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評價
張志勇
目的研究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本院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50例, A組應用齊拉西酮治療, B組應用利培酮治療,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兩組陰性癥狀評分、陽性癥狀評分以及一般癥狀評分均顯著下降,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差不多, 臨床上應根據(jù)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來選藥。
齊拉西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癥;療效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 患者表現(xiàn)為個性改變、情感、行為以及思維分裂, 精神活動和環(huán)境不協(xié)調(diào)等。精神分裂癥的預防為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預防病情復發(fā)以及防止發(fā)展為精神殘疾等[1]。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比較多, 各種藥物均有其特點。本文研究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本院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A組50例,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齡為20~60歲, 平均年齡為(36.8±2.3)歲,病程1~5年, 平均(2.6±1.3)年, B組50例,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齡為20~59歲, 平均年齡為(35.7±1.8)歲, 病程1~5年, 平均(2.5±2.3)歲, 兩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以用來比較。
1.2治療方法 A組應用齊拉西酮進行治療, 起始的劑量為20 mg/d, 治療2周, 維持劑量為40 mg/d, 治療6周。B組應用利培酮進行治療, 起始劑量為2 mg/d, 治療2周, 維持劑量為4 mg/d, 治療6周。
1.3療效評價[2,3]應用陰性與陽性癥狀評定量表(PANSS)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PANSS減分率≥75%為痊愈;PANSS減分率≥50%而<75%為顯著進步, PANSS減分率≥25%而<50%為進步;PANSS減分率<25%為無效。總有效=痊愈+顯著進步+進步。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 一般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PANSS評分比較 由表1可知, 治療后兩組陰性癥狀評分、陽性癥狀評分以及一般癥狀評分均顯著下降,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由表2可知, 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 B組總有效率為94.0%,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治療前、治療后PNASS評分比較分)
表1兩組治療前、治療后PNASS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a, P<0.05
組別例數(shù)治療時間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癥狀評分A組50治療前23.14±3.5246.21±8.3240.53±8.21治療后10.12±4.37a20.68±3.42a28.82±5.42aB組50治療前22.41±2.1745.21±7.6739.87±5.36治療后10.52±5.32a20.87±5.32a28.96±6.32a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有12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 3例頭疼, 4例惡心嘔吐, 2例嗜睡, 2例便秘, 1例消化不良,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0%;B組出現(xiàn)14例不良反應, 嗜睡5例, 疲乏3例, 失眠3例, 體重增加1例, 月經(jīng)紊亂1例, 性功能障礙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8.0%, 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 全球精神分裂癥的終身患病率大概為3.8‰~8.4‰, 美國的研究, 終身患病率高達13‰;我國1994年調(diào)查數(shù)據(jù), 城市地區(qū)患病率7.11‰, 農(nóng)村4.26‰。精神分裂癥病因復雜, 尚末完全闡明。多起病于青壯年, 表現(xiàn)為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障礙, 精神活動與周圍環(huán)境和內(nèi)心體驗不協(xié)調(diào), 脫離現(xiàn)實。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明顯的智能障礙, 可有注意、工作記憶、抽象思維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認知功能損害。病程多遷延, 反復發(fā)作, 部分患者發(fā)生精神活動衰退和不同程度社會功能缺損[4]。
本文中齊拉西酮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 其結構與吩噻嗪類或丁酞苯類抗精神病藥物不同。體外研究顯示, 齊拉西酮對多巴胺D2, D3, 5-羥色胺5HT2A, 5HT2C、5HT1A、5HT1D、α-腎上腺素能受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 對組胺H1受體具有中等親和力, 對包括M膽堿能受體在內(nèi)的其他受試受體/結合位點未見親和力。齊拉西酮對D2, 5HT2A, 5HT1D受體具有拮抗作用, 對5HT1A受體具有激動作用。齊拉西酮能抑制突觸對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利培酮為苯丙異惡唑衍生物, 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其活性成份利培酮是一種具有獨特性質(zhì)的選擇性單胺能拮抗劑, 它與5-羥色胺能的5-HT2受體和多巴胺的D2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利培酮也能與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 并且以較低的親和力與 H1-組胺能受體和α2-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利培酮不與膽堿能受體結合。利培酮是強有力的D2拮抗劑, 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 并與此同時, 對治療躁狂癥有奇效。但它引起的運動功能抑制, 以及強直性昏厥都要比經(jīng)典的抗精神病藥少。對中樞系統(tǒng)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減少發(fā)生錐體外系副作用的可能, 并將其治療作用擴展到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和情感癥狀[6]。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 A組和B組治療后PANSS評分均顯著減低, 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 B組總有效率為94.0%。充分證明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均等,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但是兩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不同, 因此可以指導臨床用藥, 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 從而減輕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
[1] 姜倩, 吳艷喬.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的Meta分析.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09, 35(04):601-603.
[2] 孫志剛, 李素水, 宋麗華, 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的Meta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02): 177-179.
[3] 杜彪.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循證藥物經(jīng)濟學評價.華西藥學雜志, 2010, 25(04):502-503.
[4] 馮龍喜, 劉建華, 李娟, 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0, 20(02):336-337.
[5] 徐松, 譚慶榮, 郭力, 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0, 23(02):87-89.
[6] 潘勇, 王皖生, 支瑞瑞.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對照研究.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1, 09(05):724-725.
453002 河南省精神病醫(yī)院普通精神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