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小英
《路書》是一張通向心靈自由的門票。生活是一個樊籠,更是一個模具,每個人都在冥冥之中注定的位置上徘徊掙扎,逃脫不了,卻總是想要逃離。結(jié)果,一切都要回歸原點。在和現(xiàn)實的斗爭中,在生活的磨礪中,在聯(lián)系日益頻密中,人們之間卻越來越生疏,心靈越來越寂寞。這種孤獨寂寞感強烈地吞噬著每個人的心靈,無處述說,難以述說。
“我寂寞,我寂寞……”咒語似的回音纏繞耳畔,好似空谷回聲延綿不絕。獨居深山的道士是寂寞的,時尚美麗的女人是寂寞的,工作穩(wěn)定的中年男人也是寂寞的。所以,道士希望有人在這山里住幾天,女人喜歡去陌生的地方游玩幾天,“我”則是希望按既定的路線做一次旅行,到達一個地方(無山寺)“無煩世”??墒俏覜]能到達,我偏離了自己的目標,繼續(xù)回到煩事中來。
“我”認真對待生活,一絲不茍,就像精心侍弄那些花草;“我”認真對待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博得上下一片贊揚。生活平淡不驚,可是這樣的生活,怎能讓人甘心?“我”的不滿,“我”的喜怒哀樂,在妻子看來不值一提,而旁人更是不能體會。于是,“我”動怒。于是,“我”被一扇門長久拒絕。于是,“我”重新回歸角色。盡管,有了一些質(zhì)的不同,但是,“我”更加上心地對待生活,“我”把花兒照顧得生機勃勃,“我”把妻子依然當著唯一可以傾訴的人。可是,她,告訴“我”,她寂寞。生活原本就是寂寞。
生活的密碼是咒語般的三個字:“我寂寞”,無人破解,無人逃脫。
于是,制定一個路書,滿足一下心靈。
只是心靈,還是無處安放。
整篇小說,作者敘述的語氣是何等平靜,一幅無所謂的姿態(tài),卻在清新自在的文字里,展露技巧。短篇小說更能見證作者的技巧和講故事的能力。因為篇幅限制,不允許有廢話閑段占據(jù)內(nèi)容,所以讀者不能忽略一些貌似輕描淡寫的地方?!堵窌分锌蛷d墻上兒子幼兒園時期畫的線條畫,寫得很是詳細。兩幅風景畫的內(nèi)容和線條正好顯示了作者追求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自然,真實,不被外界擠壓得變形。
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不是霧霾濃重擁擠不堪;渴望簡單純粹,而不是沾染勢利媚氣;渴望展現(xiàn)自我,而不是迎合別人。所以,兒子稚嫩的簡筆畫“我”視為精品,“我”把心靈的渴望寄存在兒子的鉛筆畫里,掛在客廳電視墻上??墒强释肋h在畫里,在紙上,現(xiàn)實中找不到,即便是大家蜂擁而至的無山寺也沒有,因為道士說他也著急,他也寂寞。心靈無處安頓,在哪里都是寂寞的。因為生活中有一根無形的線時刻綁住手腳,因為世俗早已讓人的心靈變得復雜,變得渾濁。
《路書》以一份郵件揭示小說主題,一反作家常規(guī)的寫作習慣,也更新了讀者的閱讀習慣。讀者覺得后面應該還有內(nèi)容吧?其實不然,郵件結(jié)束,小說戛然而止。結(jié)尾韻味悠長,讀者深思,也會情不自禁返回去重讀全文。
于是,路書的象征意義就出現(xiàn)了:這是一份向往自由的計劃書,是一張尋求心靈解放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