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生理教研室,山東 濟南 250000)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他們不僅要用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去充實學生的大腦,成為博學多才的“經師”,而且還要用自己的心靈去塑造青少年的品格,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師”?,F代教育家徐特立提出,教師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經師是教學問的,人師是管學生的品質、作風、生活、習慣等各方面的,二者結合起來就是教書育人。因此說,所謂教書育人,就是指教師要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把教學和育人結合起來,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我們知道,21世紀是一個經濟科技飛速發(fā)展,人才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面對教育體制的轉軌變型,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立足學生思想實際,更好地貫徹“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課堂教學是以課堂講授為中心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和“雙向交流”的主要場所。教學實踐表明,搞好課堂教學,是實現“教書育人”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徑。因此,切實重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無疑是真正落實“教書育人”的有效手段。
回顧自己從事教學工作二十余年的歷程,我認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夠樹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的堅實信念,在教學業(yè)務上開拓進取精益求精,在思想作風上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能夠較好的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的地結合在一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個教師能否通過自己所從事的具體教學工作把 “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貫徹下去,最重要的是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忠誠與熱愛。很難設想,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教師能取得”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對教育工作的熱情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責任感的外化形式,在實際工作中這種熱情會自覺表現為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進而促使教師克服困難,不斷開拓進取。由于種種社會歷史原因,目前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還不高,工資待遇還偏低,整體生活水平還是清苦的,近年來教師隊伍人員流失日漸嚴重的事實就是直接反映。在社會上也還存在著輕視教師的不良傾向。這勢必會對教育工作者直接或間接地產生一些消極影響,對于真正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認為,要求改變目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是應該的,但在短時期內要把教師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到想象的高度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這就對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現實,無私奉獻,在平凡的教育事業(yè)中敬業(yè)精業(yè),做出無愧于黨和人民要求的業(yè)績,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的決心。
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教師處于教學過程的主導地位。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結合要求教師在“教書”方面道德具備較高的教學業(yè)務水平、廣博的基礎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聞道在先”,他們的“解惑”既要滿足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渴求,還應關注學生思想道德、觀念行為等方面的不同層次的需要,使得教學過程成為“教書”與“育人”一體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fā)展變化,對于學科縱橫關聯(lián)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有針對性地刪減過時的教材內容,增加教學新鮮感和吸引力。注意吸收各類新興學科中與本學科相近的知識,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為此,教師要不斷擴充自己的基礎知識,勤奮好學,擴大知識面,為更好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教書育人”是同一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教書是育人的過程,育人是教書的目的。教學過程的這一特點客觀上要求教師必須重視“教書育人”的辯證統(tǒng)一,不可忽視任何一方。就教學過程的“教”而言,其效果既是“育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制約“育人”效果的相關因素。由此可見,注重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是落實“教書育人”的關鍵。
首先,抓好備課環(huán)節(jié)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理論教學承擔著兩種職能不同卻又緊密相關的教學任務,即以講授基礎知識為目的的知識傳授和以思想教育為目的的培養(yǎng)人才。相比較而言,培養(yǎng)人才的職能是根本的和最終的要求,這一要求在課堂教學展開之初就被滲透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備課不僅是了解理論的邏輯層次、教材的結構體系、內容的重點難點過程,而且是把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教學目的明確化、具體化的過程。有的教師常常忽視備課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對自己講授多遍的課程,往往只是簡單列提綱或將教材抄幾行就行,豈不知,這種做法恰恰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因為,雖然教材的基本內容沒有多大變化,但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實際、學習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師每一次上課都要備新課,每一堂課都應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
其次,立足學生思想實際,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教書育人”的基本原則。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知識傳授來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覺實踐的能動性。
教師的教學工作應確認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依據他們的興趣愛好、知識層次、學習需要、知識水平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選擇啟發(fā)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雙邊活動環(huán)境,在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把“育人”工作落實在實處。
在特定的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單是通過完成教學任務的量的指標來衡量和體現的,其主導作用還會通過人際關系效應對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優(yōu)秀教師的一言一行是一種無形的號召力,他的言傳身教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滲透力和輻射力,有意無意之間就使學生接受了熏陶和教育,其教育效果表現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深入而持久?!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而且更應該成為學生做人的“榜樣”。
學生時期是人生長知識、長思想的關鍵時期,然而他們在生理素質上還尚未發(fā)育健全,心理品質還未完全定型,他們感情豐富,情緒多變,興趣廣泛,個性差異大,意志力較強,對社會現實認識膚淺,對自我的“認同”還不成熟。這些因素又制約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倘若任其自流,順其自然無疑是不足取的。因此,教師應當自覺承擔起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職責,課堂上做學生的良師,課堂下做學生的益友,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誠實、好學、謙遜、嚴謹的良好形象,在贏得學生尊重的同時,以身作則,靠教師的模范行為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引力,激勵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進取,不斷進步??傊敖虝恕弊鳛橐还蓮姶蟮奈Γ顚W生勤奮學習,積極進取,不斷進步?!敖虝恕弊鳛橐豁椉氈露D巨的教育系統(tǒng)工程,只要從長遠著手,抓住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就能高質量完成任務,造就一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