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穎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一首大氣磅礴的著名詩作,詩中夸張的語言風格、獨特的詩歌意象,充滿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絕美的瀑布圖。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報文入情,與文中的景物同呼吸,達到心中見景,景中有情的境界,是課堂教學的難點。
為此,我預設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步步探究,深入詩歌之中,突破難點,達到情境共生的境界。
環(huán)節(jié)一:讀詩文,想象瀑布之美
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究其實質,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讓學生調動生活經驗,與文本的情境有機勾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望廬山瀑布》中有對瀑布的細致描摹,有聲音,也有形狀,為了讓學生從古詩中體會到瀑布的美,我從想象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
師:“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痹谶@一句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太陽照著香爐峰,香爐峰上金光閃爍,就好像升起了裊裊的紫煙。
生2:一道瀑布就掛在香爐峰的峰頂。
生3:我看到了陽光下的香爐峰,有紫色的云煙,還有一道瀑布從峰頂垂下來。
師:那道瀑布從香爐峰頂垂掛下來,是什么樣的?
我播放一段古典音樂,在縹緲的音樂聲中,學生靜靜地讀詩文,感受那升騰的紫色云煙,感受一道“瀑布掛前川”的景象,想象瀑布磅礴的氣勢。
學生通過想象,抓住了詩句中的“日照”、“紫煙”、“掛前川”的特點,感受到了瀑布的動態(tài)美,仿佛看到李白就站在瀑布下,靜靜地感受瀑布帶給自己的內心沖擊。在想象中,學生離古詩越來越近,領悟到了古詩的意境。此刻,學生只有一個詞語來概括這首詩:人間仙境。
環(huán)節(jié)二:聽聲響,感受瀑布之韻
在《望廬山瀑布》的課文插圖中,李白靜靜地佇立在廬山腳下,凝視著面前那一道飛流而下的瀑布。我讓學生根據(jù)插圖,再讀詩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感受那一道飛流的聲響。
師:(播放瀑布的音頻課件)仔細聽,瀑布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生1:像千軍萬馬在奔騰咆哮。
生2:聲音震耳欲聾。
生3:到處都是轟隆隆的聲音。
學生靜聽我播放的瀑布的聲音,再結合課文插圖,根據(jù)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腦海中會有瀑布雄壯的姿態(tài)?!帮w流”,仿佛是從天而降,飛瀉而下,氣勢非常大?!叭С摺蹦兀渴钦娴挠腥С邌??并非如此,在古詩里,這只是一個虛指,代表瀑布的落差大,由此可知聲響有多大。如果說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通過想象感受到了瀑布仙境一般的美,那么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則聽到了瀑布天籟一般的聲響,感受到了瀑布飛流而下的聲韻。那種磅礴的氣勢不但美,而且有聲,透過古詩的文字,學生充分領會到了瀑布的美與韻。
環(huán)節(jié)三:嚼文字,觸摸瀑布之形
李白的詩作夸張浪漫,融情于景,詩意盎然。如何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寫作手法?我并沒有刻意引導,而是抓住詩作中李白對瀑布特征的描述來感受。
師:李白就站在廬山腳下,感受這一道瀑布,我們靜靜地讀讀古詩,看看瀑布有什么特點?
生:我感覺到瀑布流得很急。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飛流直下”,說明山勢很陡,瀑布流下來的速度很快。
學生抓住“飛流”、“直下”兩個詞,感受瀑布的流量之大、流水之急,仿佛是銀河從三千尺的高空落了下來。古詩寫作往往會運用夸張的寫作手法,來渲染和表現(xiàn)瀑布飛流的迅速和急迫,表現(xiàn)那種雄壯的氣勢和巨大的聲響。在李白看來,那種氣勢就好像天上的銀河落下來了。
學生透過詩文的關鍵字眼,感受到瀑布的形,由此有了對瀑布可感的直觀印象。我再次讓學生通過朗誦,讀出瀑布的氣勢來。
環(huán)節(jié)四:賞畫作,品鑒瀑布之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插圖以及收集到的廬山的瀑布的畫作,進行品鑒。
師:看了這些插圖,你們有什么感想?
生1:這些插圖仿佛仙境,我真想進入仙境,看看那天堂一般的美景。
生2:這瀑布多么雄壯美麗!我多么渴望看到它?。?/p>
師:既然大家如此欣賞這瀑布的美景,那么就借李白的詩句來贊頌它的美吧!
學生用充滿憧憬和贊美的感情朗誦《望廬山瀑布》。
在古詩文教學中,我認為,意象的美需要一個梯度一個梯度地帶領,這樣學生才能從意象中獲得美感,從而培養(yǎng)詩詞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對古詩文的解讀能力。為此,我采用四個環(huán)節(jié),從想象美景,體會瀑布之美,到靜聽聲響感受瀑布之韻,再到咀嚼文本字眼,感受瀑布之形,最后到觀賞瀑布畫作,品鑒瀑布之神,層層遞進,步步引領。學生一步步讀,感悟到古詩的情和景,在不知不覺中,境界得到了提升。
(責編 莫彩鳳)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