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勁松
成尚榮先生說:“教師的第一專業(yè)是研究兒童,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任務(wù),和孩子一起閱讀,會讓我們發(fā)現(xiàn)童年的很多秘密?!焙秃⒆觽円黄痖喿x,是師生成長的共同需要。
一、基于“人性”的需要
我們知道兒童文學是寫給兒童的,但它作為鉛字出版的時候,它的受眾就不僅僅是兒童了。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是一個故事,更閃耀著人性的光芒,適合所有人去品讀。
《長大做個好爺爺》是世界著名的兒童繪本,它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小小熊在周末都會去看爺爺,爺孫倆會在“樹屋”上度過甜蜜溫馨的祖孫時光,在那里,小小熊享受著爺爺?shù)墓适?。直到有一天,爺爺老得爬不上樹,住進了醫(yī)院。在醫(yī)院里,年邁的爺爺聆聽著小小熊的故事,然后走了。小小熊和媽媽在“樹屋”上思念爺爺,立志長大后也要做個好爺爺。故事的最后一頁,我們看到小小熊已經(jīng)成為了爺爺,并把自己濃濃的愛意傾注在孫子身上。
爺爺對小小熊不僅有愛,有養(yǎng)育,還有教育。爺爺教會小小熊珍惜生命、珍愛時光,教會小小熊領(lǐng)略生活,更重要的是教會小小熊把這份愛傳遞下去。書中有一句話——“生命是一件珍貴的禮物,我們都不能浪費”,這樣的話孩子不一定能看懂,但是通過書上生動的圖案,孩子對生命的意義會有著朦朧的感覺,對于成人來說也是如此。于是,當我們在熱淚盈眶之余,對生命就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與理解。
可以說,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是一種生命的需要。當成年人帶著生命的履歷、用成人的視角去審視兒童作品的時候,就會與孩子產(chǎn)生共鳴。
二、基于“師性”的需要
教師閱讀兒童作品,不僅可以指導兒童閱讀,而且還能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提高教學水平。
《小步走路》是一部寓言繪本,它描述有三只鴨子迷路了,年紀最小的那只一會兒吵著要找媽媽,一會兒說他的腳好酸,聰明的鴨子大哥教他“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鴨子二哥還給他取個名字叫“小步”?!靶〔健痹诟绺鐐兊墓膭钕拢瑫r快時慢地埋頭走路,累了、渴了、又賴在原地不想動的時候,哥哥們總是耐心地提醒他“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最后,小鴨子果然走到家了。
這樣的兒童作品會提醒我們要持續(xù)教育:班級中有很多這樣“迷路”、“腳很酸”的小鴨子,我們應(yīng)該像“哥哥們”一樣鼓勵孩子們“一小步、一小步”地努力,鼓勵他們要堅持,遇到挫折時,要懂得調(diào)整體力,放慢腳步去面對問題,并且不斷地引導孩子們用合適的方式去應(yīng)對學習中的困難,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兒童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兒童作品可以將兒童世界活脫脫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會給我們很多智慧的啟迪。我們指導孩子讀書,可以引導孩子從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的東西,讓兒童作品在藝術(shù)的潛移默化中發(fā)揮教育作用。
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聆聽到孩子的心聲,知道孩子們的真正“需要”,真正“讀懂”孩子。讀得多了,也就逐漸理解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的想法了。讀得多了,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就會逐漸樹立起來,教學行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有所改變。
三、與童年交往的需要
現(xiàn)在的孩子不僅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還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無論孩子喜歡與否,我們已習慣將人生經(jīng)驗灌輸進他們懵懂的心靈,強制性地要求孩子掌握相同的知識與技能,并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他們。殊不知,兒童也有自己的世界,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事物、感知世界。如果我們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想要真正地了解孩子,就必須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兒童文學恰好為我們架起了通向兒童精神世界的橋梁。
《特別的女孩撒哈拉》是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書,主人公是一個用沙漠命名的小女孩,她失去了父親,有些自閉,不寫作業(yè),不開口讀書,也不學習,她常把自己關(guān)進小小的世界。在校長和同學們的眼里,撒哈拉是個屢屢犯錯的后進生,直到她遇到了新班主任波迪小姐。波迪小姐認為:“沒有需要特別教育的孩子,只有需要特別尊重的個性?!笨吹饺龉谝淮稳沼泝H有四個字“我是作家”時,波迪小姐卻在后面寫上“我相信”。當看到撒哈拉多次不寫作,交空白日記時,波迪寫上了“作家需要寫作”之類的評語來鼓勵個性封閉的撒哈拉。對于“幾乎什么都沒寫”的日記本,波迪小姐居然對撒哈拉的母親說“她將是一名作家”!波迪小姐用對兒童的理解、耐心的等待和無限的信賴,逐漸使敏感的撒哈拉打開了心扉。
這樣的兒童作品,教會我們?nèi)绾蚊鎸μ厥獾娜后w,如何走進他們的世界,我們感受到兒童立場和成人立場的激烈碰撞,顯得既荒謬又真實,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
從另一個維度來說,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兒童最喜愛的文學作品,它最貼近兒童的心理特點,符合孩子的審美需求,即使這些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他也能依靠這種形式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愛好和童年的夢想,從而有形無形地影響自己成年后的生活。我們知道,成年人處理問題更加理性,但感覺卻更遲鈍了,再也無法像兒童那樣輕松自然地感知周圍的世界,沒有了兒童美麗的幻想和豐富的想象力,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也就變得愈加艱難了。這時候,我們可以捧起兒童文學作品,在找尋自我童年夢的內(nèi)在需求中,凈化我們內(nèi)心的世界。
安徒生說:“兒童讀我的故事,成年人讀我的思想”。所以,兒童文學作品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一生值得親近的寶貴財富。作為老師,我們更有義務(wù)和孩子一起閱讀兒童作品,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過有趣的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