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名詞釋義語言中高頻限定成分進行研究,總結(jié)高頻限定成分的使用規(guī)律。限定成分是在名詞詞組中對名詞中心語起限定作用的成分,高頻限定成分,就是在辭書釋義時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限定成分。由于其使用頻率較高,因而在限定成分中尤為重要。對其中一部分高頻限定成分的使用情況進行詳盡考察,說明其規(guī)律,也指出其運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修訂意見。
關(guān)鍵詞:高頻限定成分;釋義;限定成分;名詞
作者簡介:何曉曉(1989-),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師范大學文學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句法語義學。
[中圖分類號]:H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9--01
第一章、引言
限定成分是在名詞詞組中對名詞中心語起限定作用的成分,對于刻畫名詞短語的意義作用巨大。辭書的核心任務就是釋義,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高質(zhì)量的釋義語言。對于釋義語言而言,限定成分的合理使用是達到釋義精確性的重要手段。
高頻限定成分,就是在辭書釋義時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限定成分。由于其使用頻率較高,因而在限定成分中尤為重要。
我們的考察主要分如下幾項:
【1】限定成分使用的準確與否;
【2】限定成分的位置;
【3】限定成分使用的問題,如冗余和缺失等。
第二章、界定高頻限定成分
經(jīng)過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前50頁的統(tǒng)計,出現(xiàn)的限定成分共有212處:一種(67)舊時(23)一定(21)某種(17)某些(13)之一(11)古代(9)一帶(7)一半(6)舊稱(5)某(4)某一(3)定期(3)一方(3)舊社會(3)一類(3)某個(2)一般(1)一面(1)一頁(1)一個(1)一顆(1)一段(1)舊俗(1)古時(1)封建社會(1)這種(1)某類(1)某件(1)。
我們將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某種”“舊時”“一定”等叫做高頻限定成分。
第三章、限定成分的特征與使用規(guī)律
(一)限定成分中的不同分類
1.數(shù)量性的限定成分
限定成分的一大語義功能,就是對被釋義詞語的量的描繪。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釋義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數(shù)量性的限定成分。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一+量詞”,例如“一層”、“一方”、“一段”、“一部分”、“一顆”、“一定”、“一側(cè)”、“一門”、“一科”、“之一”、“一類”。如:
【安?!卡wēi 安全和危險,多偏指危險的一面:為了保護國家財產(chǎn),置個人~于度外。
2.時間性的限定成分
限定成分的一大語義功能,就是對被釋義詞語的時間性的描繪。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釋義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時間性的限定成分。例如“古代”、“古時”、“封建社會”、“封建時代”、“舊日”、“舊時”、“舊稱”。如:
【哀啟】āiqǐ舊時死者親屬敘述死者生平事略的文章,通常附在訃聞之后。
3.描繪性的限定成分
限定成分的一大語義功能,就是對被釋義詞語的釋義性的描繪。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釋義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描繪性的限定成分。例如“一種”、“某種”、“某些”、“各種”。例如:
【案例】ànlì某種案件的例子:經(jīng)濟~|典型~|~分析。
(二)限定成分的兩種次序
限定成分在釋義語言中,總共有三種次序。前置型、后置型和兼用型。
前置型,如“某些”和“某種”。 【案例】ànlì某種案件的例子:經(jīng)濟~|典型~|~分析。
后置型,如“之一”。 【阿昌族】āchānɡzú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兼用型,如“一種”,有兩種次序。一種NP強調(diào)性質(zhì),NP的一種,強調(diào)類屬。
NP的一種強調(diào)類屬的被釋詞多為偏正結(jié)構(gòu),釋義語言中,被釋詞的核心成分作定語。如:
【凹透鏡】āotòujìnɡ名透鏡的一種,中央比四周薄,平行光線透過后向四外散射。近視眼鏡的鏡片就屬于這個類型。
而一種NP作中心語。如:
【八分書】bāfēnshū 名漢字的一種字體,即漢隸。
第四章 、限定成分成分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例如,“舊時”這個限定成分使用的多余情況?!芭f時”屬于社會意識化的產(chǎn)物。過去的很長時間強調(diào)政治上的新舊對立,舊事物的被迫消亡,實際生活中可能還在使用。現(xiàn)在又逐漸恢復過來。正式表述上也允許使用。這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新氣息。如:
【哀啟】āiqǐ舊時死者親屬敘述死者生平事略的文章,通常附在訃聞之后。
限定成分多余、缺失情況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時代背景和政治因素。例如“拆賬”,多見于網(wǎng)絡和港臺地區(qū)。大陸地區(qū)鮮有使用。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朱德熙.語法講義 [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0-27
[3]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3-56
[4]張志毅 張慶云.詞匯語義學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64-98
[5]蘇寶榮.詞匯學與辭書學研究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1-10
[6]宋文輝.漢語辭書元語言研究[M].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16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