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 要:課本插圖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它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課文、檢查學習效果、培養(yǎng)多種能力,我們要在教學中關(guān)注它,使用它,挖掘它豐富的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有效利用;課本插圖;作用
翻開語文教材,我們都會為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彩色彩圖所吸引,插圖,是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jié)、景物繪制或拍攝而成。插圖不但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以繪畫的視覺形象補充文字描繪的不足,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遺憾的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教師卻常常忽略了它的作用,無形中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教材圖文并茂,幾乎每篇課文都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插圖,有些課文甚至有兩三幅之多,這些插圖對學生預測課文內(nèi)容、準確理解課文、深化閱讀效果以及啟發(fā)其探究學習是有極大輔助功能的。我們要在教學中關(guān)注它,使用它,挖掘它豐富的內(nèi)涵。
一、借助插圖,激發(fā)學習興趣
插圖是直接具體可感的視覺藝術(shù),它將文字形象直接訴諸視覺,形成鮮明的形象。借助插圖,不但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通過文圖的契合點,水到渠成地完成導入新課的學習。
學習《故鄉(xiāng)》(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時,我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我”與中年閏土見面的插圖,仔細觀察中年閏土的形象:滿臉皺紋、歡喜且凄涼、他粗笨的手里提著一個煙袋和一只長煙管。面黃肌瘦,雙眼紅腫,手腳腭裂,神情木然。接著,我讓學生讀文中有關(guān)描寫可愛的少年閏土的語句,進行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的對比,進而發(fā)問:是什么讓一個活潑可愛的閏土會變成這番模樣呢?
帶著這個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對主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借助插圖,幫助理解課文
插圖,就是插在文字中間幫助說明內(nèi)容的圖畫。如,我們教讀說明文,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所以,光靠說明性的語言同學們很難理解作者說明了些什么,這時教師可以借助插圖,加上講解,學生就會明白作者要說明什么?!豆蕦m博物院》(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這是一篇介紹古代宮殿建筑群的說明文,農(nóng)村學生對宮殿是非常陌生的,因此,無法把握故宮博物院主體建筑的布局,很難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插圖,先讓學生觀察“故宮太和殿”“故宮三大殿”兩幅插圖,邊講解邊讓學生觀察插圖,利用文中插圖讓學生參照,學生看了就一目了然。這樣學生理解課文也就容易多了。課文講完了,學生也就知道了故宮博物院的主體建筑的布局,也很容易看出作者以空間為序的寫作順序。
又如,在講《紫藤蘿瀑布》(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時,由于有些學生沒見過紫藤蘿花,一看插圖就會明白為什么將其喻為瀑布。
三、借助插圖,檢查學習效果
學習了有插圖的課文之后,學生的閱讀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教學要求?我們可利用插圖讓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或看圖進行說明,或看圖復述情節(jié)。如果學生看著插圖能有條理、有主次地復述圖畫內(nèi)容,那么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是深刻的。
如,《天凈沙·秋思》以一系列意象的疊加而堪稱“秋思之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邊品讀詩歌邊欣賞插圖,教師引導學生將詩歌的意象與插圖吻合,“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學生通過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可從這一幅深秋晚景圖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一種廣漠孤寂之感,游子思念家鄉(xiāng)之情也就能深深體會了。在觀賞畫的過程中,學生將這種“簡練文字”所表達的“典型景物”深深復制在腦海里,合上課本就能背誦了??磮D讀文,以畫解詩,誦文想畫,使課堂趣味橫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詩意,還檢查了學習效果。
四、借助插圖,培養(yǎng)多種能力
1.借助插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如,學習《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通過仔細觀察,根據(jù)作者對人物個性化的描寫,請同學們判斷插圖中的人物分別是誰?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使學生明白描寫人物要抓住特征進行個性化的描寫。
2.借助插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寫作能力
只要是插圖,它都在圖畫中透露著一些信息,蘊含著一些情感。教師可以依據(jù)這些插圖,讓學生說話、寫話。這既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同時又是一種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如,觀察《觀刈麥》插圖,讓學生說話。
3.借助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
以《望江南》為例,教師可先讓學生仔細看圖,并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畫面上的那個婦女在干什么?通過這種觀察靜態(tài)的畫面,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填充”這個故事。
4.借助插圖,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插圖的閱讀過程是主體對圖畫進行觀察、體驗和想象的過程,是審美的過程?!拔┠υ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欣賞藝術(shù)品的過程,就是欣賞者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面對一幅精美的插圖,學生很難做到不去思考畫面背后的信息。
總之,我們應(yīng)很好地利用課本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認真解讀插圖,將插圖作為備課的一部分,與插圖展開有效對話,讓課文插圖走近學生,不要忽視或浪費課文插圖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科學性、藝術(shù)性地利用插圖,讓課堂教學因插圖而更有成效。
(作者單位 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