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
話說:“青島的文化之根在即墨,即墨文明的源頭在金口。”位于黃海之濱、丁字灣畔的金口鎮(zhèn)是古萊夷地,有古老燦爛的文化史。經(jīng)考古發(fā)掘證明,早在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早期原始居民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勞作。明朝開始,金口古港的興起使得那里呈現(xiàn)“商賈云集、商船林立”的繁榮景象,村落規(guī)模日益壯大,人丁日益興旺,媽祖文化也從南方流傳過來,形成了如今以大汶口文化遺址、金口古港、古村落為依托的古鎮(zhèn)文化風情,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堅守著即墨城的靈魂。
金口古港:清代山東第一大海港
“浪打白沫,沙鷗飛走,喧囂碼頭,船來船往,南北商客在此停留,沿路聽得港口苦力勞作聲,商販叫賣聲,有時也聽得一曲柳腔,港灣泛舟仙搖槳櫓,看風平浪靜時,三百六十五戶漁家燈火依舊?!边@是《即墨縣志》上對舊時即墨金口港的一段非常形象地描述。即墨市博物館館長張文波說,關于金口的由來,和古港口形成前的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在明代以前,這里一片荒涼,曾有南方金姓夫婦逃難至此地,結草為廬,捕魚為生,逐漸被稱為金家??诤徒鸺铱?,后來又稱為金口,后來的金口港由此得名。
金口港位于即墨東北的丁字灣畔,曾經(jīng)是名揚一時的北方著名港口。今天的金口離海岸線已經(jīng)有十多里之遠,但明朝和清代時的金口正好處在一個小半島的頂端位置,它背靠一個十分寬闊的海灣,正是一個天然的避風良港。再加上丁字灣比較優(yōu)越的港灣條件和金口緊連內陸的廣大腹地的獨特優(yōu)勢,當時的金口港自然具有發(fā)展成為一個大港所必須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經(jīng)考證,金口港開港時間最早應在明萬歷七年(1579年)之后。明萬歷《即墨志》中載:“本縣僻居一隅,與海為鄰。即非車轂輻輳之地,絕無商賈往來之蹤?!笨梢娒魅f歷七年時即墨沿海一帶尚無商賈問津。明天啟年間金口開埠后,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至清乾隆年間,金口港出現(xiàn)了通四海、達三江的繁榮景象:蟻舟盈港,商舶輻輳,南客北旅,往來不暇,行商坐賈,肩踵接摩,每天進出港的船只上百只,成為占地4平方公里、人口2萬多的山東著名的通商口岸。
由于金口地處青島即墨的東北端,東臨海陽,北接萊陽,南臨青島,具備“雞鳴三縣”的地理優(yōu)勢,輻射的市場十分廣闊,加上鄰近的萊陽、海陽等地的一些港口已經(jīng)嚴重地淤積與衰落,從金口開埠的初期開始,大批來自南方的商船就頻繁地來往于此,使得金口港迅速地呈現(xiàn)興旺的景象。
到清代的乾隆時期,金口更發(fā)展成為膠東城區(qū)乃至整個山東的第一大海港,呈現(xiàn)出一派“商賈云集、商船林立”的繁榮景象,當時的金口港內可以停泊一百五十噸的沙船三十余艘,往返上海、大連、天津等港。清政府也設立了稅關加以管理。
直至清朝的光緒末年,金口的吞吐量仍然是膠東半島沿海港口之最。到了近代,隨著港口的淤積以及青島、煙臺兩大港口的先后崛起,金口港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繁華,但仍不失為一個比較重要的港口,1945年前后被徹底廢棄,重新成為了小村落。
天后宮,古老而虔誠的信仰
一磚一瓦全是手工打造,一梁一柱凝聚歷史底蘊,古老的金口天后宮位于即墨區(qū)東北端黃海丁字灣畔的金口鎮(zhèn)金口村,始建于1768年,寄托著漁民們古老而虔誠的信仰。
金口于明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開埠后,人們?yōu)槌龊5臐O民安全以及個人的生財之道,往往求助于神靈保佑。清順治三年(1646年)在金口港海岸建造了一座佛爺?shù)睿云诒S雍胶0踩吧馀d隆。從現(xiàn)存的佛爺?shù)钜?guī)???,只不過是三間比較簡陋的瓦房而已,可見當時金口港還比較貧窮。
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至清乾?。?736年-1795年)年間,金口港已臻初盛,隨著經(jīng)濟領域的開放和發(fā)展,南、北文化得到廣泛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南北巨商大賈和善男信女們捐資建造了金口天后宮及金口馬神廟、關帝廟、龍王廟、胡三太爺廟等建筑。
“經(jīng)常聽老輩講,在100多年前,金口古港周邊的漁民,就已經(jīng)開始進行媽祖文化祭拜活動,不僅來此通商的南方商人信奉媽祖,當?shù)卦絹碓蕉嗟臐O民也開始祭拜,在當?shù)芈纬闪艘环N漁家文化?!蓖跣羌先嘶貞浾f,當時的南方商人多了,也將起源于福建的媽祖文化引到了金口,并很快在整個青島沿海一帶漁民中流傳。
難能可貴的是金口天后宮幾經(jīng)修繕,愈加雄偉壯觀,且其規(guī)模之大,建筑之精美在山東沿海的幾十個天后宮中可居翹楚。金口天后宮分行宮和寢宮,配以廂房,青磚綠瓦、雕梁畫棟、四角飛檐。宮門懸“滄海慈云”匾。大院正門有戲樓,兩側有鐘樓、鼓樓,寢宮有圣母的臥像。迄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其正殿大體存在,寢宮、配殿及戲樓等建筑的基址尚可辨識。每年正月十六日、三月二十三日、九月九日等廟會之時,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沉寂多年的金口天后宮正以其獨特的魅力重現(xiàn)昔日繁華鼎盛。
古村落的悠長回響
乘車進入金口鎮(zhèn)鳳凰村,村頭矗立的牌坊訴說著鳳凰村的歷史,300多年間,這個村莊經(jīng)歷過多少風霜雨打,仍不見凋零的痕跡。村內分布著清代古建筑56處,勾嵌精致的細縫花墻、精美絕倫的垂巖瓦脊、象形取意的磚石雕刻保存依然完整,漫步在鱗次櫛比的房屋中,仿佛感受到了建造者的思想,房屋主人的輝煌。
那里將墀頭、細縫花墻、鏤空雕窗等特色元素融入到刻石中,并根據(jù)房氏先祖房楓庭抗捻就義的英勇故事,將村中心廣場命名為鳳亭廣場。
鳳凰村房氏是第一大姓,來到房氏一族的門樓上,門庭開闊,大門包框厚重深沉,上門檻是精雕細刻的四尊門簪,兆示著福祿壽喜,其上門楣居高臨下,篆刻一“?!弊?。
與鳳凰村不同,南里村大多是富商民居。門當、戶對、磚雕門樓、鏤空花窗、鴟吻脊飾……久遠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順著古老的石階,走在一座座古宅中間,遙想當年富商們貿(mào)易、生活的歷史場景。村落現(xiàn)有“大夫第”“守備府”等明清時期建筑60余處,以及商業(yè)古街、石橋等歷史遺跡。歷史上人才輩出,經(jīng)商出仕者眾多。
目前,金口鎮(zhèn)有鳳凰一金口傳統(tǒng)村落群和店集南里一西棗行兩個傳統(tǒng)村落群。鳳凰一金口傳統(tǒng)村落群,包含鳳凰村、侯家灘村、北阡村、金口村、西店子等5個村莊,建成區(qū)占地850畝左右;店集南里西棗行兩個傳統(tǒng)村落群,包含南里、中里、東里、西棗行等4個村莊,建成區(qū)占地約900畝左右。
在金口鎮(zhèn)南兩公里外,還有一個古村落叫李家周疃,這里曾是清代即墨首富李秉和的居所。如今李氏莊園留下的古建筑群,仍然講述著當年的富有。李秉和莊園經(jīng)過了五代相繼擴建,特別是其曾孫李葆初等人大興土木,使這座莊園建筑規(guī)模不斷擴大。莊園式樣仿即墨縣城的城樓而建,青磚綠瓦,雕梁畫棟,氣勢宏大,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莊園。這處古建筑群,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海上貿(mào)易的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