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林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加強對語言文字的積累,增強語言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要使死板的文字煥發(fā)活力,必須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文字轉化為聲音、形象,從而促使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對生活的領悟。
關鍵詞:多媒體;文本理解;作者對話;生活理解
中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能多角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情緒,激活生活感受,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給語文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興趣
多媒體運用聲、光、電等介質,充分運用文字、聲音、圖像將無聲的文本轉換成文字、有聲語言、形象的直觀畫面、富于發(fā)展的視頻,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帶有極強感情色彩的形、音、義統(tǒng)一的信息結合體。它不受時空限制,能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場面、事件發(fā)展生動地再現(xiàn)于課堂,并將傳統(tǒng)教學中無法展示出來的效果展示出來。通過栩栩如生的畫面、聲情并茂的錄音、富有情趣的情景再現(xiàn),豐富知識鏈接,使學生視聽感覺極大滿足,情緒受到感染,生活得到再現(xiàn),讓學生的求知欲得到徹底激發(fā),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初中語文教材中許多經(jīng)典文章都很適宜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可以先播放鄧麗君演唱的《明月幾時有》,同時屏幕投影作家頭像、介紹寫作背景,學生沉浸于優(yōu)美的歌聲,興趣被激發(fā)。然后插入朋友宴飲的古裝畫面,再結合時代背景,插入作者因貶謫仕途失意、親人遠隔,獨處異鄉(xiāng),很快就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同時,調動學生親人佳節(jié)思親的感受,就能輕松地引導學生走近蘇軾的情感世界,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的情感交流。講到結尾兩句,可用多媒體展示山中月景、平原月景、海上月景、鄉(xiāng)村月景、城市月景五幅畫面,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同時插入相關中秋賞月、佳節(jié)思親的經(jīng)典詩句,讓學生充分體味到“千里共嬋娟”的意蘊和作者美好的愿望及曠達的心胸。
二、運用多媒體,激活文本
語言是一門藝術,要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必須讓語言變得生動,充滿活力。初中語文教材所選文本有情節(jié)曲折生動的小說,有情感細膩的散文,有知識性的說明文,還有集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藝術美為一體的古典詩歌。要讓教學變得生動,若能充分運用多媒體,將書本語言轉化為富有情感的有聲語言,再配以音樂、圖像、視頻,就能將文本變得生動,充滿活力,增強語文教學的效率。如教學古典詩歌,我們可以通過富有感染力的配音朗讀,展示古詩合轍押韻、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悅耳動聽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他們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語言感受能力。在對古詩的文本解讀中,我們可以借助圖片、動畫、配音將文本中的意象組合成畫面,促使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三、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與作者對話,調動情感
情感教育是語文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今學生生活在信息高度發(fā)達、交通便捷的時代,對文本中作者的生活及感受缺少體驗,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便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真實、形象、具體的資料,能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读_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紹羅布泊這一仙湖消逝的原因,教學中若能收集羅布泊今夕圖片進行對照,學生就會被文章所寫的悲劇所震撼,使學生心靈受之觸動,促使學生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環(huán)保意識。
四、運用多媒體,拓展生活
單純依據(jù)教師的講解很難喚起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必須依托文本內容再現(xiàn)文中原有生活的情境,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對文本作深入地體驗與探究。我們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他們在幾代人的關愛中成長,往往卻感受不到愛的滋味,如教學《背影》中,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場景,讓我們看到了父子之間的深情,如何將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父子之愛轉換為學生生活的父子之愛,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融合古詩詞中《游子吟》等歌頌父愛母愛的佳句拓展學生對情感的理解,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照相機、錄像機錄制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細微生活進行拓展,進而促使學生能夠達到文本與生活之間的相互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加強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往往觀察不夠仔細,資料搜集不完整,我們可以整理音像資料,通過多媒體整合、回放,讓學生理清過程,咀嚼細節(jié),從而增強對生活的理解與表達。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興起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物質條件。我們應該增強多媒體教學意識,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勇于實踐,大膽探索,揚長避短,憑借多媒體聲、光、電等介質,激活語文教學要素,將語言學習、情感體驗、生活表達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促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東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