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英
進入初二,一些學生不能適應初中物理學習的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科難度的增大,學生的物理差距拉大。因此要全面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學困生的轉化。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拉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學習者的毅力、自信心、欲望動機等內在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要成功地轉化學困生,則應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阻礙學習發(fā)展的不利因素,注重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條件實現。
1.進行“三補”,掃清障礙
通過分析學困生的情況不難發(fā)現,影響他們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是基礎知識缺失,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思維方法不正確,學習習慣不良好。因此,要幫助學困生學好物理,首先必須對他們進行“三補”,即“補神”、“補短”、“補腦”。
“補神”即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困生上課小動作不斷,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不濃。上課時,他們往往在知識的連接點上抓不住關系,深入不下去,學不到東西。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時注重知識點的連接點,重視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的教學,幫助學生尋求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引導他們進行知識的遷移。只要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弄懂似是而非的問題,讓他們有所收獲,學習興趣變濃,積極性得以調動,自然就會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補短”即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以解決他們的欠賬問題。多數學困生基礎知識較薄弱,知識系統(tǒng)不完善,無法保證與教學進度的同步,從而淪為課堂上的“觀眾”。因此,補短先要摸清學生短在何處?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實處。教學中要善于從概念入手,將零星的概念串成線,由線至面,從而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通過類比知識的異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他們在相互比較中理解并掌握知識。
“補腦”就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思維規(guī)律,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例如對學困生進行計算題的訓練時,可以先練習幾個運用不同原理解答的容易的獨立小題,再把這幾個題合成為綜合習題,解答時又拆開成幾個獨立的練習單元。這樣,既減少他們學習過程中的依賴性和盲目性,又可及時發(fā)現可疑點與空白點。
2.分層疏導,辨證施治
“三補”并非每個學困生所共有,只有對學生困做好分類,采用因人而異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學困生大致分為四類:
偏科類:這種學生一般不屬于智力問題,而是各種原因使他們逐漸失去對某些學科的興趣。對這種學生,首先要摸清他們的“冷點”,然后對他們揚長避短,多加鼓勵。
粗心類:這類學生一般知識上沒有欠缺,思維方法上也沒有多大問題,但一考起來或做起作業(yè)來,不是錯這就是少那,成績總是沒多大起色,對這類學,要善于讓他們在習題中尋找關鍵詞,變化概念的表述方式,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多動類:這類學生好奇心強,但是只滿足于感知客觀事物,教學過程中要捕捉他們的這種心理,盡可能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在體會中產生愉悅感,把注意力轉向課堂。
情感類:這類學生由于沒有充分享受家庭的溫暖,或不喜歡原來的老師,從而對某些學科厭倦,甚至厭惡,使這一學科的學習受到很大的障礙。對此類學生,教師要感化他們,使他們重獲學習的希望。
3.建立學困生錯題檔案
設立學困生錯題檔案,就是把他們在作業(yè)、試卷中最基礎的錯誤或一些典型錯誤摘抄下來,專人專項,其目的是可以跟蹤觀察。教師可以從“題庫”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各自的知識缺漏、思維方法等,這樣做的好處是:對他們進行補漏補缺時具有針對性,特別是當他們再次向“倉庫”中送進同類型的“不合格產品”時,批評有依據,警告有分寸,糾正有重點,有利于促進他們早日歸隊。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工作。教師需要長期不懈地堅持,在思想上、行為上、課內課外多下苦工。教學中要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愛;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學困生體驗成功;加強學法指導,減輕后進生的精神壓力,強化學習內驅力;發(fā)揮集體力量,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自覺性。只要我們重視學困生問題,就一定能重樹學困生的信心,使他們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