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朝輝
(太原工業(yè)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 030000)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現(xiàn)狀調查研究①
屈朝輝
(太原工業(yè)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 030000)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guī)定:學校體育競賽貫徹小型多樣化、單項分散、基層為主、勤儉節(jié)約的原則,學校每年至少要舉行一次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全校性運動會。學校課余體育競賽旨在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是學生在競賽中得到樂趣、得到鍛煉。本研究以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課余體育競賽組織形式、組織地點、開展內容,從而得出太原市第三實驗中課余體育競賽內容比較單調、課余體育經費比較短缺、課余體育競賽場地器材比較缺乏等問題,從而為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課余體育競賽的改革作出借鑒和參考。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 課余體育競賽 現(xiàn)狀
學校體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優(yōu)化身體發(fā)育,保持精力旺盛,對形成健全人格、開發(fā)智力潛能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課余體育競賽是指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以爭取優(yōu)勝為目的,以運動項目、游戲活動、身體練習為內容,根據(jù)正規(guī)的、簡化的或自定的規(guī)則所進行個人或集體的體力、技藝、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賽。[2]課余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和體育與健康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共同構成了學校體育的完整體系。
1.1 研究對象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課余體育競賽現(xiàn)狀。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調查問卷包括體育教師的問卷和學生問卷。采用隨機發(fā)放450份問卷,并現(xiàn)場回收學生問卷,回收問卷442份,回收率為98.22%,有效率為95.6%。對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四名高中全職體育教師發(fā)放了教師問卷,回收問卷4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7.0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組織形式
圖1 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項目調查
通過表1可以看出,目前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學生參加的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中,學校運動會選擇率最高,學校舉辦單項體育競賽、學生自發(fā)組織比賽、學校舉辦體育競賽、其他、學生俱樂部舉辦競賽選擇率也相對較高,而校外運動競賽、省中學生運動會選擇率卻相對較低,這也間接反映了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參加的校外運動競賽相對來說較少,校外運動競賽參加人數(shù)也相對較少。
2.2 學校課余體育競賽開展場所
目前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學生參加的課余體育競賽的地點主要集中與學校場館,也間接說明了學生參加校外課余體育競賽的次數(shù)相對較少。通過調查,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組織的課余體育競賽主要集中在課外活動時間,這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不耽擱學生的正常文化課學習。
2.3 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主要項目
通過圖1可以發(fā)現(xiàn),男生經常參加的項目依次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足球、田徑、健美操,從項目上特征上來看,主要集中于籃球運動上是因為籃球運動比較容易開展,且含有一定的對抗性和團隊合作。其次是一些隔網對抗性項目,這些項目對場地設施要求不是很高,容易于在學校開展。女生經常參加的課余體育競賽依次是跳繩、羽毛球、田徑、乒乓球、健美操、籃球,從項目特征上來看,女生參加的項目多集中于健身類項目中,和男生相比,女生選擇的項目對抗性較小、且健身性強等。
2.4 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經費來源
筆者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了解到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體育經費相對來說比較充足,但大部分經費用于購買體育設施和維護體育場地,而用于組織課余體育競賽的經費相對較少,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競賽大多是學生自發(fā)籌集,從而影響了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積極性。同時,也間接的要求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爭取社會的資助來增加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經費的來源,確保學校課余體育競賽順利、有效的開展。
2.5 課余體育競賽場地器材的現(xiàn)狀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擁有1塊標準400米田徑場地、6塊籃球場地、一塊足球場地、2塊排球場地、1塊羽毛球場地、8個乒乓球案。從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籃球、乒乓球場地相對較多,而羽毛球、排球場地相對較少,從這些項目的特征上來看,是因為籃球、乒乓比較容易開展,運動環(huán)境要求也相對較低。
表1 中學生參加的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調查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田徑器材、籃球、足球、排球相對比較充足,而羽毛球、乒乓球相對缺乏,這也與這些運動的運動類型有關,羽毛球、乒乓球相對來說耐久度較小,學校無力承擔。這些因素從而影響著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學校應著力加大體育經費投入,滿足學生運動需要。
2.6 影響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因素
調查得知,影響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男生不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因素從高到低依次是學習壓力大、場地器材短缺、活動氛圍不夠濃厚、精力不充沛、缺乏興趣、競賽活動比較單調、體育競賽知識較少;各項女生不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因素從高到低依次是學習壓力大、缺乏興趣、精力不充沛、活動氛圍不夠濃厚、身體素質較差、場地器材短缺、競賽活動比較單調、體育競賽知識較少;總體上來說,學習壓力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說明中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同時學校和家長給予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比較大,片面的追求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因此,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應該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精力來參與課余體育競賽;同時,體育教師也贏增多體育理論課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明白課余體育競賽有利于緩解壓力、消除疲勞,從而促進學習,同時應適當加強學生體育競賽知識的學習,從而使更多的學生了解體育競賽規(guī)則,積極參加課余體育競賽。
3.1 結論
3.1.1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課余體育競賽經費和場地設施比較短缺,學校對課余體育競賽經費投入較少,經費渠道比較單一。
3.1.2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體育課主要內容是田徑基本知識、武術和體操技巧的學習,而對其他運動技術的學習少之又少,造成體育課內容比較單調,學生無法獲得相應的體育競賽知識和運動技能,從而制約著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學生人數(shù)相對較少,學校課余體育競賽過于追求名次,從而成為了班級間攀比的“運動會”。
3.1.3 太原市第三實驗中學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場所主要選擇在學校,較少部分學生愿意花錢到盈利性的體育場館進行體育競賽。
3.1.4 體育興趣和動機是影響學生積極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主要因素,而學習壓力大、身體素質較差是影響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的主要消極因素。中學女生喜歡無身體接觸、運動量較小的運動項目,學生較趨向于參加趣味性較強的體育競賽活動。
3.2 建議
3.2.1 學校領導應及時轉變觀念,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引導中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為課余體育競賽營造良好的氛圍。
3.2.2 學校領導要不斷優(yōu)化課余體育競賽環(huán)境,通過多渠道籌集課余體育競賽經費,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的經費投入,為學生參加課余體育競賽創(chuàng)造必要的物質條件。
3.2.3 體育教師要改變體育與健康課的上課形式,為學生多傳授一些有關體育競賽的知識和體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余體育競賽的熱情,為學生自覺參與課余體育競賽打下基礎。
3.2.4 改革課余體育競賽的內容,增加學生較為喜歡的運動項目,是經濟型、趣味性與健身性相結合,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樂趣;同時,改革課余體育競賽的頒發(fā),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狂熱與體育競賽中來。
3.2.5 學校領導應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體育教師的工作量,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參加課余體育競賽、體育教師有足夠的時間組織課余體育競賽。
[1]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學校工作條例[S].國家教委、國家體委,1990-03-27.
[2]潘紹偉,于克紅.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3.
[3]王健.江蘇省蘇中地區(qū)中學課余體育競賽活動現(xiàn)狀與發(fā)展的研究[D].優(yōu)秀碩博論文,2010.
G420
A
2095-2813(2014)12(b)-0116-02
屈朝輝(1983,9—),山西運城,助教,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