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華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能具體、明確、語通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見……”但目前不少小學生一寫作文就愁云滿面,不知何從下筆,甚至在學生中還流傳口頭禪:“作文、作文,簡直難死人!”誠然,要搞好作文教學,必須引領(lǐng)學生掌握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奏好作文教學“三部曲”:弄清“寫什么”、“怎么寫”和“為什么寫”三方面的問題。
一、弄清“寫什么”
作文教學要從內(nèi)容入手,即讓學生明確作文內(nèi)容“寫什么”。要解決作文內(nèi)容“寫什么”的問題,就要引導學生擁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F(xiàn)實生活是小學作文素材的活水源頭。脫離學生生活的作文,內(nèi)容是空洞的,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怎樣才能讓學生有“米”之后又送“米”下鍋呢?這就要教會學生養(yǎng)成留心生活的習慣,能用觀察日記的形式把生活中的閃光點記下來。這樣,當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時,相關(guān)素材便會信手拈來,就不愁無“米”下鍋了。
觀察,是小學生認識事物、走向社會和積累素材的基石。袁微子指出:“作文要有內(nèi)容,內(nèi)容的主要來源是平時所見所聞。所見所聞都有賴于觀察?!笨尚W生在開始的觀察中往往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如,看桂花,只能說出“桂樹花開,十里飄香”,卻說不出桂花的顏色和花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即讓其在觀察中將實際與聯(lián)想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提高觀察的水平和效率。例如,在教學《我愛秋天》時,我把學生帶到田野里、樹林中,觀察秋天,感受秋天,尋找秋的蹤跡和秋的消息。當學生沉寂在迷人的秋景中時,我便啟發(fā)他們展開聯(lián)想:各種事物在秋天有什么特點?熱愛秋天嗎?愛秋的什么?與春、夏、冬三個季節(jié)相比,秋有什么根本不同之處?各種事物又是怎樣構(gòu)成田野里豐收在望、山林中秋色宜人的景色的?通過觀察與感受,學生把握住了秋天的特點,產(chǎn)生了“愛秋寫秋”的作文動機。于是,學生在習作時就有內(nèi)容可寫,有景物可描述,有情感可抒發(fā)?!段覑矍锾臁返摹盎钏睆默F(xiàn)實生活的源頭紛至沓來,真情實感自然而然地在筆端流淌且躍然紙上。
二、弄清“怎么寫”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探o學生作文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作文的方法。小學生怕寫作文,多半是因為不知何從寫起,怎樣寫下去,一句話,就是不得其法。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如果只弄清“寫什么”,即只算解決了作文“有內(nèi)容”的問題,這還不夠,還需明確“怎么寫”即方法和技巧的問題。一篇優(yōu)秀作文是內(nèi)容與形式有機的統(tǒng)一。形式即方法,方法即形式。寫作方法除了在課堂上學習書本知識,了解一些表現(xiàn)作文內(nèi)容的技巧之外,還要讓學生走出課堂,有選擇、有分辨地閱讀一些有用的、相關(guān)的課外書,像蜜蜂采蜜一樣博采眾家之長技,聚集眾家之精華。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就能有的放矢地選擇切題的寫作方法。反之,如果孤陋寡聞得如“井底之蛙”,作文時就不知如何把心中的話表達出來,無法將眼前閃爍的事物融入字里行間??傊瑔⒌蠈W生主動借鑒和模仿是打開作文教學中“怎么寫”這道門環(huán)的金鑰匙。
在教學實踐中,開始習作的小學生,作文思維“短路”,咬筆桿、抓頭皮的窘相居多,要把零散的生活體驗變成書面語言文字難度較大。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毙W生的作文訓練也是一個由仿作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在寫作時,若是前無古人,就是文人墨客也只好長期擱筆,何況是小學生呢?蘇教版小語教材中的課文皆是優(yōu)秀之作,都是學生習作的范例。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悟出課文的寫作方法,通過知識遷移,將其技巧運用到相應(yīng)的習作中去。如,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我就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總—分—總”的布局方法運用到《美麗的大沂河》這一習作的寫作中。在模仿和借鑒時,要讓學生明確“模仿”跟“抄襲”截然相反,嚴禁他們將自己頂禮膜拜的優(yōu)秀作文抄為己有,并讓其明白,抄襲不道德的,無益于自身的成長。
三、弄清“為什么寫”
承前所述,要寫好一篇作文,得先讓學生弄清“寫什么”和“怎么寫”兩個問題。但是,還需進一步弄明白“為什么寫作文”的問題。簡言之,就是要解決作文“有中心”的問題。中心,是文章的靈魂,內(nèi)容是為中心服務(wù)的。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為什么寫作文?”往往感到渺茫,這種情況絕非偶然?!皩W生是為了按時上交作文而寫作文,教師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而教作文”的現(xiàn)象由來已久。這種壓力式的教與學,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局面。應(yīng)讓學生明確,作文是有感而發(fā),是“我要寫”,不是“要我寫”。作文總是通過一定的內(nèi)容,表達、流露一定的情感?;诖耍處熞朴趻伌u引玉、牽線搭橋,在立意上引導學生打破陳規(guī),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正確處理好“現(xiàn)實生活與作文內(nèi)容,課外閱讀與寫作方法,仿作與創(chuàng)作”這三對關(guān)系,引領(lǐng)學生在閱讀中吸收并模仿,在寫作中模仿并創(chuàng)新,就會有一篇篇優(yōu)秀習作脫穎而出,一枝枝生花的妙筆就會握在小學生的手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合溝鎮(zhèn)中心小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