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興勝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多發(fā)于冬季12月至翌年3月寒冬季節(jié),夏季也可發(fā)生。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的豬,傳播迅速。年齡越小,癥狀越重,哺乳仔豬、架子豬和育肥豬的發(fā)病率可達100%,尤其以哺乳仔豬嚴重。母豬的發(fā)病率15%~90%。哺乳仔豬死亡率較高,1周齡內新生仔豬發(fā)生腹瀉后3~4天,呈現嚴重脫水而死亡,死亡率可達50%以上,甚至高達100%。病豬體溫正?;蛏愿?,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斷奶豬、母豬精神萎靡、厭食,持續(xù)性腹瀉約1周后,逐漸恢復正常,少數豬恢復后生長發(fā)育不良。育肥豬、成年豬多呈亞臨床表現。病豬精神沉郁,食欲減少、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或黑色,呈水樣或糊狀。病豬體重減輕,1~2周或更長時間后才能恢復到正常生長速度。常常個別豬發(fā)病后,同圈或鄰圈的豬在1周內相繼發(fā)病,2~3周后癥狀可緩解。病毒多經發(fā)病豬的糞便排出,運輸車輛、飼養(yǎng)員的鞋子或其他帶病毒的動物,都可作為傳播媒介。本病可單一發(fā)生,也可與豬傳染性胃腸炎、豬圓環(huán)病毒病混合感染。
病死豬尸體消瘦、皮膚暗灰色,皮下干燥。胃內充滿內容物,外觀呈特征性弛緩,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塊(或絮狀小片),胃底黏膜潮紅充血,有小點狀或斑狀出血,可見有潰瘍灶,靠近幽門區(qū)可見有較大壞死區(qū)。整個小腸腸管擴張,內容物稀薄,呈黃色、泡沫狀,腸壁弛緩,缺乏彈性,變薄有半透明感,腸黏膜絨毛嚴重萎縮,小腸壁變薄。
本病治愈率很底,無特效藥,以預防為主。10月份,給所有種豬和育肥豬免疫豬流行性腹瀉弱毒疫苗,每次加強免疫間隔不少于15天。仔豬通過初乳可獲得被動免疫,新生仔豬在1周齡內免疫1次。在腹瀉初期,可對癥治療,口服葡萄糖鹽溶液,防止脫水。必要時,飼料中可添加木炭粉,以吸附液相減輕腹瀉癥狀;注射氧氟沙星、慶大霉素、恩諾沙星等防止繼發(fā)細菌感染,可減少死亡率;適當給予止瀉劑和減少腸蠕動藥物。新生仔豬可試用康復母豬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連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