖壁上有一洞,據(jù)說是牛魔王洞,洞口邊上都被游人用手摸得锃亮……
登上火焰山,我們才漸漸看清了其真實的“面目”:火焰山其實是一條綿延在吐魯番盆地中部的低山,或許是經(jīng)過億萬年雨水沖刷的緣故,山坡上形成了條條深淺不等的溝壑。極遠(yuǎn)處山腳下的一些溝谷內(nèi)有清泉流淌,溝谷兩岸的茵綠依稀可見。兒子的手指向遠(yuǎn)方:“溝通亞歐大陸的古代‘絲綢之路就在火焰山前通過。
眺望著視線盡頭的河川,俯視著縱橫連綿的山脈溝壑,想象著昔日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再回想著火焰山下《西游記》人物的群塑,我忽然覺得火焰山覆蓋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它的奇姿異彩吸引著像我們這樣的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激發(fā)著我們探秘的渴望和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