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際體育仲裁中“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探討
      ——兼談未來中國體育仲裁制度的選擇

      2014-07-12 19:09:38熊瑛子
      體育科學 2014年6期
      關鍵詞:判罰仲裁庭仲裁

      熊瑛子

      國際體育仲裁中“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探討
      ——兼談未來中國體育仲裁制度的選擇

      熊瑛子

      對體育內(nèi)部事項不予審查的體育仲裁法理在具體實踐中存在內(nèi)涵不明晰、范圍難界定等問題。建議采用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這一表述,并將審查豁免事項明確為裁判判罰決定、裁判結果決定、技術性測量決定三類;摒棄原則例外中“惡意”、“專斷”等含糊的措辭,從裁判責任的分層化和裁判行為的不同性質(zhì)確定原則適用的例外;借鑒各國體育法規(guī)和體育行會章程的做法,將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以成文法的形式寫入國際體育仲裁的相關規(guī)則中。中國應當組建獨立的國內(nèi)體育仲裁制度,在未來中國體育仲裁規(guī)則中,應當對“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規(guī)定。

      體育性爭議;裁判判罰;體育仲裁;中國

      1 引言

      馬特·林德蘭德(Matt.Lindland)是美國古典式摔跤76 kg級運動員。2000年悉尼奧運會美國國內(nèi)選拔賽上,他輸給了對手希拉奇(Sieracki),而他認為是裁判的判罰不公正導致他輸?shù)袅吮荣?。他向美國摔跤協(xié)會提出的申訴被駁回后,又向美國仲裁協(xié)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宣布比賽結果無效。仲裁員審理后做出支持運動員請求的裁決,并要求重賽一場。重賽中林德蘭德獲得勝利,而希拉奇對此不服,先后采取了仲裁和訴訟等法律手段。案件輾轉經(jīng)過美國地區(qū)法院、巡回法院及最高法院,最終,林德蘭德勝訴并代表美國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一枚銀牌[1]。林德蘭德案件之后,關于體育內(nèi)部事項能否仲裁的問題成為各國學者關注的焦點,它實質(zhì)上體現(xiàn)了體育自治和司法干預的博弈關系。然而,學理界對這一原則的研究十分薄弱,仲裁實踐中對這一原則的適用也存在諸多不足。

      2 現(xiàn)有理論和實踐之不足

      從傳統(tǒng)理論的角度來看,體育運動不應經(jīng)常受到當事人向法院或仲裁庭提起的上訴打擾[3]。因此,體育學說和司法實踐一直認為,法官或仲裁機構不能對嚴肅的體育內(nèi)部事項行使管轄權。國際體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CAS)的仲裁程序規(guī)則中對這一原則并無明文規(guī)定,而是通過“準普通法方法”,在相關案件裁決書中做了一些零星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存在表述不規(guī)范、內(nèi)涵不明晰、范疇難界定等問題。

      2.1 表述混亂

      學理界對體育內(nèi)部事項不予審查原則有著多樣化的表達。杰克·洛克尼爾(R.Jake Locklear)稱之為“賽場判罰(field of play decision)不予審查原則”[23],米歇爾·貝洛夫(Michael.Beloff)稱為“體育事項司法拒絕(judicial self-restraint in sporting matters)原則”[20],羅伯特·齊格曼(Robert Seikmann)稱為“裁判規(guī)則(Lex Ludica)不予審查原則”[24]。一些中國學者稱之為“技術性事項不干涉原則”[3]、“賽場判罰不予審查原則”[8]等。

      除此之外,這一原則的表述在CAS的仲裁實踐中也處于模糊地帶。仲裁庭在不同案件的裁決書中使用了不同的措辭,如2002年OG02/007案件中稱為“純粹技術性賽場決定(purely technical field of play decision)不予審查”,2004/A/727案件中稱為“競賽規(guī)則決議(field of competition decision)不予審查”,2000年OG00/012案件中稱為“技術性決議(technical decision)不予審查”。以上措辭均表達了體育內(nèi)部事項不受審查的含義,但側重點和范疇各有不同,筆者偏向于選擇“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這一表述,并將在文章的3.1部分說明理由。

      2.2 適用方式隱晦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墨西哥競走運動員本拉多·色古拉(Bernardo Segura)在比賽結束后不久,被告知因為在比賽中出現(xiàn)了3次犯規(guī)被取消成績,收回金牌。于是,他以國際田徑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s,IAAF)為被申請人向CAS提出仲裁申請[16]。仲裁庭審理后認定:對賽場官員、裁判員等依據(jù)“賽場規(guī)則”做出的裁決不予審查,除非存在不法行為,如受賄等。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金圣東案件[17],引用了色古拉案件的裁決:“如OG00/13案件,仲裁庭對涉及裁判判罰的爭議不予審查,除非申請人提出裁判偏私的直接證據(jù)?!?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巴西馬拉松運動員因場內(nèi)安保工作的失誤錯失金牌,他向CAS上訴要求再授予一枚金牌[18]。仲裁庭在審理中引用了金圣東案件,并表示金圣東案件中提到對賽場判罰予以審查的前提是裁判惡意做出裁決,申請人需要提供直接證據(jù)。除此之外,金圣東案件還被2008/O/1483亞洲手球俱樂部訴國際手球聯(lián)合會案,2001/A/354愛爾蘭曲棍球協(xié)會訴國際曲棍球聯(lián)合會案所引用。

      上文所述體現(xiàn)了CAS適用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中的“準普通法”方法,即允許審查,但存在不推翻裁判決定的仲裁先例[1],以保證仲裁對體育內(nèi)部事項的尊重。但由于CAS仲裁中先例的作用是不確定和任意的,仲裁庭引用先例的行為沒有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而只是仿效普通法的方法,將先例列入準法律淵源之內(nèi)。因此,這種適用方式可以稱為“準普通法”方法。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松散地存在于仲裁庭已裁的案件中,仲裁員只能隱晦地從其籠統(tǒng)的描述中考量該原則適用的標準。從上文案例裁決書對原則例外的表述來看,由色古拉案件的“不法行為,如受賄”,擴展到金圣東案件的“偏私”和“直接證據(jù)”,以及之后案例中的“惡意”等,該原則適用方式的隱晦性導致仲裁員擁有過大的自由裁量權,不利于原則朝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方向發(fā)展。

      2.3 范圍不確定

      2000年9月23日悉尼奧運會女子單人小劃槳比賽中,根據(jù)官方認定的斯沃琪拍照計時器顯示,白俄羅斯運動員卡斯滕(Karsten)以7∶28.141的成績獲得冠軍,保加利亞運動員內(nèi)科娃(Neykova)以7∶28.153的成績屈居第二。第二天,保加利亞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Bulgarian Olympic Committee,BOC)主席寫信給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和國際賽艇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Rowing Federation,F(xiàn)ISA),聲稱在澳大利亞國家電視臺七頻道播出的視頻資料可證明,該場比賽中保加利亞運動員先到達終點,應該獲得該項目的冠軍。FISA回信稱,斯沃琪拍照式計時器是目前最先進的計時工具,它擁有計時觸動感應系統(tǒng),可精確計量比賽中運動員到達終點的細微時差。運動員對FISA的解釋不服,以IOC和FISA為被申請方,向CAS提出上訴仲裁申請。仲裁庭審理后認為,本案涉及賽場計時工具的準確性問題,屬于體育內(nèi)部的技術性事項,不予審查,于是裁定駁回申請[15]。

      2008年北京奧運會手球項目預選賽上,哈薩克斯坦男隊和科威特女隊分別擊敗日本隊和韓國隊,但賽后韓、日手球協(xié)會指出,兩場比賽的主裁不具有國際手球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Handball Federation,IHF)頒發(fā)的資質(zhì)認定證書,并在比賽中有所偏袒,甚而懷疑亞洲手球聯(lián)合會(Asia Handball Federation,AHF)也存在操縱比賽之嫌。IHF召開內(nèi)部會議,決定取消比賽結果,擇日重賽。由于哈薩克斯坦和科威特手球隊不滿要求重賽的決議,重賽只有日本隊和韓國隊兩支隊伍參加。最終,日本男隊和女隊均戰(zhàn)勝韓國隊,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AHF攜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國家手球協(xié)會向CAS提出仲裁申請,要求CAS宣布IHF所做決議無效,并請求確認原比賽結果合法有效。CAS審理后認為,該案仲裁庭審查的對象并非賽場裁判的判罰,而是基于一系列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做出的比賽是否合法有效,是否需要重賽的裁判。仲裁庭最后做出裁決:宣布IHF決議無效,并根據(jù)具體情況,維持女隊的原比賽結果,否定女隊的重賽結果;維持男隊的重賽結果,否定男隊的原比賽結果[19]。

      以上案例均涉及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適用范圍。案例一是競技比賽中常遇到的比賽器械是否符合規(guī)定的問題,它成為影響比賽結果和運動員申訴的重災區(qū),關于器械精準度的爭議是否應和裁判判罰一樣被納入,成為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外部范圍問題。案例二涉及仲裁庭對審查對象是否屬于體育性爭議而進行的判斷。裁判在一場比賽中的某一項判罰可引發(fā)體育性爭議,而一場比賽中裁判的整體表現(xiàn)是否構成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對象,涉及該原則的內(nèi)部范圍問題。因此,原則本身外部范圍和內(nèi)部范圍的不確定,導致仲裁員對部分爭議應當審查與否的標準是模糊的,不利于原則的長遠發(fā)展。

      2.4 內(nèi)涵不清晰

      金圣冬是韓國一名速滑運動員,他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男子1 500 m速滑決賽中一路領先,但由于出現(xiàn)了一次“橫道違規(guī)”(improperly crossing),被裁判取消比賽成績,金牌由原本第2名的美國運動員獲得。事后,韓國奧林匹克委員會(Korea Olympic Committee,KOC)認為裁判偏私,以國際滑冰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ISU)為被申請人向CAS提出仲裁申請[17]。CAS在審理中發(fā)現(xiàn),該爭議涉及“賽場裁判事項(field of play decision)”,依據(jù)色古拉案件的先例,予以駁回。在該案的裁決書中有這樣一段論述:“仲裁中遵循賽場判罰不予審查原則的例外中,有些詞語是教人迷惑的,例如,專斷(arbitrary)、惡意(bad faith)、瀆職(breach of duty)、不當行為(committed a wrong)等,有時候這些詞語也可以被蓄意(malicious intent)、其他可訴的不當行為(other actionable wrongs)所取代。加之,專斷(arbitrary)等詞語的含義本身也是模糊的,我們只能對它做一般化和通識意義上的理解。”

      上述案例表明,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內(nèi)涵表達存在諸多模糊之處,給CAS仲裁實踐帶來不便。專斷、蓄意、偏私等詞語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什么行為構成專斷、怎樣證明專斷,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用這些本意模糊的詞語來說明這一原則,使仲裁員在具體案件實踐中無從把握,對審查與否等問題難以界定,不利于維護運動員基本權益和尊重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的自治權。

      綜上所述,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理論構建和實際適用均存在問題。在對其進行探討時,應首先選擇合適的術語,梳理出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基本范疇,再針對該原則的含義和范圍,概括出其內(nèi)涵及例外。

      3 改進的思路

      3.1 原則之表述

      根據(jù)上文學理界對術語的選擇,可歸納為三種觀點:其一,賽場判罰不予審查;其二,比賽規(guī)則相關判罰不予審查;其三,廣義上的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以上三種觀點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對不予審查范疇的界定。筆者認為,應采用第三種觀點“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為宜。其一,“賽場判罰不予審查原則”的表述不能涵括上文2.3案例一中技術性器械引發(fā)爭議的情形。對比賽器械、計時工具精準度的爭議也涉及體育聯(lián)合會內(nèi)部章程和規(guī)則的適用,具有高度專業(yè)性,理應和賽場判罰一起納入原則不予審查的范圍,而“賽場判罰”的表述漏掉了這個部分。其二,“比賽規(guī)則相關判罰不予審查原則”的表述過于籠統(tǒng)、不夠全面。比賽規(guī)則是具體運動項目中判斷運動員犯規(guī)或得分的基本規(guī)范,而裁判在實際操作中還需參考大量其他文本,依據(jù)多年從業(yè)經(jīng)驗才能做出正確判斷。因此,只規(guī)定和適用比賽規(guī)則相關的爭議不予審查的表述是不全面的。其三,“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表述范疇適中,較為恰當。一方面,該原則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體育內(nèi)部管理機構的專業(yè)決議權,體育性爭議可涵括涉及體育內(nèi)部管理的一切事項,包括賽場判罰、技術器械等;另一方面,體育性爭議的概念也可隨仲裁實踐的逐步發(fā)展有所增減,根據(jù)具體案件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靈活加以調(diào)試。

      目前,學理界尚無對體育性爭議(sporting matter)的準確定義,但查找相關文獻可知,與該概念類似的表述是存在的,如福斯特(Foster)提出的Lex Ludica[24],指具體項目的比賽規(guī)則和運動員體育道德;齊格曼(Siekmann)提出的“體育法的硬核”(Hard Corn of Sport Law)[24],即CAS的法官造法和比賽細則。上述概念為厘清“體育性爭議”的含義提供了指導。筆者認為,本文中提到的競技運動中的“體育性爭議”,是指與具體運動項目的規(guī)則相關,依據(jù)現(xiàn)場比賽中出現(xiàn)的特殊情形,由裁判或賽場官員等專業(yè)人士作出的即時性判斷,包括裁判判罰、比賽器械調(diào)整、計時打分等環(huán)節(jié)所引發(fā)的爭議。下文將分述體育性爭議的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與具體競技規(guī)則相關。這是判斷體育性爭議的首要條件。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為例,一共有26個大項,38個分項,300余個小項被列入項目名冊,五花八門的運動項目都有具體的競技比賽規(guī)則,包括對得分、犯規(guī)、比賽結果的判斷等。這些事項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應當被列入體育性爭議的范疇。

      第二,主體的專業(yè)性判斷。CAS OG02/007案件中,仲裁庭對體育性爭議的主體做了判定,即負責將規(guī)則適用于具體比賽項目的專業(yè)人士,稱謂如裁判員(judges)、裁判(referees)、裁定者(umpires)或賽場官員等[17]。在體育運動中,抽象的體育規(guī)則需要在實際比賽過程中轉變?yōu)榫唧w的行為準則和具有約束力的裁決,而裁判員在這項轉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常是保證競賽規(guī)則實際落實的中堅力量。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比賽器械和計時工具準確性的現(xiàn)場官員也應包括在內(nèi)。裁判員和器械官員對具體比賽的規(guī)則具備專業(yè)性知識,只有他們做出的判斷才可能構成體育性爭議。

      第三,決定作出的即時性。這是對體育性爭議的時間要求。裁判員或器械官員在比賽進行中所作出的判斷才能構成體育性爭議。當然,在比賽前對器械進行調(diào)整和確認的決議也應被納入比賽進行中的范疇。

      另外,涉及興奮劑的爭議原本屬于典型的體育性爭議,但由于《世界反興奮劑條例》13.2.1條規(guī)定:“國際性比賽的參賽資格爭議,或涉及國際性水準的運動員的興奮劑處罰決議,只可上訴至CAS,并組成仲裁庭依據(jù)相關規(guī)則做出終局性裁決?!庇捎贑AS對興奮劑處罰不服的案件擁有全面審查權,不受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拘束,不屬于本文探討的范疇。

      3.2 “體育性爭議”的基本范圍和類型

      目前,依據(jù)CAS仲裁實踐中出現(xiàn)的情形,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范疇應當包括裁判適用規(guī)則作出的判罰決定,裁判依據(jù)規(guī)則對比賽結果的評價和官員對技術性器械的測量三個部分。

      其一,裁判判罰決定,即裁判依據(jù)各項運動的固有規(guī)則在比賽中作出的運動員犯規(guī)動作的處罰,多見于對抗性運動中,如拳擊、柔道、足球等,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法國拳擊運動員麥迪因為擊打?qū)κ盅恳韵挛恢帽徊门姓J定犯規(guī),他事后對該處罰不服,要求仲裁庭回看比賽錄像判斷自己并未擊中對方腰部以下部位,仲裁庭審理后認為該案涉及體育性爭議,裁定駁回申請[3]。

      其二,裁判結果決定,多出現(xiàn)于比賽結果倚賴于裁判主觀判斷的項目,如體操、花樣游泳、跳水等。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梁泰勇代表韓國隊在男子體操全能賽自由體操比賽中發(fā)揮出色,但由于裁判漏加起評分導致和金牌失之交臂。韓國奧委會向CAS提出仲裁申請,最終仲裁庭認定裁判對運動員的主觀打分屬于體育性事項,裁定不予審查[16]。

      其三,技術性測量決定,多出現(xiàn)于需要借助器械進行比賽的項目中,如帆船、皮劃艇等。如上文2.3案例中,運動員對比賽計時工具準確性的爭議理應屬于體育性爭議,因為它們同樣涉及體育內(nèi)部規(guī)則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要求,應當由IF或其委托的機構做出終局認定。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丹麥隊由于船只臨時桅桿折斷,借用沒有進入決賽的克羅地亞隊的船只參加比賽,并獲得冠軍。該替代性器械在事后得到了丈量委員會的追認。而比賽中獲得第2名的西班牙隊向CAS提出仲裁申請,認為替代器械給丹麥隊帶來了不正當競爭優(yōu)勢。仲裁庭審理后認定,該請求屬于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的范圍[5]。

      此外,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還應涵括上文2.5案例中出現(xiàn)的情形。該案例涉及對裁判是否具備相應資質(zhì)和整場比賽執(zhí)裁情況的考察。筆者認為,依據(jù)《奧林匹克憲章》對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職能的定位,它應當具備專屬管理具體運動項目的權力,包括奧運會選拔賽中裁判的選擇、資質(zhì)認定等,重賽決議的做出只要符合程序正義,仲裁庭應不予干涉。一位裁判在一場比賽中整體的執(zhí)裁表現(xiàn),和他所作的某一項判罰一樣,應當排除出仲裁庭可審查的范圍。

      3.3 不予審查原則之“例外”

      上文2.2提到的色古拉案件中,仲裁庭對“體育性事項不予審查原則”這樣描述:評判員、裁判等依據(jù)“賽場規(guī)則”做出的裁決不應當審查,除非適用此類規(guī)則時存在不法行為,如受賄。其中原則例外的描述是以“不法行為”這一寬泛性詞語做兜底,并舉“受賄”為例。這種表述易使處理案件的仲裁員產(chǎn)生如下疑惑:如何判斷裁判是否構成不法行為?只有受賄的裁判才需要受到審查嗎?不法行為的標準是違反國家層面的刑事法律?民事法律?還是構成體育內(nèi)部紀律處罰即可?

      這些問題在之后金圣東案件中也有出現(xiàn)。于是,仲裁庭自行將“不法行為”細分為專斷(arbitrary)、惡意(bad faith)、瀆職(breach of duty)、蓄意(malicious intent)和其他可訴的不當行為(other actionable wrongs),并要求申請人提供直接證據(jù)。這似乎是“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在實踐中的發(fā)展。然而,仲裁庭面對描述更具體的不法行為又提出了新的難題:專斷、惡意等詞語本身的含義是什么?如何尋找構成裁判專斷、惡意的直接證據(jù)?裁判的不當行為是否應當達到國內(nèi)刑法中“犯罪”的標準?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仲裁實踐中,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例外的措辭是不明確的。首先,專斷、惡意等詞語是日常用語,相較法律用語來說缺乏嚴謹性和專業(yè)性,仲裁員難以把握其界限;其次,該類詞語自身含義不明確,如專斷和果斷、瀆職和勤勉在本質(zhì)上存在哪些區(qū)別也不甚清晰,不僅使仲裁實踐缺乏具體可操作性,也加大了申請人提出相關證據(jù)的難度;再次,專斷、惡意、瀆職、蓄意等詞語之間存在部分重疊或遞進的關系,不能涵括原則例外應描述的所有情形,不利于該原則朝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

      因此,筆者建議,鑒于對原則例外描述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嘗試換一種思路,即不用列舉的方式描述原則的例外,而通過對裁判責任的層次化分析和事實、規(guī)范的理論化分類來確定構成原則例外的情形。

      3.3.1 裁判責任層次化

      裁判應為在比賽中的錯判行為承擔責任,而裁判的責任按遞進關系可分為道德責任、紀律責任和法律責任三類[14]。道德責任是指裁判的行為符合相關規(guī)則規(guī)定,但沒有做到裁判手冊上要求的“勤勉、恪盡職守”等義務而承擔的責任。紀律責任是指裁判違反了相關體育協(xié)會的執(zhí)裁標準,應當承擔該體育管理機構包括禁裁在內(nèi)的處罰,這類責任由體育協(xié)會內(nèi)部章程來規(guī)定。法律責任是指當裁判的行為違反國內(nèi)法時,應當受到的懲處,按照違反部門法的不同可分為合同責任、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幾類。

      從上訴裁判責任的分類可得知,從裁判的道德責任到紀律責任再到法律責任逐漸加重,法律責任中從民法到行政法到刑法,裁判受到追究的可能性和力度也逐漸加重。由此,可以設想,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可否借助裁判責任的層次化,得出更為明晰的適用?

      其一,裁判的道德責任不在例外之列。裁判在比賽中應當恪盡職守,但當他按照相關規(guī)定完成了執(zhí)裁任務,任何人就不應對裁判的判罰結果提出質(zhì)疑。這構成裁判行使自由裁量權的一部分,仲裁機構也應絕對不予審查。

      其二,裁判較重的紀律責任在例外之列。對于裁判構成紀律責任的情形,應當一分為二來看待。體育協(xié)會等管理機構對裁判的處罰包括警告、記過、禁裁等。對于禁裁這類較為嚴重的處罰,申請人可提出要求審理裁判判罰的請求,仲裁庭應將該爭議視為原則的例外,并進行審理。如上文3.2提到的梁泰勇案件,由于2名裁判漏加了起評分,裁判委員會暫時停止了他們的執(zhí)裁資格,對于這種情形,應做為裁判受到較重紀律處罰的證據(jù),作為原則的例外加以處理。

      其三,裁判的法律責任中刑事責任和部分民事責任應構成原則的例外。裁判的刑事責任如受賄、操縱比賽、枉法裁判等理應受到追究。這種情況下,仲裁庭可跳出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束縛,還受到牽連的運動員以公正。另外,部分民事責任如裁判違反合同的默示義務、歧視一方當事人等也可構成該原則的例外。

      裁判責任分層化更清晰地表現(xiàn)出裁判在比賽中的主觀過錯程度,通過這類分析方法來確定構成原則不予審查的例外有其優(yōu)越性。首先,裁判責任較之“專斷”、“惡意”等詞語更具確定性,仲裁員更容易區(qū)分和把握;其次,裁判責任分層化給申請人尋找相關證據(jù)提供了便利,申請人只需從裁判是否受到內(nèi)部紀律處分或受到相關國家法律追溯著手,向仲裁庭提出證據(jù)和主張。

      3.3.2 事實、規(guī)范分類化

      所謂事實、規(guī)范分類化方法,是指將裁判的錯判行為分為事實判斷錯誤和規(guī)則運用錯誤兩大類。前者是裁判在比賽現(xiàn)場由于所處角度、視覺限制、比賽快速性推進等原因?qū)Ρ荣惖氖聦嵡闆r造成誤解而發(fā)生的誤判;后者是指裁判因為錯誤理解或運用比賽規(guī)則而發(fā)生的誤判。2005年足球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qū)比賽中,烏茲別克斯坦對陣巴林,上半場第39分鐘烏隊贏得一個點球,主裁吉田壽光以烏隊隊員提前進入禁區(qū)為由,宣布進球無效,并示意由巴林隊主罰間接任意球。而國際足聯(lián)新規(guī)則第14章第3款中規(guī)定:“當點球主踢隊員的同隊隊員提前進入罰球禁區(qū)或距點球點不足9.15 m時,如球入球門,應該重踢;如果球未進入球門,則應由守方隊員踢間接任意球?!焙苊黠@,裁判吉田壽光搞混了規(guī)則。國際足聯(lián)最終裁定,主裁判確實犯了嚴重技術性失誤,比賽結果無效,兩隊須擇日重賽[4]。

      裁判在事實或規(guī)則這兩類誤判中,存在明顯的主觀意識差異。事實誤判通常是由于裁判站立角度、視覺遮掩或比賽場地的限制等造成的,對于這類失誤,是體育比賽中不可避免的,仲裁機構不應予以干預。而裁判對規(guī)則的錯誤適用,無論其主觀方面是故意還是過失,均違背了裁判在比賽中的主要職能——將規(guī)則恰當?shù)剞D化到具體體育比賽中,應當被列入原則審查的例外。如吉田壽光的顛覆性誤判是應當受到審查的,才能使利益受損一方運動隊的權益得到體育管理機構和仲裁庭的雙重保障。

      事實、規(guī)范分類化對于厘清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及其例外有重要作用。仲裁庭可將爭議判罰區(qū)分對待:對事實部分的維護有利于保持裁判的賽場權威性,對規(guī)則部分的審查有利于監(jiān)督裁判更好的行使職權。同時,該區(qū)分性規(guī)定限制了申請人將體育比賽中大量的事實性爭議提交仲裁庭的可能性,促進整個仲裁實踐朝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

      另外,也可借鑒美國體育法中的“職權豁免理論(qualified immunity)”來判斷是否應當審理裁判行為的問題[21]。該理論將有關行為分為兩類:自由裁量行為(discretionary act)和執(zhí)行行為(ministerial act)。前者是指和規(guī)則、計劃、政策制定或頒行相關的,由裁判根據(jù)從業(yè)經(jīng)驗進行自由裁量的行為,享有司法豁免權,不應受到仲裁機構的審查;后者是指將已確定的規(guī)則運用于比賽場上的行為,這時候裁判只是將紙面規(guī)則轉化為比賽中具體行為準則的“自動售貨機”,這里純粹的執(zhí)行行為不享有司法豁免權,仲裁庭能夠?qū)ζ溥M行審查。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裁判責任的不同層次,還是裁判行為的不同性質(zhì)分析,抑或是將比賽中的事實與規(guī)則問題分別看待,均可以成為厘清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例外的一條路徑?;\統(tǒng)的惡意、專斷、瀆職等提法,不僅仲裁員無法準確把握審查與否的界限,申請人也難以找到構成原則例外的直接證據(jù)。

      3.4 原則之成文化

      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Olympic Committee,USOC)在林德蘭德案之后修改了章程:比賽中裁判的最后裁決視為賽場裁決(由裁判適用競賽規(guī)則,自行獨立做出的決斷),賽場裁決不受審查,除非裁決是:1)裁判越權做出的;2)裁判基于舞弊、受賄、偏袒或其他不當行為做出的[22]。事實上否認了林德蘭德案件中仲裁員推翻賽場裁判決定的做法。

      除此之外,對于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很多國家的國內(nèi)體育仲裁規(guī)則、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章程和《奧林匹克憲章》均有直接或間接的明文規(guī)定:

      《日本體育仲裁機構體育仲裁規(guī)則》第2條(“本規(guī)則的適用”)規(guī)定:本規(guī)則適用于體育競技及其運營中,對于競技團體及其機構所做的決定(體育比賽中裁判做的裁判判罰除外),運動員等作為申請人,體育團體作為被申請人的體育仲裁申請案件……

      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章程中,如國際籃球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F(xiàn)IBA)章程第147條第7款:裁判組決定為最終決定,對其沒有進一步的申訴權,包括向CAS申訴。

      《奧林匹克憲章》第26條中規(guī)定“各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對其所管轄的運動項目擁有獨立和自治權力”;IHF細則第27條第1款中規(guī)定,IHF對男子和女子手球運動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選拔賽享有獨立的自治權。上述條文均可說明,IOC將具體運動項目管理的決定權交由IHF行使,尤其涉及體育性事項的判斷,不應受到仲裁庭的審查。

      筆者建議,CAS應將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及其例外以明文規(guī)定的方式納入相關仲裁法典之中。其一,該原則是仲裁尊重體育自治的集中表現(xiàn),CAS將其納入法條,從行動上支持了體育管理機構的獨立自治權力;其二,該原則的成文化將方便仲裁庭對具體案件的審理,CAS仲裁中先例裁決的作用是不穩(wěn)定的,加之裁決書中對該原則不同的措辭和表述加大了具體適用中的難度;其三,現(xiàn)行《與體育運動有關的仲裁法典》第57條規(guī)定,仲裁庭擁有全面審查事實和規(guī)則的權力,可形成新決議取代原引起爭議的決定。該條規(guī)定實質(zhì)上體現(xiàn)了仲裁庭的全面審查權,而作為與之相對抗的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條款卻沒有明文規(guī)定,造成了仲裁中“審查對象和范圍”的失衡。將體育性爭議作為CAS全面審查原則的例外,并予明文規(guī)定,是促進仲裁朝中立、客觀方向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4 對中國的啟示

      4.1 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制度的可行性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領域的糾紛除當事人自行和解外,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實際中極少),依靠體育協(xié)會內(nèi)部爭議解決機構裁決,或申請體育行政部門處理[13]。第一種方式由于法官對體育技術性規(guī)則知之甚少,難以做出專業(yè)而權威的判斷;第二種方式基于體育組織的內(nèi)部裁判不具有終局性,不能阻止當事人繼續(xù)向法院起訴或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申請;第三種方式,由國家體育總局等行政單位直接處理大量體育投訴和糾紛的做法,不符合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體育爭端解決機制與國際接軌的趨勢日漸顯著,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制度成為推進體育法制建設的重要舉措。

      首先,從法律依據(jù)出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第33條規(guī)定: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fā)生糾紛,由體育仲裁機構負責調(diào)解、仲裁。體育仲裁機構的設立辦法和仲裁范圍由國務院另行規(guī)定[7]。這是建立體育仲裁制度的直接法律依據(jù)。另外,大量體育糾紛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所規(guī)定的仲裁適用范圍,《仲裁法》作為全面調(diào)節(jié)我國仲裁關系的統(tǒng)一法典,是建立體育仲裁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據(jù)[9]。

      其次,從經(jīng)驗借鑒出發(fā),國際體育仲裁院成立20余年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獨立高效處理體育爭議的權威機構[12],為構建我國體育仲裁制度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另外,美國在其國內(nèi)仲裁協(xié)會(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AAA)之下設立的“奧林匹克糾紛仲裁小組”,英國設立的“體育糾紛解決委員會”,法國設立的隸屬于國家奧委會的“體育仲裁委員會”,盧森堡依據(jù)《體育仲裁委員會規(guī)則》設立的專門體育仲裁機構,加拿大設立的“體育糾紛解決中心”,澳大利亞設立的“全國體育糾紛解決中心”,新西蘭根據(jù)《體育與娛樂法》設立的“新西蘭體育仲裁庭”,日本設立的“日本體育仲裁機構”,韓國設立的“韓國體育仲裁委員會”等[10],為我國體育仲裁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豐富的借鑒。

      再次,從實際需要出發(fā),建立體育仲裁制度是及時處理體育專業(yè)性糾紛的必要途徑。2005年11月,中國田徑運動員孫英杰為了提出《反興奮劑條例》中減免禁賽期的證據(jù),向黑龍江五大連池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法院通過優(yōu)勢證明標準和自認規(guī)則,確認其體內(nèi)出現(xiàn)違禁物質(zhì)系他人陷害[11]。中國田聯(lián)做出禁賽處罰時能否采納法院的民事判決?如何平衡法院民事訴訟與興奮劑聽證中證明標準不一的矛盾?這些問題均為司法介入體育糾紛解決的固有障礙。因此,構建獨立的體育仲裁制度對于發(fā)展體育事業(yè)意義重大。

      4.2 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制度的具體設想

      中國體育仲裁制度設立的首要工作是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仲裁條例》(以下簡稱《體育仲裁條例》)?!吨腥A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第8條規(guī)定,仲裁和訴訟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法律的形式頒布[6]。而《體育法》第33條規(guī)定,體育仲裁制度由國務院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組織立法。這是否構成上位法之間的沖突?筆者認為,《立法法》提到的是國家基本的仲裁和訴訟制度,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涉及的是仲裁的基本法律制度。而這里討論的是體育仲裁的具體程序規(guī)則,并非基本的國家仲裁法律制度,體育仲裁程序規(guī)則是特定行業(yè)內(nèi)的特別規(guī)定,由國務院以行政法規(guī)的形式組織起草更為妥當。

      由于中國體育仲裁機構兼具民間性與體育行政管理性,建議邀請國家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中國仲裁協(xié)會、中國法學會、各國內(nèi)體育項目協(xié)會、體育與法律院校學者、專家共同參與起草。該條例將成為指導體育仲裁制度設立與運行的基本依據(jù)?!扼w育仲裁條例》的內(nèi)容擬包括:總則、體育仲裁受案范圍、體育仲裁協(xié)議、普通體育仲裁程序、特殊體育仲裁程序、涉外仲裁和附則等部分,并采用較為簡潔的以條為單位的立法體例。

      《體育仲裁條例》中設想的中國體育仲裁機構名稱為“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英文名稱為“Chinese Committee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簡稱CCAS。由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中國仲裁協(xié)會共同組建,其財政開支由上述機構各自負擔1/3。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應是隸屬于中國仲裁協(xié)會的會員,不與任何體育行政部門掛鉤,是擁有自己的章程、住所、必要財產(chǎn)的獨立社團法人。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的委員組成應當廣泛吸納體育界和法律界的專家,該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決定體育仲裁員的聘任、解聘和除名;修改《體育仲裁條例》和相關體育仲裁委員會規(guī)程;以及在重大的體育比賽(如全運會)召開期間,設立臨時體育仲裁庭等[2]。

      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設立體育仲裁員的任免標準。仲裁員的基本條件:具備國家司法從業(yè)資格,且在體育或仲裁領域從事法律實踐工作三年以上。體育仲裁員可按照以下原則分配:1)1/4的仲裁員由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或國家體育總局提議的人員中選任;2)1/4的仲裁員由中國仲裁協(xié)會提議的人員中選任;3)1/4的仲裁員由國內(nèi)各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提議的人員中選任;4)1/4的仲裁員由退役運動員或獨立于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中國仲裁協(xié)會等機構的其他人員中選任。體育仲裁員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的,仲裁委員會應停止予以聘任:1)仲裁員構成犯罪或受到刑事追溯的;2)仲裁員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收受當事人賄賂或違反《仲裁法》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的;3)仲裁員無正當理由不到庭審理案件,或不履行仲裁員職責的其他情形。

      設想中的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的程序包括普通仲裁程序和特別仲裁程序兩類。普通仲裁程序中受理案件的前提條件是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合法有效的仲裁協(xié)議,該協(xié)議可以在糾紛發(fā)生前或發(fā)生之后簽訂,仲裁庭擁有對仲裁協(xié)議有效性的自裁管轄權;特別仲裁程序中受理案件的前提條件是單項體育協(xié)會章程中規(guī)定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的專屬管轄條款。此外,中國體育仲裁中申請與受理、仲裁庭組成、開庭與裁決、臨時強制措施、執(zhí)行與司法審查等具體程序設計,可參考國際體育仲裁院的仲裁程序規(guī)則,并結合其他國家國內(nèi)體育仲裁的具體程序規(guī)則,作出規(guī)定。

      4.3 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確立

      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無疑是中國體育仲裁制度建立中一個重要議題,它涉及體育仲裁的受案范圍、體育仲裁與行業(yè)協(xié)會糾紛解決機制的分工等問題。根據(jù)中國體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厘清這一原則對建立獨立的體育仲裁制度意義重大。

      首先,應當對“體育性爭議”進行中國化界定?!绑w育性爭議”這一術語在中國體育仲裁的語境下,除包含上文3.2提出的競技體育中裁判或官員做出的判罰決定、比賽結果決定和技術性測量決定外,還應包括由擬頒行的《體育仲裁條例》中規(guī)定的對體育組織內(nèi)部機構、人員的選舉、任職、組織流程等決議;對行政機關做出的有關體育問題的決定有異議或處分不服形成的體育行政爭議;以及國際體育組織做出的決議等。這是因為國內(nèi)體育仲裁機構隸屬于《仲裁法》的統(tǒng)一規(guī)制內(nèi),對于涉及體育行政決議、體育組織決議和涉外機構決議不應予以審查。

      其次,可以從裁判責任的性質(zhì)角度來適用這一原則。國內(nèi)比賽中裁判責任依然可以分為道德責任、紀律責任和法律責任三種。申請人提出裁判嚴重違反紀律或法律責任的證據(jù)時,仲裁庭應視為構成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的例外,并予以審理。

      再次,《體育仲裁條例》應將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納入其中。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與用盡內(nèi)部救濟原則、保護運動員權益原則同等重要。建議以一個條文的形式規(guī)定于《體育仲裁條例》之“體育仲裁受案范圍”部分,可表述為:“仲裁庭受理與競技體育運動相關的一切爭議,但涉及體育性爭議,如裁判判罰決定、裁判結果決定和技術性測量決定或其他體育行政機構內(nèi)部決議的不予審查。對裁判或比賽官員決議不服提出仲裁申請的,由申請人提供裁判或比賽官員違反刑事法律或嚴重違反內(nèi)部紀律條例受到追溯的證據(jù)?!痹摋l款劃定了體育仲裁機構的受案范圍,也體現(xiàn)了仲裁庭對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的態(tài)度,并通過列舉的方式明確了體育性爭議涵括的范圍,最后還對“原則例外”由申請人承擔舉證責任做了清晰的規(guī)定。該條文的設計一方面?zhèn)鞒辛藝H體育仲裁中一貫堅持的尊重體育自治的原則;另一方面,彌補了CAS仲裁庭適用這一原則的隨意性,給未來中國體育仲裁實踐提供了較為明晰的指導。

      5 結語

      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是仲裁庭尊重體育內(nèi)部事務的集中表現(xiàn)。由于該原則本身的內(nèi)涵不明晰,范疇難界定,仲裁員在具體適用中存在諸多不便。筆者建議:其一,選擇體育性爭議這一術語,界定其包含裁判判罰決定、裁判結果決定和技術性測量決定三部分;其二,從裁判責任的分層化中厘清原則的例外,必要時也可借鑒裁判“職業(yè)豁免”理論,只對執(zhí)行行為予以審查;其三,學習體育單項聯(lián)合會章程和各國體育仲裁規(guī)則中的做法,促進原則朝成文化和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其四,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制度具備法律依據(jù)、經(jīng)驗模式和實踐需求,應當依據(jù)中國體育仲裁實踐,厘清體育性爭議的內(nèi)涵,起草《體育仲裁條例》,將體育性爭議不予審查原則以成文法形式納入其中。

      [1]郭樹理.國際體育仲裁的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409-411.

      [2]郭樹理.建立中國體育仲裁制度的設想[J].法治論叢,2004,(1):63-68.

      [3]黃世席.奧林匹克賽事爭議與仲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2-44.

      [4]黃驍.細數(shù)歷史經(jīng)典改判,足壇呼吁實事求是[EB/OL].http://2010worldcup.163.com/10/0628/04/6A86JL3200052E97.html,2013-12-22.

      [5]彭爽.從“奧運帆船案”看技術性事項不予審查原則[J].解放軍進修學院學報,2011,(1):34-38.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0:3.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7.

      [8]唐建志.論賽場判罰不予審查原則[D].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3-25.

      [9]湯衛(wèi)東.中國體育仲裁的程序構建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9,30(2):31-34.

      [10]王俊梅.新西蘭體育仲裁制度探析[D].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9-31.

      [11]熊瑛子.興奮劑違禁處罰中“過罰相當”原則的適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4):36-40

      [12]于善旭.國際體育仲裁制度與中國體育法治發(fā)展[J].體育科研,2012,33(6):12-14.

      [13]于善旭,張劍,陳巖,等.建立我國體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5,25(2):6-11.

      [14]朱文英.裁判法律責任初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3):45-48.

      [15]CASabitrationNCASOG00/012[EB/OL].http://jurisprudence.tas-cas.org/sites/CaseLaw/Shared%20Documents/OG%2000-012.pdf,2013-12-22.

      [16]CASabitrationNCASOG00/013[EB/OL].http://jurisprudence.tas-cas.org/sites/CaseLaw/Shared%20Documents/OG%2000-013.pdf,2013-12-22.

      [17]CASabitrationNCASOG02/007[EB/OL].http://jurisprudence.tas-cas.org/sites/CaseLaw/Shared%20Documents/OG%2002-007.pdf,2013-12-22.

      [18]CASabitrationNCAS2004/A/727[EB/OL].http://jurisprudence.tas-cas.org/sites/CaseLaw/Shared%20Documents/727.pdf,2013-12-22.

      [19]CASabitrationNCAS2008/O/1483[EB/OL].http://jurisprudence.tas-cas.org/sites/CaseLaw/Shared%20Documents/1483.pdf,2013-12-22.

      [20]MICHAEL J BELOFF,TIM KERR,MARIE DEMETRIOU.Sports Law[M].London:Hart Publishing,1999:129-133.

      [21]MITTEN,DAVIS,SMITH,etal.Sports Law and Regulation:Cases,Materials and Problems[M].New York:Wolters Kluwer,2013:912-913.

      [22]PAULA PARRISH.Demand for USOC Arbitration Light[EB/OL].http://www.highbeam.com/doc/1G1-82414353.html,2013-12-22.

      [23]R JAKE LOCKLEAR.Arbitration in Olympic Disputes:Should Arbitration Review the Field of Play Decisions of Officials Texas Review of Entertainment & Sports Law,2003,(4):199-209.

      [24]ROBERT C R SEIKMANN.Lex Sportiva:What is Sport Law?[M].Hague:T.M.C.Asser Press,2012:12-15.

      ResearchonthePrincipleof“DenialofJusticeinSportingMatter”—AndtheChoiceofChina’sFutureSportsArbitrationSystem

      XIONG Ying-zi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pplication of the legal principle of non-reviewing of the field of play decisions.The author advice to adopt the term of principle of “denial of justice in sporting matter”,which makes it as 3 types:field of play decision,competition result decision and technical decision.The author also advice to get rid of the terms of “arbitral” and “bad faith” instead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feree.This principle is expected to be written in the sport related arbitration code.China should establish its own sport arbitration system,and there should be the specified principle of “denial of justice in sporting matter” in its arbitration rules.

      sportingmatter;fieldofplaydecision;sportarbitration;China

      2013-12-10;

      :2014-04-0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11CFX076)。

      熊瑛子(1987- ),女,湖南湘潭人,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體育法學,E-mail:xiongyz312@gmail.com。

      武漢大學 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Law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1000-677X(2014)06-0075-08

      G80-05

      :A

      猜你喜歡
      判罰仲裁庭仲裁
      對旁聽人員有哪些要求?
      兵團工運(2019年7期)2019-12-13 13:37:39
      什么情形可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兵團工運(2019年7期)2019-12-13 13:37:39
      國際投資仲裁庭對東道國反請求的管轄權探析
      仲裁研究(2019年2期)2019-09-25 07:31:46
      一種多通道共享讀寫SDRAM的仲裁方法
      電子制作(2018年19期)2018-11-14 02:36:44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釋原則:溯源、適用及其略比
      討價還價
      喜劇世界(2016年14期)2016-11-26 12:04:02
      兩岸四地間相互執(zhí)行仲裁裁決:過去、現(xiàn)在及將來(上)
      仲裁研究(2015年4期)2015-04-17 02:56:33
      什么叫越位?
      中國青年(1981年21期)1981-08-20 05:13:02
      桃江县| 福泉市| 怀来县| 西贡区| 威海市| 光山县| 湖州市| 晋州市| 皋兰县| 南乐县| 临西县| 林芝县| 大安市| 金塔县| 通化市| 砚山县| 寻乌县| 台南县| 赤水市| 深州市| 呼和浩特市| 鲁山县| 兰考县| 宁城县| 清流县| 衡阳县| 疏附县| 蓝田县| 西贡区| 门头沟区| 樟树市| 新巴尔虎左旗| 嘉善县| 蒙自县| 航空| 宜阳县| 马公市| 青神县| 滦平县| 星座|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